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重要论断为优化营商环境指明了方向。公安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力量,必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主动担当作为,以坚实的法治保障、公正的执法行为、精准的服务供给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筑牢法治根基,健全制度体系明确发展方向
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经营主体提供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要加强思想引领,优化法治供给。要持续深化理论学习,全面准确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筑牢思想根基。要始终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审视制度供给,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优化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各项制度与时俱进、科学完备,更好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要健全重大决策程序,夯实法治基石。坚持将合法性审查作为重大政策制定的前置条件和刚性约束,健全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管理机制,确保政策举措依法合规、契合改革、经得起检验。针对新业态、新模式的特点与风险,科学设计监管框架,精准制定、动态优化规则标准及容错机制。加强配套解读与指导,拓展创新空间,平衡规范与发展。要在完善市场经济基础性法律制度中积极作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系统梳理执法实践中的法律与执行难点,精准研判涉企犯罪新动向。围绕关键环节,及时报送典型案例及完善建议,推动健全执法司法衔接机制,筑牢知识产权保护法治防线。
恪守公平正义,营造公正透明规范的执法生态
公平正义是法治的生命线。公安机关必须将公平正义贯穿执法办案全过程,让经营主体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聚焦主责主业,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要重点整治扰乱市场秩序行为,严厉打击严重破坏公平竞争环境、损害经营主体和消费者权益的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聚焦关键领域,加强线索摸排、专案攻坚和全链条打击,切实保护创新创造活力和权利人合法权益。要依法惩治制售伪劣商品犯罪,紧盯重点领域,严厉打击整治“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坚决铲除黑灰产业链条,全力保障民生安全与消费安全。要积极联合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协同,形成监管与打击合力。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精准预警、精准打击能力,对各类经济犯罪保持高压震慑态势。
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切实提升执法公信力。坚持全链条治理,持续深化规范涉企执法,系统性根治执法突出问题。针对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问题,实施源头预防、过程管控、结果追溯的全流程闭环治理。健全跨部门、跨领域协同监管和联合执法制度,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切实减轻企业非经营性负担。
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执法监督体系。将全警法治素养提升贯穿日常训练、实战演练全过程,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对执法突出问题坚持“零容忍”。扎紧制度篱笆,严制度明规范。全面梳理执法流程环节,针对易发多发问题领域,及时修订完善执法标准和操作规程。创新监督机制,严监督控全程。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深度应用,实现对执法活动的全流程、可回溯管理。
聚焦精准滴灌,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
公安机关要主动转变角色,从管理向服务延伸,以“精准滴灌”的理念满足经营主体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精准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围绕企业核心关切,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高质量发展。筑牢知识产权保护“防护盾”,赋能创新发展。构建快速确权、维权援助服务体系,开通商业秘密保护“绿色通道”,完善侵权纠纷行政调解机制。强化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为企业创新成果“走出去”提供法律护航。畅通出入境通道,服务开放发展。拓展商务签注“即报即办”范围,便利外籍人才办理居留许可。深化口岸“联合查验、一次放行”模式,建立跨境投资安全风险提示机制。打造政务服务体系,推动共享发展。推动涉企审批事项“一网通办”全覆盖,推广电子证照跨境应用。完善小微企业法律咨询普惠机制,优化涉企政策精准推送闭环,确保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享受政策红利。
坚持源头防控、关口前移,多措并举压低发案率。公安机关应强化主动靠前作为,持续深化“送法上门”服务,对接各种经营主体多样化需求,精准解读法律法规知识,切实增强经营主体依法经营意识和防范风险能力。要强化个案指导服务,健全完善重点企业走访制度,深入剖析典型案件和突出问题,以案释法、以点带面,助力企业精准识别并堵塞内部管理漏洞。要强化前瞻性风险监测预警,依托专业力量和数据资源,加强对重点领域、新业态风险趋势的动态研判和深度分析,及时发布类案防范指引和预警通报,挤压违法犯罪滋生蔓延空间。
推行“一企一策”,强化精准服务供给。要完善警企常态化联系沟通制度,创新拓展服务载体和渠道,通过规范设立驻企警务站、组建专业化警企联络员队伍等举措,精准摸排情况,动态掌握各类企业的个性化诉求。要突出分类指导,为企业量身定制并动态优化服务保障方案,同步构建诉求响应、问题解决、效果评估闭环管理机制,确保服务举措直达快享、务实管用,着力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警企关系,有效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内生发展动力。
本文来源:中国警察网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2025-10-20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 2025-10-17彝乡魔芋“出圈”!楚雄警务让“黑疙瘩”变“金元宝”
- 2025-10-16敖汉旗公安局政务服务中心提质增效实践
- 2025-10-15山东:做实“主防”警务 绘就基层新“枫”景
- 2025-10-14“石榴籽”工作法让社区开出幸福花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