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乡魔芋“出圈”!楚雄警务让“黑疙瘩”变“金元宝”
深秋的云南省楚雄市大过口乡,一群头戴绣花巾、身着彝族传统服饰的芋农正在田间地头忙碌地采挖魔芋。这些貌不惊人的“黑疙瘩”,却是当地群众眼中的“金疙瘩”。
在这个位于楚雄市西南123公里、彝族人口占90%的多民族聚居乡镇,楚雄市公安局大过口派出所创新警务模式,用“主动警务”为乡村振兴注入平安力量。

“德古+民警”:“彝乡警调”让矛盾“烟消云散”
大过口乡魔芋产业规模扩大到1.4万亩,派出所创新“产业警务”模式,变“被动等警”为“主动寻险”。“呢啵(彝语:大哥),今年收成怎么样?”这是“魔芋产业护航小分队”民警走访时最亲切的问话。他们深入种植基地、合作社和加工企业,提前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精准感知产业风险,将护航发展的承诺践行在行动中。
在这个聚居着汉、彝、黎、苗等9个民族的乡镇,风俗习惯、处事方式各不相同,交往中难免产生矛盾。派出所将彝族“和谐”理念融入调解,创立“彝乡警调”工作法,民警与“德古”(德高望重的彝族长者)信息员保持联动,一般性民间纠纷,优先由“德古”调解员主持,民警提供法律支持;对涉及治安管理或较为复杂的纠纷,由民警主导,“德古”协助进行情绪疏导和情理说服;对重大疑难矛盾,联动司法所、法庭共同调解。法为纲、彝为韵、情为桥,通过接地气、有温度的方式成功化解多起纠纷。
2025年9月,两户村民因魔芋地界积怨,民警请来“德古”,在火塘边促膝调解。最终,在情理劝导和法理支撑下,双方心悦诚服,互敬“和解酒”,划定了新地界,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全链护航“实打实”:农户种芋再也不犯愁

派出所围绕魔芋“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编织起一张“警政企民”多元共治的安全防护网。
技术指导联动防:主动联动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在开展技术培训时同步植入安全生产、防范经济诈骗等宣传,实现“技防”与“心防”双提升。
资金安全联动防:统筹市、乡、村三级警务资源,重点针对虚假投资、网络销售等涉农诈骗开展精准宣传和预警劝阻,守住群众“钱袋子”。

产销环节联动防:紧盯“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运行,民警定期检查种源质量、协助保障运输安全,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彝族群众王大姐种植户感慨道:“以前就怕魔芋卖不上价或者被坑,现在民警常来走访,企业收购也规范,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警企共建“零距离”:产业发展有“安全感”

大过口派出所将护航延伸至发展生态营造,通过“警企共建”机制,在重点企业、合作社、大型种植基地挂牌设立“警企联络点”。企业、员工和周边农户可以第一时间找到民警,反映治安隐患、寻求法律咨询、举报犯罪线索,使警务资源精准滴灌到产业最需要的环节。
定期深入企业,围绕“人、地、物、事、组织”等要素,开展“安全体检”,动态排查并整改风险,同时加强反诈、防盗、安全生产、合同法等普法宣传,提升企业和员工的法律意识。

在收购旺季、产品集中运输、举办“魔芋文化节”等关键节点,提前制定安保方案,加强巡逻防控和交通疏导,确保秩序井然。
派出所所长段垠榆表示:“护航特色产业发展,服务彝族乡亲增收,是我们派出所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继续深化派出所主防理念,为乡村振兴贡献公安力量。”
如今,大过口乡魔芋产值已突破2亿元,农户人均魔芋产业收入达1.36万元。在这张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那抹藏蓝“警”色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守护平安的坚实足迹。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楚雄市公安局大过口派出所民警辅警正以“主动警务”为笔,深情描绘着“产业兴、百姓富、乡村安、民族睦”的彝乡新“丰警”。
本文来源:中国警察网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2025-10-17彝乡魔芋“出圈”!楚雄警务让“黑疙瘩”变“金元宝”
- 2025-10-16敖汉旗公安局政务服务中心提质增效实践
- 2025-10-15山东:做实“主防”警务 绘就基层新“枫”景
- 2025-10-14“石榴籽”工作法让社区开出幸福花
- 2025-10-13洛阳部署打击知识产权犯罪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