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籽”工作法让社区开出幸福花
“以前守着空房子发愁,现在家门口就能赚钱顾娃,这好日子,多亏了聂警长!”在云南省楚雄市栗子园社区的彝绣车间里,绣娘王姐笑容满面。
她口中的聂警长,是楚雄市公安局督察审计大队高级警长聂宗明。2024年以来,他扎根这个多民族移民社区,用“石榴籽”工作法破解治理难题,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护航员”、反诈防诈的“守护者”、民族团结的“连心桥”,让8000多名水库移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栗子园社区是青山嘴水库移民安置点,居住着彝、汉、回、苗、傣等16个民族居民。聂宗明初到社区时,面临着一个典型挑战:社区内八成劳动力因需照顾家庭或缺乏技能等原因闲置在家,邻里矛盾时有发生。
“警务服务”变身“发展动能”
聂宗明将警务工作主动融入经济发展大局,创新推出“警企共建,安商护商”机制。他定期走访社区企业,建立“一企一警”联络制度,精准帮助企业解决用工、治安等实际问题。得知彝绣非遗传承人创办车间受阻于场地和销路时,聂宗明立即协调社区提供闲置空间,并联动市公安局“民族团结共建单位”对接订单。他带领民警送来法治宣传册,还叮嘱大家:“既要挣放心钱,也要守好团结情,各族姐妹一起干,日子一定红火!”
他推动建立了“社区—企业”直通车,累计为辖区企业输送稳定劳动力500余人,大力简化商户证照办理流程,为200余家创业实体提供“一站式”警务服务,真正践行了“民警多跑腿,商户少走路”的理念。
“以前办个小吃店不知道要跑多少部门,现在聂警长帮着一次性搞定,还找来老师傅带我做生意!”彝族青年小普的餐饮店如今成了社区“民族团结示范点”,生意红火。

“预警宣传”守护“百姓钱袋”
面对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态势,聂宗明组建“石榴籽反诈宣传队”,推出“反诈课堂”,针对老年人、务工人员等易受骗群体开展精准宣传。
社区居民王大爷心有余悸地说:“要不是聂警长反复提醒,我差点就把养老钱转给骗子了。”聂宗明创新“线上+线下”反诈模式,线上建立社区警民联系群每日推送预警信息,线下在务工车间、小吃店等场所设置反诈宣传点。
2025年来,社区电信诈骗发案率下降60%,为群众挽回损失18万余元。

“情理法融合”促进“社区和谐”
聂宗明常走进车间、串门入户,了解居民收入,化解邻里摩擦,用“拉家常”的方式传递民族团结的道理。他总结出“一听二查三联动”调解法(“一听”:耐心倾听,充分宣泄;“二查”:深入调查,查看现场,查清根源;“三联动”:联动民族代表,联动社区干部/网格员,联动相关职能部门),组建由各民族群众参与的“石榴籽调解队”,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
一起因停车位引发的民族间纠纷,在聂宗明邀请族老共同调解下成功化解。社区群众表示:“聂警长不仅讲法,还讲情讲理,我们心服口服。”
2025年来,聂宗明接访群众180余起,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8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社区警情同比下降40%。

“一家亲”理念缔造“幸福社区”
聂宗明始终将民族团结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他推动组建多民族文艺队、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系列活动,让各族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感情。
“聂警长,我想找个能接送孙子的活儿,行吗?”回族居民马大叔的求助,聂宗明记在心里。他发现社区有不少“半劳动力”,便创新推出“灵活就业+民族团结”服务模式:线上智慧系统推送“妈妈岗”“爷爷岗”,线下零工市场设“民族服务窗口”,还邀请各族能手开展技能培训。
聂宗明推动的5个“家门口就业车间”,带动200多名各族居民年均增收2万余元,社区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成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
汉族居民张大姐说:“聂警长就像我们的亲人,有他在,心里踏实!”
如今的栗子园社区,营商环境优、诈骗发案少、邻里纠纷少、民族团结好——这张亮眼“成绩单”背后,是聂宗明“警务围着民生转、民警围着群众转”的生动实践。从警,他守护一方平安;为民,他架起团结之桥。
从警37年的聂宗明,用“石榴籽”工作法诠释了新时代公安民警的使命担当,为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基层治理、促进民族团结提供了鲜活样本。
本文来源:中国警察网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2025-10-14“石榴籽”工作法让社区开出幸福花
- 2025-10-13洛阳部署打击知识产权犯罪
- 2025-10-11警企携手护食安 冰城公安为“舌尖安全”筑牢防线
- 2025-10-10亮剑护食安 倾力保民生
- 2025-10-09智慧防隐患服务暖旅途 吉安青原全链条护航文旅产业发展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