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警事博览

愿做一束光,用爱照亮回家的路——对话“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肖振宇

2025-10-14 09:09:23 来源: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

肖振宇走访寻亲群众

肖振宇,河南省南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二级警长,2002年5月参加公安工作。8年时间,行程30余万公里,肖振宇义务寻亲5600余次,助力2000多个离散家庭实现团圆梦。他先后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当选河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肖振宇寻亲工作室”成为河南公安的一张名片。

一份穿越40年的寻人启事,打开尘封的记忆,深深的思念和期盼浸透了泛黄的纸张。1985年6月,河南邓县居民丁某年仅3岁的儿子被拐。多年来,肖振宇及其团队仅凭一张孩子的百天照,比对数万张影像资料,于2024年5月成功找到了丁某的孩子。见到孩子的那一刻,已经71岁的丁某泣不成声。

亲人的走失,让更多如丁某般的家庭被迫按下“暂停键”,寻回亲人成为他们最迫切的念想。

一个名字、一张模糊的照片……这是大部分求助者能提供的信息。面对求助者提供的模糊信息与数十年的时间跨度,肖振宇始终迎难而上,跨越山河全力寻人。从孤身作战到团队协作,8年间他的寻亲足迹遍布全国。随着寻亲工作室影响力的扩大,肖振宇和团队还接到不少海外的求助信息。

深夜的工作室灯火通明,这束光见证着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团圆。“用爱照亮回家路,用心绘就团圆梦”,这不仅仅是印在墙上的一句口号,更是肖振宇和他的团队践行的诺言。肖振宇的办公室里,每一面锦旗都诉说着一个团圆故事……

人间最美是团圆

肖振宇向寻亲群众核实信息

记者:是什么原因让你踏上了寻亲这条路?

肖振宇:我长期从事信息研判工作,早年工作中曾零星接触到寻亲求助,但真正让我下定决心是受两件事的触动。2015年冬季的一天,我刚接到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孩子在闹市突然走失。短短20分钟里,我和妻子的呼喊淹没在人潮中,焦虑与绝望让我第一次真切体会到亲人离散的切肤之痛,所幸孩子很快被找到。2017年春,我观看电影《失孤》,片中的父亲骑行寻子的形象深深震撼了我,坚定了我投身寻亲事业的决心。

记者:有没有哪次寻亲,现在想起来还印象深刻的?

肖振宇:2019年中秋节前夕,贵州黔西的六兄弟求助寻找被拐30年的母亲。当年他们的母亲外出务工谋生却离奇失踪。至今我还清晰记得她小儿子说的话——“肖警官,30年了,我妈长啥样我都忘了。不知道她还活着没,我多想再喊她一声‘妈’!”

为了这份期盼,我连续研判4个昼夜,最终在河北蔚县找到这位母亲。她30年间屡遭拐卖、因逃跑被毒打至失去行动与语言能力。2500多公里,六兄弟一路赶来。中秋节当天,他们齐刷刷地跪在母亲面前,泪如雨下,“妈,我们来了,来接您回家!”

记者:肖振宇寻亲工作室是怎么成立的?

肖振宇:2017年起,我用3年促成800余个离散家庭团圆,引发社会广泛关注。2020年9月,南阳市公安局正式成立“南阳微警局肖振宇寻亲工作室”,通过“平安南阳”平台向300万名海内外粉丝推送寻亲信息,提供专业化公益服务。平台广阔了,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让更多失散的家庭团圆。

助力跨时空“团聚”

肖振宇帮助失散家庭团圆

记者:在文化长廊上,有许多为烈士寻亲的照片,给我们讲一讲这背后的故事吧。

肖振宇:2021年8月,我接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着我》栏目的求助,希望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援建巴基斯坦时在当地牺牲的烈士寻找家人。名单提供的内容很有限,只有烈士的名字、籍贯、年龄、部队番号和牺牲年代。尽管难度巨大,但对我来说,这是一份光荣的使命。为此,我遍访民政、统战、侨务等部门,搜寻互联网信息、史志、地方志及姓氏家谱,历经两个多月,通过数据研判比对和实地走访,终于将40名烈士的亲人逐一找到。

其中,湖南的一位烈士牺牲后,留下结婚不久、已有身孕的妻子。后来,他的妻子带着女儿远嫁他乡。我们经过大量排查,始终没能找到母女俩的名字和住址。直到我梳理并联系了烈士当时所有的亲戚,才在其中一位远房亲戚手中找到一本破损的家谱——从家谱中,我们得知了烈士遗孀的姓氏和居住地,最终在新疆找到了烈士的遗孀和女儿。《等着我》栏目对这次团聚进行了直播,感动了无数观众。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副团长段定玉和另外4名无名烈士在宛东战役中牺牲后,被社旗县张其浩村的村民们埋葬。多年来,该村村民们不但为烈士守墓,还一直在帮烈士寻亲,但始终没有进展。2021年6月,他们找到了工作室。接到求助后,我们对60多个村庄进行摸排调查,查阅分析了大量的互联网信息、史志、地方志、姓氏家谱,再进行实地走访、电话核实,最终在山西省娄烦县找到了段定玉烈士的后人。

记者:帮烈士寻亲,有什么感触?

肖振宇:革命先烈为祖国解放和强大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些不该被遗忘的名字永载史册,让他们的英雄故事一代代传下去。这是我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的光荣使命。

找到人从不是目的

肖振宇在北京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观礼活动。

记者:大家都盼着团圆的结局,但寻亲的背后是不是还有别的故事?

肖振宇:找到人只是开始,找回人心更难。2020年,许昌一对夫妇向我们求助。1990年,他们4岁的儿子被拐失踪,从此夫妻俩踏上了漫长而艰难的寻亲路。30多年来,他们历经人世沧桑,从未放弃。见到我的第一面,孩子的母亲哭着说:“30多年了,我每天都在希望和绝望里煎熬……”

听着她撕心裂肺的哭诉,我除了争分夺秒帮他们找回儿子,别无选择!通过对上百万条DNA数据的比对分析与排查核实,4个月后,我们在昆山市找到了他们的儿子小郭。我按捺着激动的心情给小郭打电话,没想到电话那头冷冰冰地说:“我不可能认他们!当初把我卖了,现在想认?”说完就挂了电话。原来,养家一直告诉小郭,当年是亲生父母把他“卖”了,这让小郭从小对亲生父母充满怨恨。

在我看来,人找到了却没团圆,寻亲就不算成功。于是,我找来心理学专家,又联系上小郭的妻子,内外联动解开了小郭30多年的心结。2023年5月5日,分离33年的一家人终于团聚。

记者:既然过程这么难,为啥还要一直坚持?

肖振宇:认亲现场并非都尽如人意,这才是最真实的生活。我们建立这个平台的初心就是为群众服务,所以必须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用心对待群众,让群众真正满意。

记者:现在科技发达了,寻人是不是容易多了?

肖振宇:确实会容易一些。近年来,我们工作室运用大数据系统,为传统寻人工作插上了科技的翅膀。通过现代公安科技对线索深入分析和挖掘,寻亲变得更精准、更快捷。

但也并非常人所想的那般容易——我们收到的寻亲信息中,多数涉及被拐或失踪数十年的案例,信息极为模糊,且时间长、地域跨度大。即便有大数据支撑,寻人难度依然非常大。所以在平时工作中,我更注重总结整理各地的方言特点、地貌特征、特殊风俗等,日积月累,为寻亲多积累一些突破口。

2020年6月,被拐21年的茶某找到我求助,可她提供的信息均无法核实,寻亲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交谈中,得知她的家乡盛产芒果和茶叶,我根据这一关键线索,将寻亲范围锁定在云南省永德县,通过对该区域茶姓居民信息逐一排查梳理,最终找到了茶某的家人。跨越3000余公里,我亲自送她回云南老家,当时云南正处于梅雨季节,车辆在山路上颠簸,数次险些被山上滚落的石块砸中,路程既艰辛又惊险。

遇见了更多美好

记者:我们常说“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很多人因为你的故事知道了河南南阳,称赞南阳是“大爱的城市”“有温度的城市”,还自愿加入寻亲队伍。你怎么看?

肖振宇:我一直坚信“干就干到最好,做要做到极致”,对任何线索和信息,都会精益求精、反复核对。让我欣慰的是,现在已有很多的志愿者参与其中,公益寻亲已形成社会合力。

2020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一名流浪聋哑人遭人暴力殴打,引发社会关注。为聋哑人维权、帮她找到家成为公众关心的焦点。经比对,这名聋哑人正是此前在寻亲工作室平台登记的湖北籍失散人员刘某。我利用休假时间赶赴广西南宁、湖北随州等地,促成这名聋哑人与亲人时隔十年的团聚。2022年1月,肖振宇寻亲工作室被河南省委网信办评为“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优秀案例。

目前,我们工作室已与河南省物流行业开展合作,启动了“万车寻亲爱在路上”公益寻亲活动——充分利用全省物流行业近80万辆穿梭在全国各地的物流车开展打拐宣传,帮助被拐孩子早日找到回家的路。同时,我们还加强心理辅导工作,与南阳市社会心理学研究会及妇联合作,共同致力于未成年人保护和心理健康服务,减少家庭离散或青少年误入歧途的可能。

记者:这么多年寒来暑往,你的付出我们难以想象。你觉得寻亲工作的意义在哪?

肖振宇:8年寻亲之旅,我见证了2000多个家庭的团圆。这些经历一直激励和鞭策着我:能为离散家庭带去生活的希望,帮他们实现团圆梦,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这就是我们工作的价值所在。

记者:因为寻亲,你获得了很多荣誉,前不久还在北京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观礼活动,有什么感想吗?

肖振宇:当雄壮的国歌响彻天安门广场,当铿锵的步伐从长安街踏过,我仿佛听见了历史的回响,更感受到了时代的召唤。作为一名刑侦民警,我会立足本职工作,继续投身打击刑事犯罪主战场,多破案、快破案,同时紧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小案,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寻亲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值得用一生去做的事。

(图片由河南省南阳市公安局提供,均为资料图片)

本文来源:中国警察网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24小时编辑值班电话:13888888888
备案号:京ICP备160139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