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警企共建

亮剑护食安 倾力保民生

2025-10-10 09:08:04 来源: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

北京:积极构建“四动”工作格局

近年来,北京市公安局环境食品药品和旅游安全保卫总队(以下简称“环食药旅总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按照公安部和市公安局部署,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问题,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构建专业带动、全警行动、部门联动、群众发动的“四动”工作格局,着力提升警种建设、实战攻坚、协同治理、专群结合等能力水平,推动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打击不断取得新质效。2024年以来,环食药旅总队先后针对肉制品、假劣酒水、问题保健食品等领域开展11波次专项行动,有力维护食品安全。

坚持专业带动,不断提升警种建设专业化水平。环食药旅总队加强食品领域调研,聚焦肉源性掺假、非法添加新型衍生物等8个前沿问题,依托课题调研机制,锻炼培养食品领域专业人才;突出数据赋能,集成系统研判工具,用足用好各类手段,充分发挥数据效能;强化技术攻坚,依托总队快检室及“博士工作站”,创新运用肉源性快速检测技术,为全市5波次假劣肉制品集群战役提供技术保障。

坚持全警行动,不断提高实战攻坚一体化能力。环食药旅总队深入推动构建现代化的警务运行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专业警种牵动作用,探索构建横向警种协同、纵向实战融合、区域警务合作的“三维一体”合成作战模式,组织开展系列制售假劣肉制品、特供假酒和保健品非法添加案件的专项打击;另一方面,全面复盘典型案例,总结技战法,针对难点和瓶颈问题深入调查研究,2024年以来开展实战练兵、送教到岗50余次,全警实战能力进一步提升。

坚持部门联动,不断凝聚协同治理常态化合力。依托“公安+行政”执法协作机制,环食药旅总队与市场监管等部门协调建立检验鉴定绿色通道、涉案物品“公物仓”、闭环惩处等机制,破解24小时出具鉴定结论、冷库存储、行刑衔接等难题。此外,会同检法部门深化会商协作机制,有力提升办案质效;联合教委、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开学季、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采取定期联动执法与不定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庙会、夜市、农村大集、学校食堂、供餐企业等重点点位开展执法检查。

坚持群众发动,不断健全专群结合多元化格局。环食药旅总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构建“共治”大格局:注重发动群众,将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转化为发现问题的“源头活水”;深化警企协作机制,把打击食品犯罪置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大框架下通盘考虑,全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用好媒体宣传力量,立足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时间节点,网上网下多形式开展主题宣传,全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中国警察网记者赵旻,通讯员张立鑫)

吉林:创新模式破解挖掘犯罪线索难题

“舌尖上的安全”是底线,也是红线。吉林公安环食药侦部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殷切期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涉食品安全犯罪行为保持“零容忍”,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切实打出声威、打出实效。

吉林省公安厅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总队(以下简称“环食药侦总队”)坚持数据赋能基层,扎实推动条线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在全省组建数据研判专业队,深入分析研究食品领域犯罪成因和规律特点;整合汇聚多方数据资源,打造系列数据模型,批量产出案件线索并实施精准抽检,推动打击模式向“科技+人力”“网上+网下”转型升级,建立起具有警种特色、符合实战需求的智慧侦查新格局。

工作中,环食药侦总队直面线索发现环节的“卡脖子”难题,创新推出“大数据+快检+铁脚板”综合研判模式,通过建设快检实验室、创新检测技术和完善工作机制,成功破解“线索发现难、检验鉴定难”等困境。

为提升食品物证快筛快处能力,环食药侦总队指导全省建立11个环食药侦快检实验室,初步构建起“全域覆盖、科学规范、快速高效”的检验鉴定工作格局。

为提升基层民警检验能力,环食药侦总队常态化组织开展“环食药侦大讲堂”和“送教下基层”活动,目前,全省已有137名骨干民警完成实训。同时,环食药侦总队先后37次派员带领基层环食药侦民警走进早市、夜市、集贸市场、餐饮门店、养殖场进行抽样,手把手教授物证快检技能,推动全省公安环食药侦民警的“精抽准测”能力提升。此举受到基层民警的欢迎和好评。辽源市公安局环食药侦支队民警王野道出了战友们的心声:“通过指导,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精准抽样,更掌握了规范检测的操作步骤流程,快检装备成为我们打击食药环领域犯罪的亲密‘战友’。”

今年以来,吉林省公安机关环食药侦民警共深入食品生产经营重点部位开展抽样439次,运用快检技术筛查可疑样品,从中发现多条违法犯罪线索。

(中国警察网记者庄玲玲,通讯员谭越)

浙江:“零容忍”打击整治制售假劣肉制品犯罪

今年以来,浙江省公安机关深入贯彻公安部、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精准研判先行、聚力打击破题见效、深耕隐患排查见底、促进联动共赢共治的闭环整治链路,持续深化整治制售假劣肉制品犯罪,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专项行动中,浙江省公安厅组建多警种参战工作专班,形成纪检督战、警种主战、全省联动的有力格局。同时,深入调研行政执法、行业市场,广泛征集线索,找准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外打输入、内挖隐性”为总体策略,围绕重点领域、部位、区域、环节开展调查,聚焦肉制品常见非法添加物开展抽检,全面摸排犯罪态势。此外,浙江省公安厅与省市场监管局联动推进“公安+行政”联检工作,将公安侦研和行政鉴定优势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抽检靶向精准度和双向移送质效。

浙江省公安机关坚持“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追流向”原则,创新打击战法,强化要案攻坚,积极拓展实战实效。针对有生产企业生产异常肉品情况,他们反向追踪购销渠道开展精准打击。围绕外卖平台、火锅店、烧烤摊等重点部位,他们开展暗访抽检,集中破获多起案件。

浙江公安机关始终坚持将打击犯罪融入系统治理,开展协同联动,推动共治长效,将破题效应转化成行业重塑动能。他们全面启动重大食品案件“一案三查”工作制度,在侦办案件的同时彻查公职人员风腐问题和关联人员行政违法行为。同时,对行业监管的薄弱环节、风险态势等,落实“逐案排查、逐案通报”制度,制发问题提示函151份,推动解决隐患问题11个;对重点行业问题,健全监管制度,补齐治理短板,积极推动社会共治。

浙江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始终对肉制品犯罪保持“零容忍”态度,持续提升线索发现、要案打击、风险预防能力,结合犯罪态势和重要时节特点动态调整打击重心,持续深化打击整治工作。

(中国警察网记者谢佳)

四川:以铁肩担当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从菜市场的生鲜肉品到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舌尖上的安全”始终是老百姓最牵挂的民生事。近年来,四川公安机关以“昆仑”系列专项行动、专项工作为载体,对食品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违法犯罪,始终保持凌厉攻势,破获一批食品领域刑事案件,有效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四川公安机关围绕“体系、技术、能力”三大关键,打磨出事权清晰、技术过硬、能力突出的环食药侦队伍。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优化职能配置,最终形成上下贯通、指挥顺畅、执行有力的食品安全工作体系。为给侦查办案插上科技翅膀,全省添置549台食品领域刑事技术装备,研发快检实验室信息系统,建立起“精抽准测”快检工作机制,大幅提升食品领域的快检筛查和线索发现能力。2023年以来,30余场食品领域专业培训密集开展,环食药侦实战练兵大比武连续“亮剑”,从线索研判、现勘快检到法律适用,队伍“硬实力”得到全方位锤炼。

“我们一直注重工作统筹和联动打击,让工作效能最大化。”四川省公安厅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总队食品犯罪侦查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四川公安机关将食品安全工作与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相结合。8月7日,省公安厅环食药侦总队成立“金盾畜安”战队,对肉制品领域开展情报研判攻坚。第12届世界运动会期间,运动员和游客的饮食安全牵动人心,四川公安机关同步推进食品领域集中抽检。同时,他们深入开展“守护天府粮仓2025”专项打击,依法严打涉农违法犯罪,保障粮食安全。

打击不是终点,长效治理才是根本。四川公安机关推动一系列举措接连落地——深化公安预警提示制度,把案件侦办中发现的行业监管漏洞及时通报行政主管部门,从源头防范风险;强化行刑衔接,与多家检测机构建立协作机制,破解检验鉴定中的难点;指导攀枝花、泸州等地与行政部门建立联席会商、执法合作等35项长效工作机制,共同织密防护网。今年以来,四川公安机关深入24家食品企业开展“惠民利企”调研走访活动,摸清行业发展动态。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要节点,四川公安机关开展广泛宣传提升公众防范意识,畅通举报渠道,凝聚起守护食品安全的强大合力。

(中国警察网记者张佳怡、胡雪,通讯员李成飞)

山东:数据赋能构筑坚固防线

9月17日一大早,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湛山派出所民警就开始忙碌起来。他们联合相关部门,对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及配餐单位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孩子们的食品安全必须万无一失。”一位正在检查食堂后厨的民警说道。

这次检查只是山东公安机关守护食品安全的日常缩影。近年来,山东公安机关以开展“昆仑”系列专项行动、专项工作为主线,强化数据导侦和专业支撑,重拳严打食品领域违法犯罪;促进联勤联动,完善系统化、立体化的治理方式,构筑起守护食品安全的坚固防线。

从田间地头到超市货架,从学校食堂到百姓餐桌,山东公安机关创新打击策略,紧盯季节性、高发性犯罪和依附于地方特色产业的“毒瘤”犯罪,2024年以来分领域、分阶段先后开展20余次专项打击行动,让食品领域违法犯罪无所遁形。

“依托数据赋能,我们可以做到主动防患于未然。”一位办案民警介绍说。山东公安机关创新建立全省公安环食药侦“1+5+N”战略体系,打造“校园食品”“肉制品”等专题数据库,通过智能碰撞比对和实时监测预警,实现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警的转变。

山东公安加强“数字警察”培养和“数字战队”培育,建立食品领域战略支撑中心,重点培训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技战法、数据模型搭建等专业技能,全面提升民警辅警的数字素养和专业能力。省公安厅举办环食药侦大讲堂和环食药侦网校等培训活动,民警从中学习到最新的侦破技术和数据建模知识。实际应用中,山东公安创新搭建数据模型,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2024年以来输出有效线索470余条,成为案件侦办的重要支撑。

工作中,山东公安机关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深化与相关部门间的联勤联动,牵头起草并联合5部门印发山东省《食品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为开展鉴定认定、数据共享等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他们与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常态化开展联合检查,落实风险通报工作办法,2024年以来向相关部门单位发送《风险通报函》150余次,构建起食品安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工作机制。

(中国警察网记者孙丽丽,通讯员刘康)

甘肃:打造善作善成的过硬队伍

近年来,甘肃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建队伍、提能力、强打击,扎实推进“昆仑”系列专项行动、专项工作,依法严厉打击食品领域违法犯罪。

甘肃省公安厅党委大力推动打击食品领域犯罪专业队伍建设,全力打造一支敢于担当、善作善成的过硬队伍。同时,甘肃公安机关分区域培育组建3个数字战队,研发数据分析模型28个,培养50余名破案尖兵和专家能手提炼类案技战法,线索发现能力和精准打击水平不断提高,疑难案件侦办能力明显增强。

省公安厅召开全省打击食品领域违法犯罪视频部署会,要求全省公安机关坚持重拳出击、以打开路,将打击锋芒对准食品领域“两超一非”、肉制品以及危害校园食品安全和制售假劣食品等突出犯罪,全面实施精准打击、深度打击、规模打击、联动打击,坚决摧毁犯罪利益链条。

“今年以来,我们创新技战法,以点破面,通过对伪造品牌食品防伪码等关键环节的突破,并依托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和快检实验室,组织开展食品集中抽检摸排行动,针对家庭作坊、夜市、烧烤摊、火锅店、校园等加大暗查抽检力度,快查快办了一批食品领域犯罪案件。”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各小组注意!目标位置没有变动,立即实施抓捕。”7月12日凌晨2时,在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的多个小区,随着对讲机内传来的抓捕指令,各行动小组民警立即同步展开抓捕,成功抓获14名涉嫌销售伪劣产品的犯罪嫌疑人。

针对食品领域犯罪新老问题交织、网上网下交织、多种犯罪交织、各类风险隐患交织的严峻复杂形势,甘肃公安主动作为,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强部门警种协作,不断提升打击效能和治理能力。甘肃公安机关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制定《联合执法协同合作机制》,健全完善线索通报、案件移送、检验鉴定、联合检查等制度,共同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就发现的管理漏洞、监管盲区等问题予以风险预警函告。同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出台举报奖励办法,鼓励群众积极举报食品犯罪线索,构建全民参与守护食品安全格局。

本文来源:中国警察网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24小时编辑值班电话:13888888888
备案号:京ICP备160139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