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警营风采

警营“五味” 皆是担当

2025-10-14 09:08:59 来源: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

酸 寄在“藏蓝”里的牵挂

姜春雨促使矛盾纠纷双方握手言和。

我穿上这身藏蓝警服,已有5个年头。这些年,我习惯了用“小事”“放心”等字眼回应家人的担忧,却在不经意的瞬间,被藏在责任背后的“亏欠”轻轻戳中,感到丝丝酸楚。

我所在的曲家口派出所,守护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山一水。这里山高林密、村庄散落,青年人常年在外打拼,留守的多是老年人。今年8月中旬,八旬的黄奶奶报警,称邻居张奶奶往她家门口扔垃圾。我迅速赶到现场,只见黄奶奶正倚在门口,红着眼眶,一把拉住我的手诉苦。

细问才知,张奶奶听信了闲言碎语,误以为黄奶奶在背后非议自己。平日里,两位老人都很孤单——黄奶奶不愿意到城市里住,总跟儿子说“家里好”,连生病都只字不提;张奶奶孩子不在身边,委屈没处发泄,便借着扔垃圾撒气。随后,我在两家间来回跑,帮黄奶奶扫垃圾时,听她念叨“不想给娃添麻烦”;陪张奶奶坐在门槛上闲聊,她抹着眼泪说:“就想有人说说话”。最终,我请2位老人坐在一起,手拉手和解。黄奶奶说:“妹子,是我没顾着你的感受。”张奶奶哽咽回应:“是我做得不对,我这就把剩下的垃圾清理了,以后咱俩都好好的。”

这些把孤单、难处都藏在心里的老人,他们连委屈都自己扛,这份心疼如酸梅般悄然浸透我的心。回派出所的路上,我拨通了父母电话,母亲念叨“别累着”,父亲说“家里都好,你注意安全”。挂了电话,鼻子一酸,心想他们不也像张奶奶、黄奶奶一样,有事自己扛吗?

前段时间,姥姥因病住院,情况很不好。7月12日,我原本和母亲约好,等值完班周日一早就回老家,带去姥姥最爱吃的桃酥。当天上午,我在处理一起邻里纠纷时得知姥姥去世的消息,强忍泪水把纠纷调解完后请假往家赶。推开门,迎接我的是母亲红肿的眼睛,我蹲在地上痛哭,那句“姥姥,我回来了”,再也无法说出口。

这样的“酸”,不是我一个人独有,而是许多战友的共同滋味。日复一日,我们沿着昆嵛山的山路巡逻,这身藏蓝警服穿在身上,就注定要把许多牵挂藏进心底。可正是这份酸楚,让我更清楚这身“藏蓝”意味着什么——我们守护的,从来不只是山林村落,更是千家万户的平安与团圆。这份职业,注定要先顾大家、再想小家。正是那些藏在亏欠里的牵挂,让我在每一次出警、每一次调解、每一次深夜巡逻时,走得更稳、更坚定。

讲述:姜春雨(山东省烟台市公安局昆嵛山保护区分局曲家口派出所一级警员)

整理:记者 孙丽丽 通讯员 赵勇进

 

甜 警民双向奔赴的温暖

张泽向辖区老年人宣传防范诈骗知识。

三十而立的我,在派出所已经工作了7年。从警校毕业时的“小张”到“张警官”,这称谓变化的背后,是2500多次的处警奔波、400多起案件的侦办,以及数不清的矛盾纠纷调解。当有人问我,基层苦不苦?我的回答是:苦,但更多的是甜。这份甜,藏在群众那句“比我们还上心”的信任里,融在警民之间那份双向奔赴的暖意中。

我们派出所平均每天接警20多起,其中不少是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2023年,我遇到一起特别棘手的房屋租赁纠纷,当事人王大姐和租客何先生因合同履约问题争执不下。我把双方3年的合同、聊天记录翻了个遍,还专门抽时间开车去外地找知情人核实情况。前前后后跑了3个月,光是调解记录就写了厚厚一沓。

那段时间,深夜接到当事人电话吐槽是常有的事,我耐心听着、劝着。最终,双方握手言和。“张警官,真没想到,你为我们的事这么上心。”王大姐拉着我的手说。我心里暖烘烘的、甜滋滋的。

前段时间,辖区群众给我送来几面锦旗。有一面锦旗上写着“长得帅破案快 百姓安心人人爱”。我深知:大家认可的,是这身警服和它承载的责任——是财物失窃后3小时追回的效率,是调解时那份不偏不倚的公正,更是群众遇到难处时,我那句“有我在”所带来的踏实感。

如今,走在辖区,这种被群众信任和牵挂的感觉无处不在。保安王大爷会拽住我问“小张,最近没熬夜吧”;摆摊的张奶奶会塞给我刚出笼的热包子,叮嘱我“别总凑合吃泡面”;放学路上的小学生会雀跃地喊着“警察叔叔,我长大也要当警察”。

7年时光,让我慢慢品出了警营里的甜。这甜,从来不是独享的,它藏在群众那句“比我们还上心”的信任里,落在我为群众解决难题后心里的那份踏实里,更融在警民之间双向奔赴的同频共振里。它体现在每张调解成功后的笑脸上,回荡在每声“张警官”的称呼里,践行在每次“有我在”的承诺中。这甜,它真真切切,能摸得着、尝得到,就像群众塞到我手里的那个热包子,热乎、实在,一直暖到心坎里。

讲述:张 泽(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滨河派出所民警)

整理:记者 唐建权 通讯员 李海鹏 张婧妍

 

苦 义无反顾在高原的坚守

高照洪爬进坠入河流的汽车驾驶室内,帮伤者寻找手机和背包。

我所驻守的安孜乡平均海拔为4000米,可以说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冬季。时间久了,我早把高原的“苦”揉进了日子里,这份“苦”里藏着民警的责任与担当。

“安民为本,孜孜不倦”,这是我们派出所的所训。12年的基层工作,让我成了群众口中的“小高所长”。高原的路总是绕着山转,弯多、坡陡,我出得最多的警就是处理道路交通事故。

“甘白路昌台山段发生单车事故。”6月26日8时许,白玉县公安局指挥中心的紧急指令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我立即带领同事拿上救援装备出发。在事故现场,我们发现一辆汽车在水沟里侧翻,护栏被撞得变形,油箱破了口子,汽油顺着沟底往下渗,刺鼻的气味裹着风往脸上扑,这时候一丁点火星就可能引爆汽车。车里的驾驶人蜷在座位上,腿上的血把裤子浸红了,疼得直冒冷汗。

我和同事迅速把驾驶人抬到安全地带,凭着日积月累的急救知识进行包扎。“别怕,救护车马上就来”,我一边包扎,一边安抚伤者。包扎完毕,驾驶人断断续续地说:“车里有手机、背包。”我随即撸起袖子爬进沟里、钻进车厢,汽油味呛得我直咳嗽,眼睛也发疼,可手不敢停下。半小时后,我攥着手机、背包爬出来时,才发现裤腿全被泥浆泡透了,冻得膝盖发僵。

当得知救护车得从百公里外的县城赶来时,我立刻决定驾驶警车带上伤者往县城方向迎。我紧握方向盘,全神贯注盯着前方,同事在旁边照看伤者。风从车窗缝里钻进来,吹得脸发麻。

我们的警车跟救护车会合后,我把伤者的伤情、事故原因一一告知医护人员。看着救护车逐渐远去,我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寒冬里,守着积雪路段疏导交通,深夜在山沟里搜救迷路群众……在安孜乡待久了,我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日子。苦是真的,但每次看到群众平安,就觉得这点苦根本不算什么。

我们守在高原上,也许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却守着老乡们的安心。扛住危险,扛住枯燥,扛住群众的期待,这份“苦”里藏着的是我们“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

讲述:高照洪(四川省白玉县公安局安孜派出所所长)

整理:记者 张佳怡 通讯员 呷绒达娃

 

辣 保持勇往直前的冲劲

李智迪(前)带队在辖区市场巡逻。

从警3年来,我总听老民警说:“遇见复杂警情就像吃了辣椒,辣得让你记一辈子。”直到今年夏天,亲历那起警情,我真正明白了“辣”的滋味。

今年8月7日,我所在的特巡组巡逻时,对讲机突然响起:“某市场有纠纷,速去处置!”我刚把车停在市场入口,就听见吵嚷声裹着热浪冲过来——通道口围满了人,人群中间一名商户正和一名保安吵得不可开交。

“大家往后退,保持距离!我们是特警,不要围观,避免意外发生!”我一边喊,一边疏导群众,并将两人隔开。“为啥不交物业费?催了3个月了!”保安气冲冲地说。“我生意这样,上哪凑钱?”商户红着眼,声音发颤。

眼看两人又要争吵,我赶紧站到中间说:“物业费的事,咱们坐下来商量,吵解决不了问题。”随后两人的情绪缓和了一些。然而,没等我掏出笔记本,有2个人从远处过来,其中一人破口大骂,瞬间点燃了商户的情绪。商户指着来人愤怒回应,对方也不含糊,撸起袖子就要上前。

“住手!”我急忙侧身挡在商户身前,想把双方隔开。混乱中,不知是谁的拳头狠狠抡在我后颈。我顾不上疼痛,和队友一人领着一方,向两侧分开。就在这时,商户突然挣脱我的手,转身就往自己店里冲。“你们不让我活,我就不活了!”他直奔三楼阳台,等我们反应过来时,商户已经翻到了阳台护栏外,半个身子悬在外面。

“王师傅,你下来!有话咱慢慢说!”我跟着冲上楼,在阳台门口停下脚步。“我知道你难,物业费我帮你谈。我是警察,说话算话。”我慢慢往前挪。就在王师傅犹豫着往回挪了半步时,我和队友冲上去,用力将他拉回阳台内侧。王师傅瘫坐在地上,我蹲下来递给他一瓶水说道:“没事了,有我们在,总能解决。”

随后在警务站,双方就费用支付方式和期限达成了协议。送走他们时,队友突然指着我的脖子说:“你脖子后面红了一大片。”我摸了摸,才感觉到破了皮,火辣辣的疼。我突然懂了这“辣”的含义——是责任在肩时的滚烫,更是危急关头救人时心里那股烧得慌的冲劲。这种“辣”,是我们身为警察面对危险时,从不退缩的果敢和勇气。

讲述:李智迪(河南省南阳市公安局特殊警务支队应急机动大队一级警员)

整理:记者 孙雅琼 张波 通讯员 贾贝

 

咸 扎根社区二十载的赤诚

陈海清向群众宣传反诈知识。

帮独居老人补办证件、调解邻里矛盾纠纷、排查社区安全隐患……我的日常工作更多的是穿梭于4个社区、72条街巷的琐碎事。走在漳平市桂林街道的街巷中,商铺门前、群众家门口的矮板凳随处可见。20年来,我走街串巷,看见商铺前的矮板凳还有空座,便坐下来与他们攀谈;望见院落里有人喝茶,我也主动凑过去。日子久了,我被大家称为“行走的活地图”。

在我的警务日志里,独居老人家门牌号、留守儿童学校地址,都被我用不同颜色标注得密密麻麻,这些信息都是我坐在千家万户的矮板凳上记下的“温情档案”。

2024年盛夏的一个深夜,辖区南美坪村的养殖户老林带着哭腔报警,称其家中耕牛在溪边吃草时走丢。我和同事立刻驱车赶往现场。

夜色如墨,刚下过暴雨的溪流水位暴涨。我们打着手电筒沿河搜寻,找了近1个小时仍不见耕牛踪影。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我想起一次到老林家走访的情景——他一边给牛添草,一边颇为自豪地说:“我在它的耳朵上系了红布条,多远我都能认出来!”这个细节成了我们寻找的方向。

果然,在河流下游一处洄水湾,我们隐约看到一头耕牛在溪流中不断挣扎,在手电筒的照射下,耕牛耳朵上的一抹红色格外醒目。但是,耕牛已被冲至深水区,体力不支。我迅速绑上安全绳蹚进齐腰深的急流,水下的乱石硌得脚底生疼,汗水从额角不断渗出,与飞溅的溪水混在一起,流进嘴角。那股咸涩的滋味瞬间在口腔中弥散开来,让我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溪水。

我慢慢靠近后,一把抓住缠在耕牛头上的缰绳,一步步将它带离险境。当浑身湿透的我和惊魂未定的耕牛上岸时,老林紧紧抓住我的手,眼眶通红。

20年光阴流转,群众家门口的矮板凳越磨越亮,而我与辖区群众的情感也愈发深厚。每天清晨,当初升的阳光洒在闽西这片红土地上,听着耳边传来的一声声“陈叔,来啦”“老陈,进屋喝杯茶”,我便觉得脚下这条从警之路,每一步都走得无比踏实、无比坚定。

讲述:陈海清(福建省漳平市公安局桂林派出所民警)

整理:记者 袁灏 王鹏强 通讯员 陈晋东

本文来源:中国警察网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24小时编辑值班电话:13888888888
备案号:京ICP备160139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