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史上最大丑闻:评委泄露名单,瑞典未来女王被人侵犯
1896年12月10日,著名的发明家和科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去世。生前,诺贝尔拥有255项专利和众多遍布全球的工厂,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在他临终时,诺贝尔立下了三份遗嘱,而最终生效的是1895年所立的那一份。在这份遗嘱中,诺贝尔决定将所有的财产用于设立一个奖励基金,而不再将财产分给亲朋好友。他在遗嘱中写道:

“我所遗留下来的所有可以转化为现金的财产,其利息将每年以奖金的形式,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奖金将分配给在物理学和文学等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个人。在分配时,候选人的国籍不应成为考虑因素,无论他们是否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只要值得,就应当给予奖励。”

其中,诺贝尔文学奖便是根据这一遗嘱设立的,它被视为全球文学领域的最高荣誉。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由瑞典文学院负责,评选委员会由18位终身院士组成。多年来,许多伟大的作家如赫尔曼·黑塞、加西亚·马尔克斯、莫言等都曾获奖。然而,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过程也常引发争议,不仅因为一些世界级作家如托尔斯泰、卡夫卡、乔伊斯、博尔赫斯等被忽视,还有因为评选标准模糊、过程不透明。更令人争议的是,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了美国歌手鲍勃·迪伦,理由是他在“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这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甚至鲍勃·迪伦本人也拒绝了领奖。

然而,诺贝尔文学奖面临的最大尴尬并不止于此。在奖项的百年历史中,曾有数次因战争原因暂停颁发,但2018年却没有类似原因。那个年头,诺贝尔文学奖的暂停背后藏着一起震动世界的丑闻,这直接导致了瑞典文学院的名誉受损。

这场丑闻的根源,源自瑞典文学院的一名终身院士——让·克劳德·阿尔诺。他是瑞典文学院女院士卡塔琳娜·弗罗斯滕松的丈夫,同时也是瑞典文化界的知名人物。1989年,阿尔诺和妻子共同创办了“论坛”文化俱乐部,成为瑞典文化圈的重要社交场所,并得到了瑞典文学院的资助。然而,阿尔诺在过去20多年里,利用俱乐部的活动机会,多次对女性进行性侵犯,而受害者因为害怕和社会压力,选择了沉默。

直到2017年10月,好莱坞制片人哈维·温斯坦的性丑闻爆发,引发了全球范围的“Me Too”运动。此时,更多的女性勇敢地站出来,公开指控阿尔诺。2017年11月,瑞典警方开始对阿尔诺进行调查,最终18名女性指控他不当行为,其中包括瑞典王储维多利亚公主。

维多利亚公主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的长女,未来的女王。她一直过着相对独立的生活,曾在法国留学,并曾在美国求学,生活非常低调。然而,在2006年,她在一场晚会上被阿尔诺侵犯。由于王室的声誉,国王古斯塔夫选择了隐忍。但随着“Me Too”运动的兴起,维多利亚公主最终决定公开指控阿尔诺。

除了性丑闻,阿尔诺还被曝出泄露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名单。通过与博彩公司勾结,他向外界透露了获奖名单,使得博彩公司能够通过“赌博”获利。一些受害者甚至爆料称,阿尔诺曾提前告诉他们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法国作家莫迪亚诺,而当年确实是莫迪亚诺获奖。

这一系列丑闻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瑞典文学院面临极大的压力。尽管阿尔诺和卡塔琳娜的行为暴露出来,但文学院并未立即采取行动,甚至决定不解除卡塔琳娜的院士职务。这一决定引发了文学院内部的强烈反应,数位院士因此辞职,表示无法忍受文学院的处理方式。

最终,由于瑞典文学院内部的严重危机,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被迫暂停。虽然文学院最终还是宣布了奖项的授予,但这一事件给诺贝尔文学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污点和尴尬。
2018年6月,瑞典检方正式起诉阿尔诺,并于10月1日宣布他被判处2年监禁。这个丑闻的曝光,不仅改变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也让瑞典文学院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本文来源:搜狐新闻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2025-10-15诺贝尔文学奖史上最大丑闻:评委泄露名单,瑞典未来女王被人侵犯
- 2025-10-14澳大利亚华人作家代表团到访四川省作协 共话文学交流合作
- 2025-10-13晋江会馆开馆,西城又添《城南旧事》文学新地标
- 2025-10-11“民间经典化”与“学院经典化”——也谈网络文学经典化问题
- 2025-10-10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获奖者处女作曾被改编为7小时电影,在影坛享有崇高地位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