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工程”构建教育训练新格局
3月7日,成都新津公安民警在天府农博园展馆开展排爆训练。张先洪摄
2月26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新津区分局巡警大队院内,一场模拟实战的高强度体能训练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参训民警辅警全副武装,在障碍赛道上穿梭,展现出良好的体能与战术素养。
去年以来,新津区分局紧紧围绕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和加快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目标任务,大力推进育才聚才行动,坚持“党委议训、党委抓训”,聚焦“筑基、铸师、砺剑”三大核心工程,深入推进教育训练工作,积极构建教育训练新格局,为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素质支撑。
筑基工程
打造复合型练兵体系
“砰!砰!砰!”射击场上枪声响起,火药味弥漫在空气里。“一号靶位46环,二号靶位49环……”去年11月14日,在新津公安射击场训练场上,报靶员频传佳绩,参训民警士气高涨。
“我们坚持‘考评—实训—实战’三位一体,高标准、严要求、实举措开展定期考、抽检考、对抗考,激励民警自觉练、主动练。”新津区分局政委张科说。
考评机制是驱动队伍素质提升的首要环节。新津公安高度重视定期考评,逢训必考,以高标准开展准入测试。同时,将考评结果与评先评优挂钩,激励民警自觉训练、主动提升。去年,新津区分局先后组织11批民警参加训练,培训合格率为100%。
实训环节注重全面提升民警的实战技能。新津公安深入实施领导干部示范训练,创新推出“微课程口袋书”、成立警体训练兴趣小组等,进一步丰富练兵形式,扩展练兵载体,民警的身体素质显著提升。
实战演练是检验和提升民警实战能力的关键。新津公安坚持把常态化红蓝对抗作为检验和提升基层单位最小作战单元作战能力的有效抓手,进行无脚本高压演练。
“铸师”工程
建立教官闭环成长生态链
练兵先练“排头雁”,强警先强“教官团”。新津区分局推动形成“遴选—培优—传带”闭环式教官成长生态链,保持教官队伍良性发展,不断壮大教官队伍。
“在接待群众方面,要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回答问题时要详尽、准确,做到言之有‘据’……”去年9月12日,在新津区分局教官团队下基层送教小课堂上,来自社区警务大队的教官李秋菊分享她做好群众工作的经验。
目前,新津公安在全局遴选实战经验丰富、业务精通、教学能力突出的优秀民警,建立了一支由47名民警辅警组成的、具有“老、中、青”梯次结构的教官团队,不断夯实训练基础。
在培优环节,新津公安积极组织教官参加上级集训锻炼等培训交流活动,适时开展下基层上一线送教活动,“培训+送教+实战”的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去年,新津区分局教官团队组织反恐防暴、车辆盘查、警务技能等专项送教7次,参训民警辅警1810人次,实现了“以教促学、以学促干、以干提质”的良性循环。
同时,新津公安还深入实施“青苗计划”,实行“警师制”,为每一名新警配备适配度高、工作经验丰富的“警师”,助力青年民警成长成才。
砺剑工程
创新立体赋能矩阵
“注意!有暴徒驾车冲撞”“全员戒备”……新津区分局不同警种的民警辅警迅速进入战斗状态,他们身着防弹背心,手持警械,眼神坚定而果敢。这一幕,发生在去年10月15日,是新津区分局精心组织的一场跨部门、跨警种的全要素、高仿真合成对抗演练。
“我们紧贴实战需求,强化直接对抗攻防训练,着力提升应对复杂情况、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水平。”演练现场指挥员张玲莉说道。
除了开展战训耦合实战训练外,新津公安还结合专精赋能和技能示范两个方面,建立互为支撑的立体赋能矩阵。据了解,新津公安每季度举办“津警论坛”和“警营工匠”评选活动,旨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开展专业经验交流,以专业赋能队伍战斗力提升。
此外,新津公安还以总结推广技战法为抓手,通过课题攻坚、深度研讨、成果转化,做实技能示范。去年9月,新津区分局侦破的非法利用信息网络案,被评为全国涉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十大典型案例,分局组织专业人员成立课题组,将该案技战法提炼为“新型犯罪打击技战法”,以专制专能力显著提升。
本文来源:中国警察网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2025-03-20“三大工程”构建教育训练新格局
- 2025-03-19宿迁学院启动“警营思政课”:创新思政教育的新尝试
- 2025-03-18余亚蕾:巾帼担当 解密“无声证言”
- 2025-03-17“科技智治”铺就兴警制胜之路
- 2025-03-14从评论区到警营,济南交警72小时为8岁抗癌男孩圆交警梦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