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警民故事

兰溪梅江派出所:“文保警官”倾心守护文化根脉

2025-03-20 09:05:46 来源: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

在浙中腹地、婺江支流梅溪之畔,浙江省兰溪市梅江、横溪两个乡镇如同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的明珠。这里不仅有横跨梅溪的清代廊桥通洲桥、始建于南宋的宋宅宗祠,还有散落于村落间的古驿道、古戏台、古民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底蕴。

今年以来,兰溪市公安局梅江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文保警官”机制,延伸生态警务触角,做实文物保护、社区治理、文旅发展等工作,筑牢文物保护的安全防线。

创新机制,夯实文物保护根基

“文物安全是文物的底线,更是红线!”梅江派出所所长王金原的话语掷地有声。在上级公安机关指导下,今年1月,梅江派出所联合梅江镇和横溪镇的文旅办、文物所在的村“两委”,正式成立“文保警官”队伍。王金原担任“文保警长”,5名民警、9名辅警及20名村居网格员组成团队,对辖区5处文保单位实行“一物一档、一警一责”网格化管理。

“文保警官”队伍成立以来,梅江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根据文物年代、价值、风险等级划分红、黄、蓝三色标签,加密巡逻频次;联合文保专家对每处文物建立多维度的电子档案,实时更新风险点;与相邻的金华市金东区、义乌市上溪镇建立文物安全联防协议,共享线索、协同打击跨区域流窜作案,实现“跨域联防”。

科技赋能,智慧防控风险隐患

在宋宅宗祠的梁架上,一枚纽扣大的传感器正在默默工作。这是梅江派出所引入的物联网监测设备,可实时感知建筑倾斜、振动、温湿度等数据,一旦出现异常会立即报警。而在梅江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的大屏上,文保单位的实时画面、传感器数据等信息一屏展现。

“过去靠人力巡查,现在有了‘电子护甲’,连木结构的老宅湿度变化都能精准掌握。”“文保警官”诸葛峥源介绍,为更好地守护文物安全,派出所争取到乡镇支持,为重点文物加装智能监控、红外感应、烟感报警等设备,构建文物安全的智慧防护网。

科技手段的应用还体现在风险预判等方面。今年2月,经过科技赋能,预警显示通洲桥周边人流密度骤增,可能存在踩踏风险。“文保警官”迅速启动预案,联合景区管理人员实施分流引导,成功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齐心守护,筑牢文物安全防线

梅江派出所以“文保警官”为支点,撬动全民参与。在宋宅村,70岁的宋大爷有个新身份——“宗祠守护人”。每周三上午,他都会戴着红袖标,与“文保警官”一同巡查宗祠。这支由村民组成的志愿队已有32人,他们熟悉每一块砖瓦的故事,成为守护文物安全的“移动哨兵”。梅江派出所还定期举办“文保课堂”,邀请专家讲解修缮知识、普法案例,累计培训村民600余人次。

今年开学季,梅江派出所联合辖区聚仁小学开展“小小文保员”活动,孩子们在通洲桥上听老匠人讲述建造工艺,在宗祠里临摹楹联碑刻。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种子,悄然播撒在少年儿童的心中。

随着夜幕降临,通洲桥的灯笼次第亮起,映照着梅溪潺潺流水。“文保警官”打着手电,仔细检查桥体状况。这样的巡查,他们几乎每晚都在坚持。

护航文旅,铺就乡镇共富之路

文物保护与共同富裕如何同频共振?梅江派出所的答案是:以平安护航文旅产业发展,让文物“活起来”、乡村“旺起来”。

春节期间,通洲桥畔的非遗市集热闹非凡,经营者多是周边村民。“以前村里年轻人往外跑,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经营粉干摊的村民宋美芳开心地说。

热闹的背后,离不开“文保警官”的全程护航。针对节假日人流高峰,梅江派出所创新“潮汐警务”,动态调整巡逻路线;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整治旅游乱象;推出“文保110”快速响应机制,涉旅纠纷平均处置时间大幅缩短。“‘文保警官’的守护,让游客玩得安心,商家经营得更放心。”梅江镇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评价道。

“文物承载的是千年文明,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建筑,更是文化的根。”诸葛峥源说。

当宋宅宗祠成为研学基地,当古驿道变身骑行绿道,当老匠人的手艺通过直播走向全国……平安与文脉交织,正为梅江、横溪两个乡镇铺就独具韵味的共富之路。

本文来源:中国警察网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24小时编辑值班电话:13888888888
备案号:京ICP备160139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