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公安工作现代化 创新公安院校育人体系
去年10月召开的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强调,要以新警务理念为先导、以新运行模式为关键、以新技术装备为支撑、以新管理体系为保障,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高水平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
公安院校担负着为公安机关培养后备人才的职责使命。面对公安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公安院校必须准确识变、主动应变、积极求变,以责无旁贷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方位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新型警务人才培养服务公安工作现代化和科技兴警战略。
强化警魂熔铸,培养过硬政治素质
作为党和人民手中的“刀把子”、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公安机关的性质定位首先是政治机关。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对公安人才的政治素质要求更高、更严、更细。这要求公安人才要有维护核心、捍卫制度的能力,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能够经受住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考验;要有根植于心的为民情怀,能够当好人民的守护神。
在人才培养上,公安院校要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机制,进一步全面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切实抓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系统性教育;要突出忠诚警魂培育,发挥警务化管理优势,完善忠诚教育体系,强化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推进具有公安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着力形成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学校与实战单位相结合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体系;要加强和改进课程思政建设,秉持“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全方位打造具有公安特色的思政课程育人体系。
加强专业建设,宽口径复合育人
大警种大部门制、“情指行”一体化改革是公安工作组织形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从深层次反映了未来公安工作多部门警种高度联动、多学科知识高度综合、多素质能力高度融合的特征。要坚持推进文、理、法、工融合,锻造公安学科专业新工科、新文科品质,将现代信息技术、公安科技以及专业前沿最新成果融入学科专业建设。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使学生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要坚持宽口径培养,在低年级通识教育阶段打破专业壁垒、统一课程供给,在专业教育阶段要开足公安通修课程,打牢公共基础。要打破公安学、公安技术学学科界限,培养指、技、管合一的新型警务人才。
在“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下,“以专对专”的办案方式将成为主要警务形态。这就要求公安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做到以下几点:聚焦重点任务场景,重构公安学科专业体系,使公安学科专业更新质、更有特色;优化专业流程、集成专业手段,使公安专业课程更新锐、更精品;强化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能力导向,把“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教育前伸到院校教育阶段,融合进人才培养全过程,使每名毕业生都能适应新型警务运行模式需要。
更新教学内容,强化专业能力培养
随着新型犯罪、高科技犯罪的日益增多,违法犯罪活动的专业化特征越来越显著,这对公安工作专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新一轮科技革命在给人类社会创造福利的同时,也为新型犯罪形态提供了温床。要有效应对新型犯罪,必须有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公安人才培养工作要未雨绸缪、及早布局。在“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中,专业是基础,机制是保障,大数据是支撑。公安工作的业务流程实际就是数据收集、研判、运用的过程,“数据警务”既是对公安工作发展方向的预判,也是对公安人才的普遍性要求。公安工作对公安民警的信息化要求将更高,这就需要增设相关课程,加强学生的数据思维培养。
新技术革命也带来警务装备的发展,警用无人装备、智慧警务装备等开始投入使用。要及时将新技术、新装备的运用带入课堂,同时及时将运用新技术、新装备的新战法、新案例引入教学,让学生能够接触最新的技术,了解最新的警务技术进展。
注重科研育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落实进一步强化教育、科技、人才在公安工作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在人才培养中,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重。
公安部有关工作要求明确,要将公安院校建设成为优秀人才的培养高地、警务科技的创新高地和服务实战的支撑高地。“三个高地”的定位,特别是警务科技的创新高地和服务实战的支撑高地的两大定位,进一步强化了公安院校在服务科技兴警战略和服务公安实战中的定位。这就要求公安院校及其培养的人才,要在科技兴警中唱主角、担重任、出成果。
政治工作行动计划也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警战略,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我们要深化科教协同、产教融合育人,系统整合科研与教学资源,与公安机关、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共同搭建战学研创新平台,发挥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公安智库作用,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把课堂建在实验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培育。在课外实践中,要创造条件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创新竞赛,以赛促学。
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育人模式
新征程上,公安院校要全面深化“教学研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统筹衔接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实战、课堂与现场等要素与环节,培养精于执勤执法、善于侦查办案的实战型人才。继续推进课堂革命,强化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推进全警协同育人,进一步强化公安机关既是用人单位,也是培养主体的意识,完善公安机关重点业务部门与公安院校“结对子”共建机制,加强实战教官参与教学的力度。要建立重大案事件、重大涉警舆情等第一时间还原总结和进课堂机制,把课堂建在案件现场;要深化学生实验、实训、实习、实战体系建设,从实战中来到实战中去,把课堂建在实战一线。
另外,要紧跟教育数字化转型步伐,推进公安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强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积极发展“网络+”“智能+”教育新形态,丰富拓展数字化教学载体,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公安教育领域的应用,建设“数据驱动·融合创新”新一代智慧教育平台,从“教、学、训、管、评、考”等方面,实现教育教学范式的变革。要深化数据共享,公安机关可向公安院校有序开放共享实战业务平台、数据信息、实战案例等,将数据优势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
新征程上,要把创新、主动、规范、协同、精细、务实的新警务理念落实到院校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培养更多新型警务人才,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为公安队伍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本文来源:中国警察网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2025-05-19聚焦公安工作现代化 创新公安院校育人体系
- 2025-05-16工信部拟规范儿童手表 多项措施保护个人信息
- 2025-05-15你的信息正在“裸奔”吗?——揭秘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黑产链
- 2025-05-14展现中拉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坚定决心(和音)
- 2025-05-13收到这类短信,速删!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