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获人民文学奖 不必大惊小怪
董宇辉获人民文学奖 不必大惊小怪
董宇辉获人民文学奖 不必大惊小怪
最近几天,有个新闻一直在发酵:董宇辉得奖了!这位近几年红得发紫的带货主播一直新闻不断,从东方甄选的爆火,到和老东家的恩恩怨怨,再到自立门户依然人气不减,董宇辉已然成为话题人物,在网络上占尽了风头。按理说,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董宇辉拿个什么奖已经不至于激起什么水花,但这一次,他却拿了个2024年度人民文学传播贡献奖!这还了得,这可不是一般意义的奖项,这个堪称殿堂级的奖项自1986年首次评奖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几十届,有一大批作家和文学作品正是通过该奖项为更多读者所熟知,而人民文学奖也由此成为当代文坛推陈出新的重要载体,成为引领中国文学潮流的风向标。
然而,这一次人民文学奖的评选,却因为董宇辉的获奖一下子在网上炸开了锅,甚至形成了网上群嘲:有人说,给这个能把“羽扇纶巾”说成“羽扇轮巾”,没有任何作品的网红颁奖,是当代文学的悲哀;也有人说,文学要有气节,宁可枝头抱香死,不能吹落北风中;还有的说得就更严重了,认为无比神圣的人民文学奖颁给了一个带货主播,不仅是《人民文学》的悲哀,更是“文学”与“人民”的悲哀……
网上的口诛笔伐甚嚣尘上,但我倒觉得,对董宇辉的获奖,人们其实大可不必大惊小怪,过度反应。首先,我们得清楚,董宇辉此番所获的人民文学奖,是今年新增设的一个奖项——“传播贡献奖”,这个奖项,并没有动“文学”这块神圣的“奶酪”;其次,于传播贡献而言,《人民文学》杂志将此奖项颁给董宇辉也是实至名归。就在去年1月23日,《人民文学》首次来到董宇辉直播间,在4个小时内就获得了上亿次点赞,达成近百万册订阅量,到了去年12月20日,《人民文学》再一次来到董宇辉直播间,2小时就吸引700万观众,最高在线人数达27.8万,并且销售了2025年全年12个月《人民文学》杂志近3万套!要知道,进入21世纪之后,像《人民文学》这样的纯文学杂志基本上年发行量也就维持在5万份左右,也就是说,平均每万人中,仅有约3份的征订量,而在网上直播带货过程中,董宇辉却凭借一己之力帮助完成了往年《人民文学》一大半的征订量,你说,这个“传播贡献奖”不给他,又能给谁呢?
“文学从来都不只是书房里的孤独对话,它也可以出现在屏幕前的几分钟内、公交车上的耳机中、夜深人静的留言里。如果我的表达,能让一个人重新拾起一本书,那就是最大的意义。”这段董宇辉的获奖感言,在我看来,说得很真诚,也很现实。有调查数据显示,如今我国人均每天阅读纸质图书35.69分钟,而人均每天刷短视频达到156分钟。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纯文学杂志的生存就不应该再是孤芳自赏,而是应当主动拥抱互联网,实现文学的破圈与跨界,从而将人们对纯文学的仰望变为平视,距离拉近了,美,就有了。
“董宇辉推动《人民文学》融入现代传播格局,突破了传统文学传播的边界。他用真实情感与专业素养,搭建起文学与大众之间的桥梁,实现了文字与人心的‘双向奔赴’。” 组委会给董宇辉的这段颁奖词,我觉得可以视为当下传统文学与新媒介的一种和解与共赢方式,当人们不再对董宇辉获人民文学奖奚落群嘲,大惊小怪,当下中国文学的土壤相信也便会生长出更多的绿树繁花。
本文来源:大连晚报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2025-04-25董宇辉获人民文学奖 不必大惊小怪
- 2025-04-24从文本走向视觉“具象化”,文学作品改编更趋多样化
- 2025-04-23以文学记录时代呼吸
- 2025-04-22世界读书日,余华文学谈话引爆全网
- 2025-04-21梁晓声:用文学点亮万家灯火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