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音乐

一曲渔歌 一世乡情——海丰籍著名音乐人陈勇铁以音符反哺故土

2025-08-27 09:14:35 来源:汕尾日报 责任编辑:


一曲渔歌 一世乡情——海丰籍著名音乐人陈勇铁以音符反哺故土

一曲渔歌 一世乡情

——海丰籍著名音乐人陈勇铁以音符反哺故土

有一种人,会为了青少年时代的一份念想倾尽心力,即便岁月流转,仍愿为之孜孜不倦,一生追求,甘之如饴。海丰籍著名音乐人陈勇铁就是这样的人。

近期,第二届汕尾市文艺奖终身成就奖颁给了居住在福建省福州市的海丰人陈勇铁,以褒奖他的艺术成就,以及不计报酬以艺术回馈家乡的高尚情怀。

镜头回溯至今年614日晚在海丰县影剧院举行的“陈勇铁乡音乡情声乐作品音乐会”现场。当乐声响起,85岁的陈勇铁走上指挥台。此前略显疲态的他,一站上舞台,便瞬间变得精神抖擞、目光有神。这份转变的背后,是他对音乐入骨的爱恋与执着给予的强大动能;当无伴奏方言合唱《月姑姑》的纯净人声如月光流淌时,陈勇铁眼中泛起泪花,在舞台灯光照射下,宛如珍珠般晶莹。这泪水里,藏着他对家乡挚热的眷恋,和对系列海丰方言歌曲作品进行谱曲结晶的百感交集……


一曲渔歌 一世乡情——海丰籍著名音乐人陈勇铁以音符反哺故土

音乐世家

渔歌点燃天赋少年音乐梦

1940年,陈勇铁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城的音乐世家,他的家与马思聪的家相隔只有两百多米。自幼浸润在音乐氛围中,他小学时期就自学了二胡、笛子,并参加了学校社区剧社,参与白字戏、歌剧的表演,成为校园里格外活跃的文艺分子。中学时期,热爱歌唱的他加入学校合唱团,出任校文工团团长,开始编导小型文艺节目演出,其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开始崭露头角。


一曲渔歌 一世乡情——海丰籍著名音乐人陈勇铁以音符反哺故土

2018年11月,西秦戏新编历史剧《马援伏波》赴西安参加中国大秦腔戏曲会演,陈勇铁担任该剧音乐配器、乐队指挥兼音乐总监。

真正引领他踏上专业音乐道路的,是一场与汕尾渔歌的命中注定的邂逅。

18岁那年,海丰县组建文艺代表队准备参加惠阳地区民兵文艺汇演。当时,陈勇铁任团长的彭湃纪念中学钢铁文工团成为代表队骨干力量。汕尾渔歌作为本次汇演的节目,陈勇铁带领代表队成员到汕尾浮水乡采风,并虚心接受当地人称“渔歌王”的徐十一的指导。为让渔歌更具接地气,代表队还邀请渔民渔歌手苏少琴加入担任渔歌领唱。

相比之前文工团自编自演的渔歌,这次真正意义上接触渔歌与渔民的经历,让陈勇铁升腾起对渔歌的爱慕之心。

徐十一示范演唱汕尾渔歌让代表队成员观摩的情景,陈勇铁至今记忆犹新。“声情、手势、轻轻摇摆的身姿带来的视觉冲击,优美而质朴的疍歌腔调带来的乡土音乐气息,福佬话带来的强烈亲切感与代入感……”“汕尾渔歌,太动人了。以后要在这方面下功夫。”他在内心对自己说。


一曲渔歌 一世乡情——海丰籍著名音乐人陈勇铁以音符反哺故土

在《陈勇铁乡音乡情声乐作品音乐会》上,陈勇铁为西秦现代戏《麒麟夺锦——序曲》演出指挥。

1958年冬,海丰县文艺代表队由陈勇铁排演的节目《渔歌联唱》获得惠阳地区民兵文艺汇演金奖。

这次经历让陈勇铁萌生了对汕尾渔歌的挚爱,同时也决定了他的人生走向。同年10月,陈勇铁及其代表队10余名成员被惠阳军分区守备23师文工队正式吸纳。陈勇铁开启了他的军旅音乐生涯。

1961年,他所在的部队面临转制,在随军北上与进校深造的选项上,陈勇铁毫不犹豫选择了到广州音专深造。在校期间,通过音乐专业学习大幅提升了他对汕尾渔歌的艺术性、社会性等更深层面的理解与认识。

“渔歌贯穿我一生,改变了我的生命轨迹。”多年后,他对其艺术生涯的缘起和归宿作了总结。

从广州音专毕业后,陈勇铁进入福建省电影制片厂担任专业作曲,开启了他几十载的影视音乐创作生涯。他的配乐作品题材广泛,贯穿古今,但创作核心始终未变——便是扎根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并与时俱进地为这些作品注入时代感和戏剧张力。任职期间,他先后为《红旗跃过汀江》《元宵乐》《掌上艺术》《南侨之光》《林则徐》《郑成功》《武夷之春》《福建山海经》《千里闽江》《马尾之光》《真没想到》《竹林隐士》《哭笑不得》《血泊皇陵》《保镖哈斯尔》《东瀛游侠》等众多纪录影片和故事影片谱曲配乐。

回乡逐梦

五年深耕铸就《疍家风情》十三章

2000年退休后,陈勇铁受家乡政府邀请回到汕尾,将全部热情倾注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汕尾渔歌的保护与传承。

在协助汕尾市城区采集、整理汕尾渔歌期间,他不辞辛劳,无数次深入渔村,与渔民同吃同住,历时五年完成地毯式的普查、挖掘、采集和整理工作,与渔民结下了深厚情谊。2009年,凝聚着他心血的近80万字的《汕尾渔歌集》鸿篇出版问世。这部著作不仅系统梳理了汕尾渔歌的“长声板”“妹仔板”“炎舵板”“新娘板”等渔歌曲调的历史渊源、传承脉络和独特的音乐风格,更收集到原生态渔歌350余首,数量为历次之最。他对每首歌的来源、内容、思想情感、艺术特点、曲调板式等均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精辟注解,撰写了5万多字的论文《千年天籁的回响——汕尾渔歌采集整理手记》,为后人研究保存了极其珍贵的原始资料。


一曲渔歌 一世乡情——海丰籍著名音乐人陈勇铁以音符反哺故土

2021年,陈勇铁创作的《疍家风情》在马思聪艺术中心首演。

更重要的是,他并非仅停留在“抢救性保护”层面,而是致力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深入理解渔歌精髓的基础上,他创作了大型组歌《疍家风情》十三章,精选38首渔歌,亲自编词、编曲、配器。尤为突破的是,他首次在渔歌创作中大规模运用重唱、合唱等多声部音乐手法,打破了传统渔歌单声部吟唱的局限,极大地丰富了其艺术表现力、层次感和震撼力。他坚持全部曲目由渔民歌手本色出演,突出“草根美”,生动展现了渔民的生活百态、辛勤劳作、真挚爱情、内心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部作品在当地上演后引起巨大轰动,好评如潮,标志着汕尾渔歌的传承与弘扬达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高度,并于2016年和2018年分别赴省城广州和首都北京做专场展演,真正践行了他“让传统焕发新生”的理念,证明了深植于本土文化的艺术,经过创新演绎,同样具有震撼世界的魅力。


一曲渔歌 一世乡情——海丰籍著名音乐人陈勇铁以音符反哺故土

陈勇铁与城区新港渔歌队演员合照。

至今《疍家风情》十三章整场演出已近20场,以一个或数个篇章参加综合文艺演出已超百次。

创新叙事

戏曲交响唱响时代新腔

除了汕尾渔歌,陈勇铁对家乡的西秦戏、白字戏也怀有深厚情感。儿时耳濡目染的《薛仁贵回窑》《梁山伯祝英台》等经典唱段,早已成为他音乐血脉的一部分。退休后,他同样积极投身家乡戏曲的创新事业。


一曲渔歌 一世乡情——海丰籍著名音乐人陈勇铁以音符反哺故土

《陈勇铁海丰方言歌曲》出版发行,陈勇铁为读者签名。

在新编西秦戏《留取丹心照汗青》《马援伏波》《麒麟夺锦》和新编白字戏《龙宫奇缘》《彭湃之母》等剧目中,他担任音乐总监、配器和乐队指挥,进行了大刀阔斧且卓有成效的改革创新。他一改传统戏曲乐队随唱腔简单齐奏的伴奏形式,大胆引入多声部交响思维。他根据剧情发展和人物情感需要,精心设计音乐配器,合理运用不同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对原有唱腔进行科学、谨慎的微调(润腔),使其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更富表现力。这种创新,使得音乐不仅能更好地烘托戏剧氛围、渲染情绪,更能精准刻画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度挖掘并彰显了西秦戏、白字戏音乐本身蕴含的独特风韵与深邃美感。

本文来源:汕尾日报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24小时编辑值班电话:13888888888
备案号:京ICP备160139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