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如何疗愈?演奏家马晓辉:二胡能与心灵对话
近年来,音乐疗愈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3月11日,二胡演奏家马晓辉走进上海科学会堂,带来一场音乐疗愈雅集,200名来自医学、艺术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及爱好者齐聚一堂。

“二胡是最接近人声的乐器,擅长表达人的喜怒哀乐,仿佛能与我们进行心灵对话。”马晓辉说,艺术可以是一剂治愈心灵的良药,能帮助人们在困境中找到平衡与力量。
2008年以来,马晓辉的“音乐疗愈”音乐会在不同国家进行了数百场,她与美国心理学、音乐学教授提姆·凯利合作,在音乐与医学的交叉领域努力,给许多人带去情感的治愈和心灵的成长。

在活动的圆桌论坛,马晓辉、提姆·凯利和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刘灏、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吴艳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包丽雯,分享了他们在音乐疗愈领域的丰富经验和真实案例。
刘灏分享了人工智能音乐疗愈在抑郁症、自闭症、儿童多动症等不同场景的辅助治疗案例,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正为更多人带来心灵的疗愈。提姆·凯利和吴艳茹分别带领观众进行呼吸练习和正念练习,帮助大家专注于此时此刻的自己和周围环境,提升注意力和觉知力。包丽雯是医生,也爱琵琶,现场演奏了《宫商角徵羽》,还分享了音乐疗愈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

圆桌论坛后的沉浸式表演中,马晓辉与艺术家们联袂带来《虚籁》《流水》《春江花月夜》《卧虎藏龙》《爱的致意》《乡村骑士》等中外经典。
青年古琴演奏家陆笑姿说:“古琴曲《流水》适合早晨听,雾气霭霭,让心灵返归自然。”琵琶演奏家汤晓风说:“在忙碌的一天工作结束后,刘天华的《虚籁》让他心灵放空,享受属于自己的时间。”
马晓辉的二胡,分别与大提琴、吉他、弦乐四重奏、芭蕾、太极展开对话。在她看来,音乐疗愈不仅适用于有健康问题的人群,对健康人群也有重要作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环境,使健康人群也面临潜在压力、情绪波动或社交疏离,音乐疗愈是一种自我调节工具。
在互动交流环节,嘉宾们与观众展开对话,围绕音乐疗愈的实践方法、正念练习的技巧以及如何将音乐与正念融入日常生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徐建光指出,音乐疗愈不仅是对健康问题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更是对健康个体一种积极生活方式的倡导。他呼吁,更多医生加入“医艺结合”的行列,共同探索艺术与医学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为公众健康带来更多福祉。
本活动由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马晓辉文化艺术专项基金和上海市医师协会联合主办。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2025-03-13音乐如何疗愈?演奏家马晓辉:二胡能与心灵对话
- 2025-03-12从单屏狂欢到多元现场,演唱会与音乐节同频共振
- 2025-03-11为自家歌星“维权”,索尼音乐下架超 7.5 万个 AI 生成音乐内容
- 2025-03-10王耀庆一人挑战分饰15角,交响乐剧“罗朱”让音乐与戏剧融合
- 2025-03-0726场音乐会集中亮相芳菲四月,第九届“中国交响乐之春”掀开“进乐新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