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摘得桂冠!获奖+10!西湖学子在浙江少年诗词大会获佳绩!听一听他们的成长故事

2025-08-29 09:07:58 来源:搜狐新闻 责任编辑:

近日,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潮新闻·钱江晚报承办的第五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圆满结束,本次比赛吸引了近10万人参加。总决赛现场,来自杭州、嘉兴、台州、温州、宁波、衢州、舟山、金华等地的200余位中小学生齐聚一堂。西湖区10名选手斩获佳绩,其中,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小学江鸣谦荣获第五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小学组冠军,丰潭中学程思远、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小学江浚哲等9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厉害了,西湖少年!

诗词大会

精彩比拼

“呀,他们俩长得好像!”第五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总决赛现场,小学组第六轮的飞花令环节,台上两位男生是来自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小学的江浚哲和江鸣谦。虽然一人穿着白T恤,一人穿着条纹衫,仔细辨别就会发现,两人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原来是一对双胞胎!

小学组飞花令,在一对双胞胎中进行

一轮轮的过关斩将,是诗词高手间的无声比拼,而紧张刺激的“飞花令”作为最终轮,都会将比赛的气氛推向高潮。

小学组的飞花令字眼为“一”,最终冠军争夺战在来自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小学的双胞胎江浚哲和江鸣谦中进行。近3分钟的飞花令对决,兄弟俩你一句,我一句,出口成诗,互不相让,看着却淡定从容,最终哥哥江鸣谦险胜,获得了小学组的总冠军。

初中组飞花令

今年初中组由来自杭州市嘉绿苑中学的程思远和温岭市第四中学的任丽伊两位老将对决,主题字为“海”

初中组的飞花令,由程思远和任丽伊对决。两人都是浙江少年诗词大会的老将,变化的是今年都由小学组升入了初中组。最终由去年小学组总冠军任丽伊夺得了今年初中组的桂冠,杭州市嘉绿苑中学的程思远荣获亚军。

西湖少年

诗意成长

这个夏天,少年们用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完成一场古今交融的接力。当稚嫩的声音吟诵出千年的诗句,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比赛的激烈,更是文化血脉的延续。一起来聆听西湖少年的诗意成长故事。

小学组

江鸣谦 江浚哲

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浙大二附小江鸣谦和江浚哲同学,分别荣获第五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总决赛小学组冠军和一等奖。

江鸣谦,诗词沃土上成长的“山山”少年;江浚哲,与兄共耀的“山山”诗词少年。这对双胞胎兄弟并肩组成“山山弟兄”组合。他们的组合名,源自辛弃疾“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的词句,更蕴含着对文天祥(文山)、谢枋得(叠山)等爱国志士精神的追随。

兄弟俩的“启蒙老师”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爸爸。自一岁半起,爸爸便坚持每日为孩子们诵读诗词,卧室两面墙贴满了抄有诗词的白纸,餐桌角落到处摆放着写有诗句的硬纸壳,诗词如空气般渗透在生活的每个缝隙。江爸爸经常组织“家庭诗词大会”,一起聊诗词、历史,互出考题。“有时候,我、弟弟和爸爸一起聊诗词,正在洗碗的妈妈也会突然加入抢答。”江鸣谦笑着说。

他们的任课老师也表示,江鸣谦和江浚哲平时非常喜爱阅读,也热爱分享,他们尤其对诗词感兴趣,懂得很多诗词典故,不仅自己阅读,他还会推荐给同学阅读。

左起依次是江浚哲、江鸣谦

假期里,父母带着兄弟俩循着大诗人李白的足迹,从秋浦河来到新安江,再从新安江来到钱塘江,从合川的钓鱼城到成都的杜甫草堂,从南昌的滕王阁到信江之滨的鹅湖书院,从海河之滨到珠江之泮,从郧阳十堰到大唐西域。他们钟爱王昌龄的边塞豪情、李白的飘逸洒脱、辛弃疾的豪放热烈,到文山叠山的大义凛然。这份热爱,源于幼时母亲朗读边塞诗的启蒙,成长于父亲讲述的南宋历史与爱国情怀的滋养,更扎根于自身对民族英雄的崇拜和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自豪感。

伍澄泓

杭州市行知小学伍澄泓同学,荣获第五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总决赛小学组二等奖。

“澄泓”这个名字出自于刘禹锡的“犀焰照澄泓”,寓意“水清且深”。诗词对于伍澄泓而言,就像流水一般,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小时候最爱的游戏是在诗词卡片中寻找含“马”的诗句,长大后日常的乐趣是在班级里和同学玩飞花令;小时候在诗词中认识山川河岳,长大后在旅行中探寻诗人诗路;小时候牙牙学语懵懂地诵读《木兰辞》,长大后理解并爱上了苏轼的洒脱、辛弃疾的豪放;诗词成为了他心灵的世外桃源。

在本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上,伍澄泓还分享了一首原创小诗,赞美每一个平凡且伟大的生命!

《阶前草》

不羡瓶中富贵花,自留根系清心乏。

正如门外山野草,年年绿意到天涯。

叶骏豪

杭州市学军小学叶骏豪同学,荣获第五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总决赛小学组三等奖。叶骏豪的诗词之旅,是一场由热爱点燃、在墨香与史韵中深化的文化浸润。对古典文化,他有着天然的亲近。

课堂早读,是他每天期待的“文化早餐”。在朗朗书声中,一首首诗词、一篇篇古文自然而然地流淌进心田,化为丰厚的储备。“每天背点诗或古文”,对他而言,已不是任务,而是如同呼吸般自然的习惯。

习练书法,是他叩开诗词殿堂的另一把钥匙。他喜欢在习字时默诵诗词,细细咀嚼每一个字的份量。墨香中磨砺的沉静与专注,让他在品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或感受“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时,更能沉入其中,与古人对话。

热爱历史,让他的诗词学习有了独特的深度和温度。他追踪苏轼的贬谪路线,从黄州到惠州再到儋州,明白了“日啖荔枝三百颗”背后,是诗人如何在困厄中发掘生活之美、以乐观消解苦难的智慧。这份对诗人跌宕生平与宏大背景的钻研,让他穿透文字华美,触摸到历史坐标下,那些有血有肉的灵魂真实的呐喊与低吟。

周瑾焓

杭州市九莲小学周瑾焓同学,荣获第五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总决赛小学组三等奖。

受奶奶的熏陶,她自幼便对古诗词与历史怀有浓厚兴趣。在奶奶的悉心引领下,她坚持每日诵读一首诗“磨耳朵”,幼儿园时期就已熟记《唐诗三百首》《长恨歌》等经典名篇。诗词学习不仅显著提升了她的识字量,更将她引入历史的殿堂:“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让她体会到古代英雄的豪迈气概;“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令她感怀于诸葛亮壮志未酬的遗憾;“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则让她为项羽的刚烈自刎深深惋惜。透过诗词这扇窗,小小年纪的她得以窥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璀璨光华,胸襟也悄然变得开阔。

本次赛事是她小学阶段的一段宝贵经历,既让她清醒认识到自身诗词储备的不足,更坚定了她在传统文化学习道路上持续探索、不断精进的信念。

初中组

程思远

杭州市嘉绿苑中学程思远同学,荣获第五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总决赛初中组一等奖。

自幼沐浴在书香中的程思远,其古典文学启蒙可追溯至幼儿园时期。在家庭教育的熏陶下,古典文化的种子早早播撒心田。小学阶段,在嘉绿苑小学语文教师姚老师的专业引导下,他两度斩获浙江少年诗词大会小学组一等奖。升入嘉绿苑初中后,得益于学校“经典诵读”特色课程的培养,以及同样醉心古典文学的王老师悉心指导,其诗词造诣日臻精进。

作为西湖区“书香少年”的典型代表,程思远不仅熟诵诗词千余首,更深入研读《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典籍。在嘉绿苑中学的晨诵午读中、在“经典浸润青春”的育人实践中,少年的素养提升显著。 程同学谦虚表示,学海无涯,他将继续在古典文学的瀚海中遨游,让传统文化滋养青春人生。

陆洵彦

杭州市公益中学陆洵彦同学,荣获第五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总决赛初中组二等奖。他不仅在诗词的海洋中领略了古人的酸甜苦辣,更在诵读间悄然提升了记忆力与思辨力,于无声处厚植了爱国主义情怀。

他小时候各科成绩都不错,曾因短暂旅居海外时沉浸于英文语境,中文表述能力稍显滞后。为弥补这一短板,家长精心安排他学习古诗词,借此提升语言素养。在一次西安之行中,站在昭陵六骏前,他凝视着那些栩栩如生的战马,仿佛看到了古代英雄驰骋沙场的英姿,脱口而出“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那一刻,他深切体会到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领悟到古诗词中蕴含的家国情怀。

小学高年级时更是爱上了中国诗词大会,和同学玩“飞花令”等游戏时更是悄然提高了记忆力与思辨力。初中在语文吴老师的指导下又对古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

毛嘉惠

杭州市三墩中学毛嘉惠同学,荣获第五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总决赛初中组三等奖。

在她的成长路上,始终离不开诗词的陪伴。咿呀学语的时候,她就开始把玩印有古诗和图画的彩色卡片,模仿大人发音,迈出语言学习第一步。随着识字量的不断增加,小学阶段就开始饶有兴趣地诵读《木兰诗》《长恨歌》等长篇诗歌,图书馆是她假期经常光顾的地方。在练习软笔书法的过程中,她习惯把《千字文》《兰亭集序》等碑帖内容熟记,从中感受古文的魅力。央视每期《中国诗词大会》也是她必追的节目,从蒙曼老师、主持人董卿和龙洋姐姐以及各参赛选手身上汲取智慧,涵养情操,滋润心灵。

进入初中后,她坚持每周抽时间背诵古诗词,学校组织的一些诗歌创作、征文等活动,她总是积极响应,认真对待。此次参加浙江少年诗词大会,更是坚定了她学习诗词的信心。

李静姝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初中部李静姝同学,荣获第五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总决赛初中组三等奖。

家中的书柜与校园的老师,是李静姝走进古诗世界的引路人。她性格腼腆,文静中带着一点倔强。与古诗词结缘始于小学三年级——当许多同学还在读《唐诗三百首》时,她无意间在书柜里翻到厚厚的《唐诗解析》,成了每日放学后的必读书。她慢慢品读心仪的诗词,不断丰富自己的古诗储备。升入初中后,妈妈又为她添置了《宋词赏析》《元曲赏析》《红楼梦》《中国古代文学》等经典著作。

学校里,优秀的杨老师是李静姝的偶像。杨老师诗词功底深厚,无论在课堂讲授、日常交谈,还是作业批注中,都能信手拈来、妙语连珠,仿佛所有语言在她口中都能化作优美的古诗文,她心向往之。于是,她在平仄的密林里愈行愈深。那些穿越千年的词句,早已不仅是纸上的墨痕,更成了她凝视世界的瞳孔——以诗心见天地,此间痴醉,甘之如饴。

袁浩宇

杭州市丰潭中学袁浩宇同学,荣获第五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总决赛三等奖。他已经连续参加了5届诗词大赛。

自幼,他便与古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时候,他最喜欢诵读古诗词,开启了他对古诗词的热爱之门。随着年龄增长,他常常沉浸其中,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着心灵的对话。他会随着诗人的笔触,在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场景。有时是金戈铁马的壮烈战场,有时是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有时又是繁华热闹的都市街巷。他用心感受着古人的情感起伏,或豪情万丈,或哀愁忧伤。

成长的路上,诗词一直是他的良师益友。诗词于他而言,不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人生的写照。如今,他在古诗词的滋养下不断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将在古诗词的陪伴下不断前行。

诗词伴随成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来源:搜狐新闻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24小时编辑值班电话:13888888888
备案号:京ICP备160139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