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龙江书院|经典传习——古诗词赏析:《再经胡城县》唐·杜荀鹤,资深教师详解课堂笔记

2025-04-10 09:18:02 来源:搜狐新闻 责任编辑:

唐代,政治腐败,民生苦难,诗人杜荀鹤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才,创作了《再经胡城县》一诗,揭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与人民的痛苦。此诗不仅是杜荀鹤的思想反映,更是一幅生动的社会风俗画卷,值得我们深度探析。

杜荀鹤,本是安徽池州人,他留存于世的诗作以尖锐的社会批判与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而闻名。在《再经胡城县》中,诗人再次经过胡城县,目睹这一的政治现实,让人不禁深思:权力之下,民如何生存?

在诗词学习中,我们应特别关注字词的理解。《再经胡城县》中的“县民无口不冤声”之句,蕴含着民众无奈的呐喊与困顿,而“县宰加朱绂”则是对统治者的讽刺,朱绂本应为荣耀,然而在此处却显得满含鲜血,令人心寒。这样的对比,强化了诗的讽刺意味,以及对不公正现状的强烈控诉。

从翻译的角度看,诗的表面意图是描写作者的经历,而深层则在于揭示底层百姓的无尽苦难与官吏的腐败无耻。结合古诗词的中心思想,读者能感受到杜荀鹤作为诗人的良知与责任感。他以简练的语言,深入的意涵,让后世读者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反思不止。

在朗读指导中,我们需要强调情感的表达。阅读时,诗人的愤怒与悲悯应流露无遗,可以通过适当的停顿和重音来突出情感的层次,如在“便是生灵血染成”这一句,诗人感情转折的瞬间需特别加强。

课后题讲解中,学生需结合文本内容思考:县宰的权力是如何影响百姓生活的?让他们产生思考与讨论,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文的社会背景与文化内涵。此外,结合当代社会现象,鼓励学生用现代视角去审视古人的作品及其思想。

总之,《再经胡城县》是对人性的揭露,是对社会的不公发出的呐喊,更是对读者的一种启示。龙江书院通过经典传习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之美,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古诗词不仅需要我们传承,更需要我们以现代视角去解读、理解。借助现代科技,我们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及在线平台,聆听更多关于古诗词的讲解,拓宽视野,提升识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来源:搜狐新闻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24小时编辑值班电话:13888888888
备案号:京ICP备160139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