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谁学摄影》:在陈仲元的新书中找答案
摄影究竟是什么?是镜头里的构图,还是快门下的瞬间?在陈仲元的新书《跟谁学摄影》(出版机构:中国摄影出版社)里,答案藏在光的轨迹里,藏在时间的褶皱里,更藏在与生活共生的每一份感悟中。
作为两任国家级摄影杂志主编,陈仲元以四十余年的实践与思考,将摄影拆解为“光的捕捉”“时间的留存”“知识的沉淀”与“生活的融入”四个维度。从如何发现一束打动人心的光,到怎样用镜头锚定易逝的记忆;从书本与展览中汲取灵感,到让摄影成为热爱生活的日常——他用温润的笔触,串联起从“想法”到“拍摄”再到“编辑传播”的完整旅程,告诉我们:摄影从不只是技巧的堆砌,更是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于职业摄影师,这是跳出“匠气”的钥匙,让技术回归对光影本质的敬畏;于爱好者,这是打开感知力的窗口,让镜头成为连接自我与世界的纽带。翻开书页,你会发现:最好的摄影老师,是光,是时间,是生活本身,更是那个愿意带着好奇与温度按下快门的自己。
窗外的风景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窗户又是什么呢?做建筑师的朋友跟我说窗户是建筑物上的一个功能性装置,作用是通气、 纳光。而我所理解的这“心灵的窗户”则是透过“窗户”向外的观看,再回到心灵的一种感动。每天清晨拉开窗帘的那一刻,我都会感觉到窗外的光特别明亮,感到明亮的兴奋,这可能因为我是处在暗处的缘故。再则是前一日傍晚的渐暗,以及长夜闭目突见晨光时的心理感受。这种极度的光亮反差会激发我观看窗外景象的欲望。但当我身处完全的光亮之中,有时候或许并不容易看清楚眼前的场景。比如明亮的地方要拍摄一张顺光的照片,数码相机取景屏中看到的影像一定会被我身后的阳光所冲淡,进而模糊不清。再如明亮环境中的景物不是少有阴影就是阴影过重,由此显得景物看不到细节还缺乏立体感,又是一种看不清爽的事情。但如若晨起外面相对强烈的光线突然进入眼帘,则必然会是“眼前一亮”。
记得我10岁那一年,我家搬进了楼房,是父亲分得的家属 宿舍。两室没厅,外加一个没有上下水设施的小厨房,总共是34平米的样子,那时候的五口之家多是这样的居住条件。妈妈新买的玻璃凉水瓶放在南边窗子附近的方桌上,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北面的白墙上映出了窗户的倒影,细一观察方知是满水的凉水瓶充当了可以倒影成像的凸透镜的缘故,又因为屋子小、光线暗,窗影显现得非常清晰。后来父亲下班路上去书店给我买回来一本名叫《趣味光学》的小书,我是从这本书里面知道的小孔成像,知道了镜头的成像原理,还比照着书中的图示用空罐头盒在罐底钻个小孔,开口的地方贴上半透明的描图纸,自己做了一个能够看见前方景物倒影的小孔成像的玩具,当然还是要在暗处才能够看清楚描图纸上的影像。那时候我上小学三年级,生日小,上学晚。
自从读过那本“开蒙”的小书,制作了那个能够看倒影的罐头盒,我似乎也知道了摄影术的一个轮廓,知道了摄影的装置都是在暗处摄取明亮景物的道理。那时候很多摄影的书上都把方盒子形状的照相机称作“摄影暗箱”,在胶片影像的时代,摄影过程中的很多事情都离不开一个“暗”字,照相机叫“暗箱”,装胶卷要用“暗盒”,冲胶卷要用“暗袋”,放大照片还需有一间“暗房”,一切都要在暗中记录下亮处的影像,最后才能够在明亮的地方得见一张照片。
再转回到开头的话题。我近来一直对拍摄窗外的景象有兴趣,在相对较暗的房间里透过各式的窗棂向外望去,总会感觉到是在以一种沉静的心态去欣赏窗外的风景,窗外的明亮一定令我兴奋不已。而置身昏暗的室内,又会让我专心关注窗外的光明。拍摄抑或观赏窗外的风景,我看到的是一幅镶嵌在画框中的画面,如同在艺术馆的展厅看着悬于壁上的平面艺术,又像是一个硕大相机的取景器,促使我目不转睛地端详这窗口“框” 下来的平面场景,思忖着是否可以将其拍摄成一张可看的照片。同时我意欲利用那些形状各异的窗棂,去装点窗外的风景。
对于我的摄影,多是通过视觉的观看,去诱发自己的联想 与思索,希望运用摄影的手段来表述并非每一个人都会关注到 的事情。我理解的所谓“风景”,无关通俗意义上的美丑,无涉观赏距离上的远近,在室内透过窗棂看风景,我会将这面前的窗比作相机的镜头,而在房间这个恰似相机的暗箱里,将窗外的风景映射在自己的心中,触发瞬间的感受,如同软件的后期,最终调整制作成心中的风景。
在有拍摄窗外风景的念头之前,我曾阅读过一些艺术大师拍摄、绘制的窗外风景作品,形式、题材的吸引令我进入相似的拍摄之中。技巧方面几乎没有太多的障碍,但如若将自己的思索和心情拍摄进照片,以窗外的风景映射出拍摄时的心境,这是我一直在探索的事情。相同的窗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光线、不同的气候里,会有不同的观看心情,拉开窗帘看到的 似乎是“发现”到的风景,但它会像一面镜子反射出窗外的明亮,记述下即时的心情。在房间里“就着”窗棂看风景,是一种看到的安静,这样的风景不一定炫美、不一定壮丽,也许就是邻家院落的一隅,或许街巷中的人影车行。而立于窗前向外望去的人,看到的却都是生活中的画卷,也都是可资定格心中的光影。
于职业摄影师而言,学摄影需要培养眼力、锻炼技巧、锤炼技能,专业而难免匠气。
于摄影爱好者而言,学摄影是培养专注力、好奇心和感悟力的有效手段,是自身与周边世界建立联系的可靠纽带。
从书籍、展览、拍摄和编辑实践中汲取摄影的营养,融摄影与生活于一体,感悟生活与摄影共生的乐趣。
这应该是广大摄影人、摄影爱好者共有的心态。
作者简介
本文来源:搜狐新闻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2025-07-15《跟谁学摄影》:在陈仲元的新书中找答案
- 2025-07-14“纯真—找寻童年的力量”儿童纪实摄影展启幕
- 2025-07-11嘉兴青年摄影师作品入选全国青年摄影大展
- 2025-07-10陕西省摄影家协会走进职田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创作采风活动
- 2025-07-08“中国故事”摄影展在墨西哥举办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