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警企共建

“合格”煤炭背后的“蛀虫”

2025-05-29 09:10:41 来源:人民公安报 责任编辑:

“本来我有着稳定可靠的工作、幸福美满的家庭,却因为自己的一时贪念,落到如此境地。”在法庭上,随着审判长法槌落下,因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冷某等人不禁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就在不久前,他们还以为自己不起眼的操作能够瞒天过海,谁知还是没有躲过民警的火眼金睛,没有躲过法律的制裁。

民警了解制样过程。

一条异常线索浮出水面 

2024年7月,江苏省常熟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徐斌接到当地某大型金属深加工集团法务部门负责人的报警电话。电话中,这名负责人很是急切,称最近公司出现了异常情况:6月底,企业领导接到反映,公司一名质检员冷某经常出入高档娱乐场所,生活奢靡,其日常工资并不高,正常来讲难以维持这样的生活,存在收受贿赂的嫌疑。目前,公司只是掌握了初步证据,需要进一步确认冷某是否存在犯罪事实。

获悉线索后,经侦大队立即介入。经过了解,当事人冷某在公司内部负责煤炭燃料检测前对样品的制样工作,日常只能接触到煤炭等原料样品。谁会对其行贿呢?又是出于怎样的动机和目的?

通过进一步了解,民警得知煤炭是该集团产品的重要原料。煤炭取样和制样是为了检测质量,以便统计符合要求的煤炭数量,并依此与供货商结算货款。由此,民警怀疑冷某经手检测的煤炭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根据民警的思路,该公司高炉负责人回忆,近期煤炭效能出了些问题,前期公司高炉的铁水产量从稳定的1.1万吨逐渐减少,变得起伏不定,有时甚至只有五六千吨。

“当时我们对设备质量和生产流程都进行了全面检测,但都没发现异常,只以为是技术方面出了问题,原来竟是对外采购的煤炭暗藏猫腻。”此时,这名高炉负责人恍然大悟。

一场头脑风暴揪出证据 

在调查中,民警发现该企业采购的煤炭通过船运转驳至码头,后使用机器卸货,继而运往厂区。运输期间的取样,通过机器定时抓取不同部位的样品,再由质检部门工作人员送往实验室。

整个运输、取样过程几乎全部通过机械操作。不仅如此,在开展第一次检测之后,还会在投入高炉前,由生产部门针对每批煤炭的取样、化验进行二次检测,从而记录、对比生产数据。

由于该公司煤炭、焦炭的用量极大,每年需要采购200余万吨、价值30余亿元,因此检验环节极为复杂,涉及取样、制样、化验3个独立环节,以及白夜班等不同班次、工作人员近60人。

看似缜密严格的检测环节之中,冷某一个人是怎么做到不被发现的?

为了找到破局点,经侦大队组织民警进行头脑风暴。

再次翻看案卷时,侦查民警对煤炭交付后检测、使用的全流程数据进行巡查、对比,意外发现同批次煤炭的两次检测结果并不一致,由质检部门提交至实验室检测合格的煤炭,在生产部门投入高炉前检测却显示不合格。

“同一批煤炭,同一个化验室,检测结果却不统一?如果煤炭出了问题,这背后很可能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作案团伙。”徐斌提出质疑。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民警立即赶至厂区进行取证,分别在码头滚动的运输履带上和高炉区即将投入燃烧的原材料里,采集了同一批次的两份样本,并聘请专业质检人员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份样品的含水量数值均不合格。而冷某经手的同批次煤炭检测数据结果却截然相反。

掌握这一关键证据后,警方立即对该案进行立案,并进一步对冷某及同样有作案嫌疑的同组质检员李某、组长顾某进行深入研判。

民警和实 验室工作人员共同核对涉案煤炭、焦炭化验结果。

一起重大案件成功告破 

民警侦查发现,冷某、李某、顾某三人的银行账户时常有现金存入。不仅如此,冷某经常出入娱乐场所,而李某名下房产较多,还购买了多个名牌包包。这些异常情况都加深了民警的怀疑。

但面对民警的询问,三人却矢口否认,案件侦办一时陷入僵局。

经侦大队就案件侦办过程中的难点进行集体会商时,一笔来路不明的现金进入了办案民警的视野,成了破案关键。

通过进一步调查,民警发现一名承运商业务员林某与这笔钱有关系,进而发现就是他对顾某等人行贿。随着林某被抓捕归案,涉案人员冷某、李某和顾某也如实交代了自己收受贿赂的事实。

原来,该公司采购的焦炭、煤炭原料由承运商或供货商承运,根据公司之间的合同约定,承运费用或货物结算标准与原料水分含量相关,一旦水分含量超标就会被扣除部分结算款项。

为了确保每次检验结果都符合标准,承运商、供货商的业务员就找到负责检测的冷某等人进行暗箱操作。起初只是送来几条烟、几瓶酒,后来直接以每船1500元至3000元的方式向冷某等人支付好处费,相关人员再按比例分配。冷某等人为了确保每次检验合格,就会故意挑选其中水分少的原料取样、制样,或直接更换样品进行化验。

根据冷某等人的交代,案管组进一步拓线研判,抽丝剥茧、顺藤摸瓜,牵出质检部门其他涉案人员。短短两个月时间,一起涉及20余人的非国家工作人员行受贿案件成功告破。这伙暗藏在“合格”煤炭背后的“蛀虫”最终被一一揪了出来。

犯罪嫌疑人到案后,经侦大队民警通过向犯罪嫌疑人及家属释法说理,促进退赃退赔。案件侦破后不到两个月时间,公安机关成功帮助企业挽回了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

案件侦破了,损失追回了,但民警的工作还没有结束。为了帮助企业找到漏洞,民警进一步分析梳理这起案件的细节,发现该企业在取样、制样等关键环节缺少同步录音录像,关键岗位人员存在多年不流动等管理问题。为此,办案民警特地为企业送去一份《风险提示书》,提出了建立“关键岗位轮岗制度”“智能化监督机制”等建议。

结合这起案件,经侦大队民警专门到该公司举办一次法治大讲堂,公司生产、质检、仓库、采购等部门管理人员及其他重要岗位员工500余人参加。民警通过深入浅出的案例分析,带来了一场有针对性的普法讲座,助力企业从源头筑牢内控外防“双保险”。同时,民警还通过覆盖当地重点企业的警企联络群,进行了同类风险预警提示。

本文来源:人民公安报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24小时编辑值班电话:13888888888
备案号:京ICP备160139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