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为笔 绘就绿水青山动人画卷
编者按 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新实施生态警务机制,深入推进“昆仑”系列专项行动、专项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用法治利剑守护绿水青山,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人民公安报》刊发山西、福建、湖南、黑龙江、安徽等地公安机关保护生态环境、护航绿色发展的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效,供各地借鉴。
长治:用新作为新担当筑牢晋东南生态屏障
清晨的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薄雾如纱,松涛阵阵。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公安局灵空山派出所民警温涛带着辅警穿梭在林间小道,用心守护着这片保存完好的天然林。在长治,像温涛这样的“生态卫士”还有许多,他们以生态警务为笔,在这片绿色沃土上书写着守护绿水青山的动人篇章。
作为晋东南生态屏障,长治市森林覆盖率达27.97%,境内有沁河、浊漳河等重要水系,东倚太行山、西屏太岳山。近年来,长治公安做实生态警务,构建起“打防管控治”一体化生态安全防护体系,以藏蓝担当全力守护绿水青山。
创新机制 聚力织密生态保护网
依托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建立的河湖长制办公室工作模式,长治市公安局在全市公安机关积极推行“河长+林长+警长”的“三长捆绑”机制,明确市级河林警长2名、县级河林警长25名、乡镇级河湖警长167名,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守护生态安全。
“翟店村河沟散发出刺鼻异味,好像是有人正在倾倒污染物。”1月6日,长治市公安局潞城分局情指中心接群众报警后,立即指令翟店派出所民警联合村级河长赶赴现场,当场制止违法行为并固定证据。这是长治公安推动“警长制”与“河长制”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长治市公安局通过在派出所设立“河道警长”,将责任落实到具体民警,同时联动乡镇级河长、村级河长和沿岸群众,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网络。
在潞城区辛安泉水源保护区,潞城分局辛安泉派出所民警与河长办工作人员、村民志愿者组成“护水队”,每天围绕辖区内作为重要饮用水供给源地的水域开展巡逻,检查排污口、清理岸边垃圾并向沿线群众宣传水源保护法律法规。民警辅警与群众携手,全面监测水质、巡查水域,利用无人机对徒步难达区域进行空中巡逻,一旦发现水质异常或破坏水环境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立即上报并查处。
铁腕执法 打好生态安全主动仗
生态保护从来不是孤军奋战。长治公安主动加强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的联合协作配合,通过“定期检查、周期排查、不定期突查”等方式,始终保持对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4月17日凌晨,黎城县公安局与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展联合执法“夜查”行动,在黎城县西井镇下寨村查处一起非法采矿案件,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扣押开采青石工程机械2台、装满青石货车1辆。今年以来,长治市公安机关不断深化“净土”专项行动,共办理生态环境领域案件2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1名,移送审查起诉14人,在全社会形成了高压震慑态势。
长治公安还与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联合研判、联合执法、联合追责”协作机制,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共享线索信息。在今年开展的“守护沁河”专项整治中,多部门联合出动120人次,清理河道垃圾10余吨,拆除违法建筑2处,有效改善了沁河沿岸生态环境。
宣传引导 共绘生态保护同心圆
“警察同志,我在家门口发现一只鸟,翅膀好像受伤了,你们赶紧来看看吧!”6月9日,长治市公安局屯留分局高头寺派出所民警接到群众报警求助后,立即联系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一同赶赴现场查看,发现受伤鸟类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游隼,后经林业部门专业救治后,受伤游隼被放归大自然。这条“暖新闻”在长治公安新媒体发布后被多家媒体转载报道。在一系列宣传活动的推动下,广大群众参与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长治公安始终将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教育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利用“世界水日”“全国生态日”“爱鸟周”等时间节点,组织民警深入学校、社区、乡村,通过发放手册、举办讲座、播放宣传片等形式,向群众普及河道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等知识,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生态观,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如今的长治,开窗见绿,出门见景,行走山水间,清澈的沁河碧波荡漾,茂密的森林郁郁葱葱,野生动物时常出没,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展开。
(记者 张天龙 通讯员 牛彦吉 郭岩)
平潭君山支队:“整体联动”守护碧海银滩
碧海银沙,绿林如画,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君山片区以其独特的生态资源吸引着八方游客。旅游火了,如何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平潭的生态资源?平潭综合实验区公安局君山支队以“景警相融”为核心理念,创新构建“旅游生态警务体系”,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治安管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在守护绿水青山中彰显公安担当。
君山片区生态资源丰富且分散,君山支队依托君山生态警务联勤站,创新建立“小渔人”群防群治队伍,积极推动“基层治理平台”和“执法延伸触角”的深度整合,将警务触角延伸至山林、海岸等关键区域。
“这几只鸟叫声不对!”2024年1月,君山支队民警宋凡在五埕村走访时,隐约听到村民家中传来画眉的啼鸣——窗边的鸟笼里,3只棕褐色小鸟正焦躁地扑腾翅膀。宋凡不动声色地联系平潭综合实验区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森林警察支队查获3只画眉后,又在隔壁民宅查获4只。
画眉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私自饲养是违法行为。面对铁证,张某和王某懊悔不已:“我以为养几只鸟不碍事,没想到触犯了法律。”之后,宋凡还特意在村里开了普法课:“生态红线,碰不得!”
工作中,君山支队联合群防群治力量组成区域生态守护共同体,开展定点巡逻、精准巡防,构建起“巡查、上报、流转、评估”闭环式管理机制。2024年以来,他们共开展巡查500余次,查扣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画眉7只,救助、放归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1只,救助遇险游客、车辆50余人(辆),扑灭森林火灾20余起,取得良好的生态治理效果。
“机制创新是生态保护的核心动力,我们通过‘四级八域’一体化生态警务体系,将责任细化到每个生态领域。”近年来,君山支队与君山片区管理局、林业、海洋渔业等多部门建立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机制,推动生态治理从“单兵作战”向“整体联动”转型。
2024年3月,位于君山片区芦北村的平潭综合实验区生态警察园正式揭牌,其由平潭综合实验区公安局、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局、君山片区管理局、芦北村两委协作共建,是“林长+警长”工作机制的创新举措。
今年5月30日,君山支队联合君山片区管理局、渔政、海警等部门深入流水码头开展安全检查和政策宣讲,全面排查整治各类涉海安全隐患,同时为渔民开展伏季休渔政策和反走私法律宣讲,提高渔民法治意识。禁渔期以来,君山支队联合多部门开展各类宣讲活动5次,覆盖渔民等200余人,抓获涉嫌非法捕捞人员2名,查获涉嫌非法捕捞渔获物1000余斤。
通过联动协作,君山支队与各相关部门在生态保护工作中形成合力,共同遏制和打击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实际行动守护辖区碧海银滩。
(记者 袁灏 通讯员 王尚可 周娇娇)
新邵:多维防护守好“千年鸟道”
每年春秋时节,在湖南省新邵县龙溪铺镇羊古坳“千年鸟道”上,万鸟翔集成景。近日,新邵县森林公安局民警顶着炎炎烈日,穿梭于深山密林之间,细致排查清理非法猎捕工具,以“平安原野—2025”专项行动亮剑护鸟,为野生动物筑牢安全屏障。
新邵县森林公安局将候鸟主要分布区、迁飞通道列为重点区域,明确“全环节、全链条”打击策略,联合刑侦、交警、网安、辖区派出所等多警种部门,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危害野生动物犯罪活动露头就打。同时,该局大力推动建立网格化保护与监督管理机制,将全县91处重点区域巡护责任细化到岗、落实到人,依托生态护林员队伍强化日常巡护,运用无人机等科技工具提升巡查效率,确保野外监督管理无漏洞、无死角。
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新邵县森林公安局始终保持高压严打和“零容忍”态度。今年5月初,新邵县森林公安局接到群众报警,一伙人经常于凌晨驾车进入新邵龙山猎捕野生动物。民警充分发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优势,经过侦查发现该犯罪团伙经常在新邵境内作案。6月10日,根据预警信息,民警精准布控,于凌晨将犯罪嫌疑人宁某等4人抓获归案,现场查获野生动物小黄麂1只和无人机、铁箭、投射器、诱鸟器、捕兽夹等作案工具。
今年年初,根据“大新镇有人猎捕贩卖野生动物”的匿名举报,新邵县森林公安局开展核查,循线深挖,锁定大新镇以周某兄弟为首的犯罪团伙。该团伙活跃于新邵、邵东、新化、冷水江等地,形成“猎捕—收购—运输—出售”的完整链条,严重危害当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安全。7月21日,新邵县森林公安局联合多部门集中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查获鸟类冻体503只、竹鼠活体53只、野生蛇类165条及大批作案工具。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打击犯罪不是终点,让生灵重返自然、让生态回归平衡,才是守护的终极意义。新邵县森林公安局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始终将“还生灵以自由”作为重要使命。
7月22日,岱山林场竹山工区绿意盎然,新邵县森林公安局民警与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一同将办案中收缴的竹鼠、蛇类活体分批放归山林。这片森林茂盛、物种多样的区域,是野生动物的理想家园。看着生灵们消失在林间,民警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新邵的“千年鸟道”上,这样的守护随处可见。候鸟迁徙季,新邵县森林公安局民警加密巡护频次,清除捕鸟网、捕兽夹等非法工具;在野生动物栖息地周边设置警示标识,劝导村民远离核心区;联合疫源疫病监测点,严密监控鸟类健康状况,防范生物安全风险。从解救个体到守护种群,从修复栖息地到维护生态链,森林公安用温情与坚守,为野生动物撑起了一片安稳家园。
“老乡,这是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单,您看这上面的鸟都是受保护的,可不能随便捕啊!”在新邵县候鸟迁徙通道附近的村落里,森林公安民警挨家挨户开展宣传教育。保护野生动物,既要靠打击震慑,更要靠意识提升,这是新邵县森林公安民警始终坚持的工作理念。
7月29日,新邵县森林公安局联合多部门,在新邵县龙溪铺镇中源村开展集中宣传活动,通过召开候鸟保护专题会议、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群众宣讲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同时,针对“千年鸟道”周边村的村民,民警以案释法,结合近期破获的非法狩猎案件,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猎鸟违法、护鸟光荣”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线上线下齐发力,新邵县森林公安局还通过新闻媒体、社交平台广泛传播保护知识,公开违法犯罪线索举报电话,规范线索受理、反馈流程,鼓励群众当生态保护的“千里眼”“顺风耳”。如今,在新邵县的集市、村落,“禁售野味”“保护候鸟”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全民参与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氛围日益浓厚。
(记者 罗文姣 通讯员 何旭华 李萱)
鹤岗:打防结合护航绿色发展
今年以来,黑龙江省鹤岗市公安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环境资源保护深度融入城市发展战略,在生态警务建设、河湖守护、森林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多领域协同推进,以法治利剑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城市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夯实生态警务防线
鹤岗公安以生态警务建设为核心支点,锐意打破部门壁垒,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林草、农业农村、水利等多部门紧密协同,构建起“部门联动、全警参与、群众支持”的生态保护大格局。依托高效的信息共享与行刑衔接机制,鹤岗公安将打击锋芒精准聚焦污染环境、非法采矿、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突出犯罪,始终对触碰生态红线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压严打态势。
“自年初开始,我们不断加强线索举报核查力度,联合相关部门持续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类犯罪,取得了一定成绩。”鹤岗市公安局环食药侦支队政委周会军介绍,他们通过精准摸排、雷霆收网、深挖链条,持续斩断伸向绿水青山的污染黑手,强力震慑犯罪。
在河湖守护方面,鹤岗公安充分发挥河湖警长制效能。“每周至少两次,车巡加步巡是常态,在重点区域和水域季节变化期,无人机‘空中之眼’必不可少。”担任河湖警长的环食药侦支队民警唐海龙说。鹤岗公安协调各级警长高频次开展常态化、网格化水域巡查,综合运用车巡、步巡与无人机巡航“天地一体”模式,对关键水域实施全覆盖“生态体检”。今年以来,各级河湖警长累计巡查400余次,行程数千公里,排查整改涉水隐患26处,以科技赋能与铁腕治理守护河湖碧水清波。
严打涉林违法犯罪
面对广袤珍贵的森林资源,鹤岗公安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鹤岗市公安局民警深入林区村屯,通过发放手册、开设课堂、以案说法等形式普及防火知识,显著提升村民防火意识,夯实群防群治根基,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
针对盗伐滥伐林木、非法占用林地等“绿色之殇”,鹤岗公安重拳出击,毫不手软。他们强化林区巡逻管控,运用科技手段精准发现线索,依法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深挖非法木材交易链条,有效遏制毁林占地行为,坚决捍卫林地生态红线;以“防火宣传”与“犯罪打击”的双拳之力,刚柔并济守护城市“绿肺”和市民绿色家园。
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鹤岗公安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一旦接到狍子、雪鸮等救助线索,民警便火速联动林草部门及专业机构紧急驰援。“最难忘的是去年冬天救助那只受伤的雪鸮。接到报警时它翅膀受伤,蜷缩在雪地里,情况危急。我们立刻联系了市林草局动管科,和专家一起小心翼翼把它救起,经过专业治疗和精心养护,最终看着它成功回归山林,那种欣慰难以言表。”参与多次救助工作的鹤岗市公安局环食药侦支队民警宫明哲回忆道。
鹤岗公安对非法捕猎、运输、交易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他们强化市场巡查,深挖线索,运用大数据构建“打、防、管、控”一体化防线,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露头就打,追根溯源,坚决斩断“捕、运、销”黑色产业链。
从江湖之畔到森林深处,从救助野生动物到斩断污染链条,鹤岗公安用忠诚足迹丈量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每寸土地,以藏蓝担当全力护航绿色发展。
(记者 冯锐 通讯员 韩雨桐 徐明鑫)
合肥建立姥山岛“生态警务联勤工作室”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深耕生态警务,用公安力量守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共富新路。今年7月初,合肥市公安局巢湖姥山岛“生态警务联勤工作室”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巢湖生态保护工作迈入新阶段。该工作室充分发挥警务站扎根湖岛、贴近群众优势,整合公安、市场监管、渔政、生态环境、城管、文旅等多部门力量,建立起“1+N”联勤联动机制。他们选派经验丰富的民警担任生态警长,依托“地面巡查+视频监控+无人机巡航”的立体化防控体系,重点打击非法捕捞、污染环境等违法犯罪行为。
姥山岛“生态警务联勤工作室”投入运行后,还吸纳当地居民、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组建“生态义警”队伍,形成“专业力量+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如今,这支“生态义警”队伍每天穿梭于景区各个角落:他们开展水域巡查,守护一湖清水;走访沿湖商户,倡导绿色经营;组织环保宣传,传播生态理念,已成为巢湖岸边一道独特的“警”色。
7月30日,在姥山岛“生态警务联勤工作室”外,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态普法课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小朋友们看,这就是成语‘一丘之貉’中的貉。”民警通过仿真动物模型、互动展板等生动形式,向游客讲解野生动物保护知识,介绍巢湖十年禁渔政策、湿地保护成效等生态治理成果,倡导“无痕旅游”理念。
“我们将持续深化生态警务建设,推动生态保护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合肥市公安局环食药支队副支队长张俊林介绍,他们将通过建立“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工作机制,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转变,让“警察蓝”成为合肥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美底色。
(记者 张振雷 通讯员 汪佳影)
本文来源:中国警察网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2025-08-15法治为笔 绘就绿水青山动人画卷
- 2025-08-14“法治嘉年华”点燃普法烟火气
- 2025-08-13“老小孩”反复走失如何防范?这把智能“钥匙”帮他们回家
- 2025-08-12燃!新疆乌苏“法治夏令营”活力开营
- 2025-08-11皖企“出海” 法治“护航”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