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协会提议将每年1月20日设为“国家急救日”
中国医院协会建议将急救培训写入教材,并提议
—— 将每年1月20日设为“国家急救日”
本报讯(记者刘欢)为推动全社会关注急救,促进我国急救体系不断完善,昨天,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在全国发起“120—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暨急救科普大课堂公益培训”,提议将每年1月20日设立为“国家急救日”,同时将急救培训作为安全教育内容写入中小学生教材。
活动现场,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张文中宣读了《中国急救大联盟关于在1月20日设立“国家急救日”倡议书》。他称,院前医疗急救是由政府主办的公益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履行基本公共医疗急救服务职责,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城市运行安全。然而,当前我国院前急救队伍建设尚不完善,各地发展不平衡,亟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急救队伍。与此同时,老百姓对院前急救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也很低,由此导致在一些意外事故中,很多伤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失去生命。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54万人发生心脏骤停,但抢救过来的患者比较少,原因在于第一时间的自救、互救和他救的技能较低。
“这次倡议设立国家急救日,我们希望政府和社会能够重视急救,吸引广大公众积极参与、支持急救工作,积极学习急救技能。”张文中说。
倡议称,我国将加强院前急救行业管理,发展医疗急救学科,提高从业人员待遇,规范职业行为,缩短急救响应时间,建立灾难应急和日常急救协同发展、空地配合立体化的救援体系,全面增强全国120急救网络的服务能力。
同时还提出加强社会急救能力建设,动员全国120急救系统及相关机构大力开展社会公众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将急救培训作为安全教育内容写入中小学生教材,建立高风险岗位人员急救培训职业准入制度,在公共场所配置急救包、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急救设备,制定城乡建设的急救标准,完善企事业单位应急响应预案,增强中国人的急救素养,提高全社会自救互救能力,加快“大急救”体系的构建。此外,加强法制建设,建议加快国家急救立法进程,完善各项法律法规的制定。
昨天,包括北京、上海、深圳、银川、海口、乌鲁木齐、哈尔滨、沈阳、宜昌、昆明等63个城市急救中心,102家医院联动,同时举办了相关的活动和公益急救培训。据统计,全国各地共有超过5万人同时接受了120急救讲师的急救培训。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责任编辑:杨煜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2024-11-22狠抓当前与着眼长远
- 2024-11-21【循化公安】县公安局交警赴化隆开展控绑作战、异地联勤行动
- 2024-11-20公安部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全国开展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举措成效情况
- 2024-11-19用时12小时!这名逃犯被呼和浩特公安抓获
- 2024-11-18更好识别和甄选各类人才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