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舞蹈

周福乐: 让“十八罗汉”舞蹈艺术代代相传

2024-12-16 09:56:37 来源:咸阳日报 责任编辑:


周福乐: 让“十八罗汉”舞蹈艺术代代相传

井晓娟 实习记者 郑祎

12月15日,三原县西阳镇东寨村,“十八罗汉”第四代非遗传承人周福乐在院子里指导孩子们排练“罗汉挎娃”,孩子们动作行云流水、整齐划一。

据了解,东寨村的“十八罗汉”起源于清代咸丰年间,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表演时,采用锣鼓打击乐伴奏,由9名青壮年扮演大罗汉肩托9名小罗汉变化成各种队形,戏耍各种花样,表演套路有“白马分鬃”“登坛拜将”“莲里生子”“老子骑牛”“敬拜观音”“巧打飞脚”“童子过桥”等。

“‘十八罗汉’是杂技性很强的舞蹈艺术,许多动作套路因讲究技巧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对于小罗汉来说,在表演过程中不仅要求胆子大,心细,还要求或站、或坐、或骑在大罗汉肩头上,运用体态和手臂塑造各种形象,难度可想而知。”周福乐说。

“十八罗汉”的基本特征是“惊、险、悬、妙、美”。为了突出民族的力量美,在长达40分钟的表演中,中途不换人,也不休息,表演动作中,不少带有杂技色彩,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充分体现出力与美的巧妙结合,在当地深受群众喜爱。

每逢重大节假日,“罗汉”便会受邀在周边村镇、县区进行表演。由手持八尺仙杖的头罗汉,引出9个肩立小罗汉的大罗汉,小罗汉头戴插着仙人黄标的红包巾,身穿镶墨绿边的黄色袈裟,大罗汉则头戴红包巾,上穿镶黄边的蓝色袈裟,下着红裤,腰扎白丝带。大小罗汉均双手合十,一脸虔诚,寓意着祛邪扶正,镇妖除魔,祈福吉祥。

2009年,东寨村“十八罗汉”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八罗汉’集舞蹈、体育、杂技、武术等于一体,形式独特,内容多,难度大,许多表演技巧需要表演者长期不断地练习才能胜任。”周福乐介绍,“十八罗汉”的表演者均为东寨村村民,小罗汉的年龄基本上在7岁至14岁之间,空闲时间,周福乐便对“罗汉”进行培训指导。

“我学习‘十八罗汉’5年了,每到逢年过节就会跟着长辈去各个地方表演,以后我要做大罗汉。”小罗汉曹雨珊从6岁开始接触“十八罗汉”表演,几年学习下来,发现身体变好了,也不容易生病了,深深爱上了这项表演。

如今,“十八罗汉”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已经成为当地的文化品牌,代代相传。“非遗是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希望把这门手艺一代一代传下去,使这些艺术发扬光大,传承民族文化文明密码。”周福乐说。

本文来源:咸阳日报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24小时编辑值班电话:13888888888
备案号:京ICP备160139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