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文化周末:寒露
【字说节气】
作者:尹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讲师)
国庆假期结束,迎来了秋天的第五个节气——寒露。同“雨水”一样,“寒露”也是直接以物候命名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这一时节,气温下降,露水凝结,“寒露”便以此得名。
寒露 草虫
古文字中的“寒”是一个典型的会意字,小篆字形上面是一个表示屋顶的“宀”,下面有4个表示小草的“屮”,最下的“仌”即冰,中间还有一个“人”,整个字形描绘的是屋顶之下,人躺在冰面上,只能以一层薄薄的杂草取暖,透过文字,仿佛能感到彻骨的寒冷。“露”是一个形声字,“雨”是义符,表示露的意义跟雨有关,古人早已经认识到露和雨一样,都是由空气中的水分转化而来的,“路”是声符,提示读音。
不同于白露时节的凉爽,寒露让人感到的是真切的寒意。民谚说:“吃了寒露饭,不见单衣汉。”又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一过,便进入了深秋,人们要收起单薄的衣衫,换上秋装,特别要注意足部的保暖。由于南北方气候的差异,寒露时节的农耕活动也不尽相同,北方天气转寒,进入了秋收时节,而南方开始种植冬小麦、油菜等作物,因此有“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的说法。
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关于“来宾”的含义,历来有不同解释,《礼记》郑玄注:“来宾,言其客止未去也。”即将鸿雁比作来访而未离去的宾客。《淮南子》高诱注:“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意谓此时最后一批大雁也飞向温暖的南方。无论哪种说法,都指明寒露时节大雁迁徙的景象。“二候雀入大水为蛤”,天寒露重,雀鸟都不见了,海边却出现了许多纹路与鸟羽相似的蛤蜊,于是人们以为它们是雀鸟入海变成的。“三候菊有黄华”,此时,美丽的黄菊盛开,呈现出“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的深秋景致。
寒露一般在公历10月7日至9日交节,与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临近。在寒露节气时,大江南北,有饮秋茶、赏枫叶、品螃蟹、吃芝麻等不同习俗。人们认为,菊花茶不但可以明目醒脑,还能够祈福消灾,是秋日最佳饮品。北方的深秋,枫叶红遍山野,北京香山迎来一年一度的赏枫高峰期。江南地区,则有“无蟹不成秋”的俗谚,这是因为螃蟹为了过冬大量摄取食物,储存了丰富的脂肪,此时的肉质最为肥美。除此以外,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人们还有寒露吃芝麻来养阴防燥、润肺益胃的传统。
所谓“春女思,秋士悲”,在寒暖转化的季节,寒露牵动着人们内心最细腻的情愫。卢照邻《和王奭秋夜有所思》:“穷巷秋风叶,空庭寒露枝。”再如宋之问《初到陆浑山庄》:“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又如王昌龄《送十五舅》:“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寒露与秋风、落叶、夕阳、虫鸣一起组成了秋天的协奏曲。如果说秋风、虫鸣带来听觉上的萧瑟与悲凉,夕阳、落叶带来视觉上的昏黄与落寞,寒露带给人的则是触觉上的寒冷与凝重。正因如此,文人墨客笔下的寒露,常与人的衣物联系在一起,如张九龄《使还都湘东作》:“孤楫清川泊,征衣寒露滋。”王安石《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幕愁衣单。”衣裳为贴身之物,寒露打湿衣衫,那种切肤的冷意更让人感到,在肃杀的天地之中,人是那样的微渺,孤独寂寥是那样的清晰。
寒露奏响了深秋的序曲,寒凉的空气总会唤起万千思绪。愿我们在这枫红菊黄的斑斓季节里,体味自然的变化,轻抚内心的记忆,让心如露水般澄澈,迎接饱满而沉静的岁月。
本版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11日 16版)
(责编:星辰)
本文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2024-10-11光明文化周末:寒露
- 2024-10-10栖居山水天地间
- 2024-10-09坚持守正创新 彰显文学力量
- 2024-10-08重庆武隆发现迄今最早告地下书和木板船模型
- 2024-10-08盛世欢歌——读关牧村《我和我的歌》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