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在故乡与岁月对话

2020-11-05 10:58:28 来源: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幸 福
  在读王芬霞的诗集《不曾远去的春天》时,让我再次思考起故乡这一命题。
  王芬霞站在辽阔空旷的原野上,仰望高山上的天空,与身边的大河对视,品味生活中百感交集的滋味,参悟人生蕴藏的哲理。她不疾不徐,气定神闲,在记忆里与岁月进行常谈。充满切身体验的质感,经常出现在王芬霞的诗歌中,她写“跪倒在故乡的黄土地”“古老的水磨,把乡村的日子磨亮”“被目光揉搓的麦地”“庄稼撑圆了落日,秋虫的呢喃,饱满了耳朵”。这些精准清纯的语言营造出的陌生氛围,给人以新颖别致之感,这正是她的诗歌格外动人之处。
  在有节制的叙述中,不难发现她回望故乡和踏上童年的回忆之路,那里山河无恙,村庄幽静安详,故人如昨,喟叹良多。通过王芬霞的作品,不经意间与遥远的故乡相遇。
  “离开老树的那一刻/枯树的眼睛正在深情地看我/我心凄凉/我像老树上的一片叶子/在寒风中飘零/小路/像一条绳子/把我绑得很紧很紧/别了,古巷/别了,故乡/远方,有一片不一样的天空/那里的风雨/正准备敲打孤独的灵魂”(《离开》)“铁锹、锄头、镰刀/正在收获尘埃和锈迹/蜘蛛网正在封存曾经鲜亮的日子/麻雀俨然成了主人/叽叽喳喳散布自己的名片/蹦蹦跳跳、飞来飞去/猫、狗,在记忆里走动/老屋里的主人/已融入这片土地/老屋的后人/到了远方和城市/”“岁月/总会淘汰一些人、一些事/包括老屋/今夜月光也会躺在老屋生锈”(《生锈的月光》)。
  充满立体的颗粒感和画面感,使得诗画艺术形式不期而遇,仿佛有光,历历在目,这种诗集中俯身皆拾的图景,散发着阵阵泥土的芬芳。如在《皱褶》这首诗中,她写道:“父亲脸上的皱褶/是风的凿子雕刻的/是岁月的锤子敲打的/山峰耸立/江河横溢/那些坑坑洼洼/都是艰辛的路/母亲的电熨斗/烧红了都熨不平/父亲脸上的皱褶/父亲带着那些山水/使劲往前走”。
  故乡的风景,在诗人的眼中是怅惘而朦胧的,它们正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远去,那些稀疏的映象镌刻在心灵的底片上,让端坐在回忆返程中的诗人,梳理过往云烟,进而勾起读者集体的印记。
  人生经不起时间的打磨,在失落与彷徨的旅途中,我们一起跟时间赛跑,面对人生路上的得与失,我们逐渐学会了与生活妥协,最终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自己的完美与不完美。“四月的我/是一瓣飘零的花/被风的手/轻盈地托举/检阅绿地、山川、河流/落红有情/留一路芬芳/绿草覆盖的土地上/有温柔在等待//一朵野花瓣/没有牡丹的惊艳/也没有杏花的恬静/桃花的笑容/与时间谈判/再给我一次浓烈的开放/以纯洁和激情/等待/等待你优雅而来”。(《花瓣》)
  王芬霞满怀文学创作的热情,用执著的勤奋创作一步步靠近文学梦想。品味诗集《不曾远去的春天》,感受白描的诗行间承载着厚重的思乡之情。我觉得,王芬霞的诗作质地在真实捕捉场景之余,再突出诗歌意象的提炼,或许还能够更柔软,并将更臻娴熟自如,通过丰富诗歌的思想厚度,增添作品的多情柔美,出色展现对生活多姿多彩的深情吟诵。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目送日月轮回,看风聚云散,总有一些事成为往事,总有一些人消失在记忆的天空。相信诗人在钟爱的文学创作过程中,采撷生活的浪花,诗意萦绕心香花瓣,在文学芳草地定会收获更多的感动与惊喜。(幸 福)
 
 

本文来源:甘肃日报责任编辑:幸 福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24小时编辑值班电话:13888888888
备案号:京ICP备160139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