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古今与中外交融 ——第五届“中华诗词古今演变研究”学术研讨会举行

2020-10-28 15:06:44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韩寒
    10月23-24日,重阳佳节到来之际,中华诗词研究院与复旦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华诗词古今演变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奉贤举行。
  为做好疫情防控,本次会议采取线下与线上结合方式举行,吸引了海峡两岸五十多位学者参与,先后发表并评议了51篇论文,就一系列诗词演变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在坚持“立足当代,贯通古今,融合新旧,兼顾中外”基础上,在各领域有所推进。参会代表既有古代文学研究专家,也有长期耕耘于现当代文学领域的学者,老中青三代交流,多种观点的碰撞,助于该领域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进步。
古今与ä¸-外äo¤èž a€”a€”第äo”届a€œä¸-华èˉ—èˉå¤ä»Šæ¼”变研究a€å-|æœˉ研讨会举行 
研讨会现场
  通古今之变
  从总体上说,“通古今之变 ”仍是本届研讨会的主旋律。
  上海大学资深教授董乃斌先生提交的《诗歌叙事传统的“技”、“道”与伦理》一文认为,“中国诗歌叙事传统源远流长,既发展变化,又一以贯之”。他从“技巧法度”、“作者主观思想及内心感情世界”、“叙事伦理”三个层面,详细梳理了诗歌的叙事传统和特色。
古今与ä¸-外äo¤èž a€”a€”第äo”届a€œä¸-华èˉ—èˉå¤ä»Šæ¼”变研究a€å-|æœˉ研讨会举行 
上海大学资深教授董乃斌先生发言
  合肥师院李建平老师《时间、空间叙述的位移性结构——中国叙事诗叙述模式发展之考察》同样聚焦这一主题,指出:“中国抒情诗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呈现出由时间叙述向空间叙述发展的特征,这正是诗歌本体语言修辞特征的体现,是诗歌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江西社科院胡迎建先生的《论咏物诗的嬗变与创新》,则以特定题材为核心,立足于当代,梳理了咏物诗由古至今的发展演变,一方面说明“我们与前人的咏物诗相比,无论炼字措词还是韵致格调等方面,还有相当的距离,还有待努力”,一方面也保持期待,“我们面临一个新时代,有无数新鲜事物在等待着题咏,这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当代诗人们应涵养自己的胸襟,培养作诗的表现能力,琢磨咏物诗的特点,以期师法古人而更求创新。”
  云南师范大学胡建次教授的《新世纪以来中国传统词学古今演变研究述论》,从“对传统词史演变的综合考察”“对传统词体演变的辨析”“对传统词作艺术风格演变的观照”“对传统词学流派演变的论说”、“对传统词学理论批评演变的探讨”等五个方面,以宏观视野展示了新世纪以来传统词学古今演变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标示出传统词学研究取得新的跨越。
  此外,复旦大学博士生汪芬的《论赠内诗的古今演变》、硕士生刘天禾的《追光摄影,离形得似——论中国诗歌写“影”艺术的古今演变》等,都各有胜意,获得了评议人的高度肯定。
  聚百年变革
  聚焦近百年诗词的传承与新变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课题。
  从整体审视出发,四川师范大学赵义山教授的《关于中国“第四大诗体”建立之有关问题的思考》,认为中国古代诗歌体式成为经典范式者,是诗、词、曲三体,在分析了明清小曲和新诗都未能成为“第四大诗体”后,进一步表达了对诗歌未来的路在何方的思考。
古今与ä¸-外äo¤èž a€”a€”第äo”届a€œä¸-华èˉ—èˉå¤ä»Šæ¼”变研究a€å-|æœˉ研讨会举行 
四川师范大学赵义山教授发言
  上海体育学院杨剑锋副教授的《论旧体诗的现代转型》,着眼于从“诗界革命”到当今的旧体诗坛,从核心思想、写作题材、审美风格、诗歌形式等方面揭示了对古典诗歌的创新和变异,使现代旧体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苏州大学付优老师的《七十年来的词学理论研究述评》、上海社科院张晴柔老师的《“亲切”的诗学批评:新文学作家的诗话之作》等,均对特定的理论和体裁进行了回顾、总结,并阐发其意义。
  对个案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则有深圳大学沈金浩教授的《论毛泽东诗词创作的继承创新方式及其文学史意义》。他强调,毛泽东的创作,不仅具有巨大的政治意义,也有很强的文学史意义。
  中国艺术研究院秦燕春研究员的《“深思至情”与“以世为体”——黄侃、劳思光的诗写“无题”及儒学进路》,从二者对“无题诗”传统的继承与扬弃,探寻近现代思想文化裂变中的诗学转折与演进。
  南京财经大学石钟扬教授《幸有艰难能炼骨——陈独秀与中国旧体诗》、中国艺术研究院王巨川副研究员的《“我非诗人”,何以可能?——浅论老舍的人文精神构建与诗歌实践审美向度》、吉林大学赵郁飞副研究员的《“不变惟此变,渤海半扬灰”:论刘柏丽词》、淮阴师范学院杜运威老师的《民国词之现代性考察——以彊村悼挽词和庾信意象为例》、江西师范大学赵家晨老师的《沈曾植与“学人之词”的异变》等,对现当代的一些重要作家均有精辟的分析。
古今与ä¸-外äo¤èž a€”a€”第äo”届a€œä¸-华èˉ—èˉå¤ä»Šæ¼”变研究a€å-|æœˉ研讨会举行 
研讨会现场
  而介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研究,也同样值得重视。北京大学周兴陆教授的《抗战时期“胡阿毛”故事的诗歌演绎》、吉林大学马大勇教授的《“谁家玉笛暗飞声”:论“新时期”的名门高弟词群》、淮海工学院丛海霞老师的《论<斯文>词群的文化坚守与写作特色》、复旦大学博士生王愈䶮的《社会变革下的文学社团——以民国武进“兰社”为考察对象》等,或聚焦题材,或着眼群体,或关注报刊,或立足社团,体现出讨论的多元与丰富。
古今与ä¸-外äo¤èž a€”a€”第äo”届a€œä¸-华èˉ—èˉå¤ä»Šæ¼”变研究a€å-|æœˉ研讨会举行 
北京大学周兴陆教授发言
  探域外新风
  域外汉诗的发展以及汉诗领域的中外交流,近年来也成为中华诗词古今演变研究的重要论题。
  研讨会一方面继续保持着对日本汉诗的关注,如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吴留营的《语图在场:晚清东亚是个交流的一种路径探索》、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史可欣的《幽玄审美于日本诗话中王维接受之管窥》,另一方面,中越交流也被学者提及,如华东师范大学朱惠国教授的《中越词学传导与越南汉词创作的特点》、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特聘青年研究员的《论越南“新文学”转向中的汉诗创作——以<南风杂志>为例》。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台湾中山大学特聘教授简锦松先生的《杜甫诗与特色观光——以杜甫<白帝城楼>诗与韩国著名古迹“晚对楼”为例》,他继续发扬了现地研究的方法,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引人入胜。
古今与ä¸-外äo¤èž a€”a€”第äo”届a€œä¸-华èˉ—èˉå¤ä»Šæ¼”变研究a€å-|æœˉ研讨会举行 
台湾中山大学特聘教授简锦松先生在视频里与参会学者做交流
  启当代新思
  会议议题并不局限以上三个范畴。
  华东师范大学胡晓明教授的《再论如何用古典诗表达现代生活——以疫情时期个人写作为例》从个人体验出发,结合他所作与疫情有关的绝句五律等一百零一首诗,表现了在疫情背景下的真实生活和深刻思考,直面灾难,承担起文学生命的庄严责任,展示出中国抗击新冠病毒的努力,探索了古典诗歌对现代生活的回应方式,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清华大学张成昱副研究员《风骚榜:当代中华诗词评价的粗放模式》着眼于诗词的评价和传播,郑州航空工业学院许菊芳副教授《现代学人诗词教学的典范路径及其现实意义》着眼于诗词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凡此种种,均启人新思。
  研讨会闭幕式由复旦大学黄仁生教授主持,中华诗词研究院学术部副主任莫真宝博士感谢了复旦大学黄霖教授多年来对会议的鼎力支持和辛劳付出,复旦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段怀清教授高度评价了本次研讨会的质量,肯定了《中华诗词研究》丛刊的学术水准,认为中华诗词研究院与复旦大学中文系应继续开展深入合作,使这一平台可以推出更多的人才和学术成果。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杨志新先生发表了闭幕寄语,期待研讨会和《中华诗词研究》丛刊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古今与ä¸-外äo¤èž a€”a€”第äo”届a€œä¸-华èˉ—èˉå¤ä»Šæ¼”变研究a€å-|æœˉ研讨会举行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教授段怀清
古今与ä¸-外äo¤èž a€”a€”第äo”届a€œä¸-华èˉ—èˉå¤ä»Šæ¼”变研究a€å-|æœˉ研讨会举行 
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杨志新
古今与ä¸-外äo¤èž a€”a€”第äo”届a€œä¸-华èˉ—èˉå¤ä»Šæ¼”变研究a€å-|æœˉ研讨会举行 
《中华诗词研究》第六辑  复旦大学中文系 编
  中国出版集团 东方出版中心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寒)
 
 

本文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责任编辑:韩寒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24小时编辑值班电话:13888888888
备案号:京ICP备160139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