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业余文学”投以关注目光
2019-07-31 10:17:2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何镇邦
作者:何镇邦(鲁迅文学院研究员、文学评论家)
回望70年来当代文学走过的道路,尤其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取得的成就,这里蕴含了几代作家的心血,其中也蕴含了许多热爱文学、坚持业余文学创作的作者或作家的心血。多年来,我结识了不少业余作者和作家。这里仅说说其中的两位。
一位是在江苏宜兴醉心于业余文学创作的周德彬。他出身于农家,中学时代就做起文学梦。20世纪60年代中期,他高中毕业回乡务农,后来担任过副镇长。退休以来,在帮助儿子管理企业的同时继续做着青年时代的文学梦。十余年来,他写了五部长篇小说,即《浊水清流》《八品官儿》《东方女性》《月亮湾往事》《侯门虎将·周处传奇》。
《周处传奇》是一部历史小说。周处是生活在1700年前的三国、西晋时代的宜兴名人,后来被神化了,被称为“周王”,在宜兴的闹市区建有周王庙以祀奉之。关于周处的传说很多,但见诸文字的只有载于《世说新语》中的那几百字。仅靠这几百字的记载和民间传说,要写出一部40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是一个挑战。他用三年时间,查阅有关历史典籍,沿着当年周处西征的路线进行实地调查,然后伏案写作,终于完成这一部作品。周德彬不仅生动讲述了出身于侯门的周处的成长故事,而且用多种艺术手法演绎了他具有悲剧色彩的英雄传奇,使周处的形象高出民间传说中那个“射虎斩蛟”、由顽劣少年而变成英雄豪杰的周王。
小说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颇有新意的周处英雄形象,讲述了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而且糅合了成长小说、武侠小说、公案小说、传奇小说等多种艺术元素。小说的前半部,写的是周处的成长故事,他被送到南山书院学艺时跟着敬悟和尚学武术,还有在社会上行侠仗义等描写,这都出自武侠小说之路数;而他出仕之后,在新平当太守,在广汉办疑案,出任楚内史时的所作所为,也均可在我国明清盛极一时的公案小说中找到脉络。我国的传统小说,肇兴于魏晋之际,一开始便分为志人与志怪两个流派,并行而交叉地发展着。周德彬的艺术养料来自中国传统文学和民间文学,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尤其是这部历史小说《周处传奇》中,既可以看到志人的笔记小说的影响,更可以看到志怪的传奇小说的脉络。应该说,周德彬是一位面向现实生活、善于继承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颇有成就的作家,对于这样的作家,难道因为他“业余”,就可以轻视吗?
江苏出了一位周德彬,福建还出了一位吴玉辉。吴玉辉长期从事党政领导工作,在公务繁忙之际,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业余文学创作。2009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守护》,讲述了一个县委书记践行科学发展观,进行反腐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艺术质量;2013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援疆干部》,写的是几位经历不同、性格各异的福建援疆干部的援疆故事,成功塑造了几位援疆干部的形象,引起不错的反响,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2016年,中央党校出版社与福建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了他的长篇报告文学《谷文昌》,生动讲述了福建省东山县老县委书记谷文昌在解放初期制定执行“兵灾家属”的正确政策,带领东山军民配合人民解放军打赢东山保卫战,治沙种树,把一座黄沙遍地的荒岛变为满目翠绿的美丽海岛的故事,此作一出版即引起强烈反响,并再次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2018年年底,新星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平安扣》,动情地讲述了1950年春天发生在东山岛钵头村数百名壮丁被溃败的国民党军队抓走,以至造成半个多世纪以来海峡两岸悲欢离合的故事,对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发出深情的呼唤。
我之所以不惮其烦地罗列两位作家从事业余文学创作所取得的成果,固然是为众多对文学抱着极大热情、在各种艰苦条件下坚持业余文学创作的文友们鼓与呼,同时也是想借此就文坛现状说几点看法。
业余与专业。所谓“专业作家”,是为给作家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让作家无后顾之忧而设置的工作岗位,随着改革的深入,不少地方发现,“专业作家”的设置,既容易培养精神贵族,又容易养懒人,后改为设立“合同作家”。不管专业作家、合同作家,还是业余作家,只是身份不同,没有作品的质量高低和文野之分。何况这种身份是可以变化的。因此,判定一位作家的成就,不是看他的身份,而是看他的作品。但是,这么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往往被忘记或有意被搁置一旁。一些评论者还是只看作者的身份。有些文坛名家,几乎每一两年就出一部长篇小说,纵使质量一般,也是篇篇被叫好,就是只认名家不看作品造成的怪现象。更有甚者,有些人只认小圈子的作家,在圈子里互相吹捧,这也是当下文坛一种怪现象。
高原与高峰。70年来,尤其是40余年来,我们的文学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正站在几代人共同努力筑就的文学高原上,向文学的高峰攀登。这大概是当下文学界同仁们达成的共识。窃以为,必须认识到,文学高原的筑就,不仅有几代人的努力,还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作家与评论家、编辑家,专业作家与业余作家,缺一不可。文学高原还有待夯实增高,不能一心只想攀登高峰,因为高原与高峰是相互依存的,也是互为辩证的。唯其如此,还要重视文学高原的建设,关注广大的业余文学作者的创作与成长。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攀登更好的文学高峰。
传统与现代。我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其中包括灿烂的文学遗产。建设繁荣的当代文学,尤其是新时代文学,离不开文学传统的继承。用中国的方法讲好中国的故事,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不错,新时代文学亟待创新,注入外国文学包括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经验作为新鲜血液以滋养我们的当代文学。但是,我们应该反对“唯新是从”,一头扎进西方现代派或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的怀抱里,看不起自己的传统。现在文坛上有这么一种人,读了几本洋书,或头上顶着“博士”或“博导”的桂冠,像当年某些人“言必称希腊”一样“言必称博尔赫斯”,就自以为了不起了,看不起还有泥土味和传统气息的文学作品了。这当然是我们所不齿的。顺便提一句,文学的精英化同文学的圈子化一样,正在当代文坛潜滋暗长,值得警惕。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31日 14版)
回望70年来当代文学走过的道路,尤其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取得的成就,这里蕴含了几代作家的心血,其中也蕴含了许多热爱文学、坚持业余文学创作的作者或作家的心血。多年来,我结识了不少业余作者和作家。这里仅说说其中的两位。
一位是在江苏宜兴醉心于业余文学创作的周德彬。他出身于农家,中学时代就做起文学梦。20世纪60年代中期,他高中毕业回乡务农,后来担任过副镇长。退休以来,在帮助儿子管理企业的同时继续做着青年时代的文学梦。十余年来,他写了五部长篇小说,即《浊水清流》《八品官儿》《东方女性》《月亮湾往事》《侯门虎将·周处传奇》。
《周处传奇》是一部历史小说。周处是生活在1700年前的三国、西晋时代的宜兴名人,后来被神化了,被称为“周王”,在宜兴的闹市区建有周王庙以祀奉之。关于周处的传说很多,但见诸文字的只有载于《世说新语》中的那几百字。仅靠这几百字的记载和民间传说,要写出一部40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是一个挑战。他用三年时间,查阅有关历史典籍,沿着当年周处西征的路线进行实地调查,然后伏案写作,终于完成这一部作品。周德彬不仅生动讲述了出身于侯门的周处的成长故事,而且用多种艺术手法演绎了他具有悲剧色彩的英雄传奇,使周处的形象高出民间传说中那个“射虎斩蛟”、由顽劣少年而变成英雄豪杰的周王。
小说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颇有新意的周处英雄形象,讲述了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而且糅合了成长小说、武侠小说、公案小说、传奇小说等多种艺术元素。小说的前半部,写的是周处的成长故事,他被送到南山书院学艺时跟着敬悟和尚学武术,还有在社会上行侠仗义等描写,这都出自武侠小说之路数;而他出仕之后,在新平当太守,在广汉办疑案,出任楚内史时的所作所为,也均可在我国明清盛极一时的公案小说中找到脉络。我国的传统小说,肇兴于魏晋之际,一开始便分为志人与志怪两个流派,并行而交叉地发展着。周德彬的艺术养料来自中国传统文学和民间文学,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尤其是这部历史小说《周处传奇》中,既可以看到志人的笔记小说的影响,更可以看到志怪的传奇小说的脉络。应该说,周德彬是一位面向现实生活、善于继承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颇有成就的作家,对于这样的作家,难道因为他“业余”,就可以轻视吗?
江苏出了一位周德彬,福建还出了一位吴玉辉。吴玉辉长期从事党政领导工作,在公务繁忙之际,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业余文学创作。2009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守护》,讲述了一个县委书记践行科学发展观,进行反腐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艺术质量;2013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援疆干部》,写的是几位经历不同、性格各异的福建援疆干部的援疆故事,成功塑造了几位援疆干部的形象,引起不错的反响,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2016年,中央党校出版社与福建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了他的长篇报告文学《谷文昌》,生动讲述了福建省东山县老县委书记谷文昌在解放初期制定执行“兵灾家属”的正确政策,带领东山军民配合人民解放军打赢东山保卫战,治沙种树,把一座黄沙遍地的荒岛变为满目翠绿的美丽海岛的故事,此作一出版即引起强烈反响,并再次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2018年年底,新星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平安扣》,动情地讲述了1950年春天发生在东山岛钵头村数百名壮丁被溃败的国民党军队抓走,以至造成半个多世纪以来海峡两岸悲欢离合的故事,对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发出深情的呼唤。
我之所以不惮其烦地罗列两位作家从事业余文学创作所取得的成果,固然是为众多对文学抱着极大热情、在各种艰苦条件下坚持业余文学创作的文友们鼓与呼,同时也是想借此就文坛现状说几点看法。
业余与专业。所谓“专业作家”,是为给作家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让作家无后顾之忧而设置的工作岗位,随着改革的深入,不少地方发现,“专业作家”的设置,既容易培养精神贵族,又容易养懒人,后改为设立“合同作家”。不管专业作家、合同作家,还是业余作家,只是身份不同,没有作品的质量高低和文野之分。何况这种身份是可以变化的。因此,判定一位作家的成就,不是看他的身份,而是看他的作品。但是,这么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往往被忘记或有意被搁置一旁。一些评论者还是只看作者的身份。有些文坛名家,几乎每一两年就出一部长篇小说,纵使质量一般,也是篇篇被叫好,就是只认名家不看作品造成的怪现象。更有甚者,有些人只认小圈子的作家,在圈子里互相吹捧,这也是当下文坛一种怪现象。
高原与高峰。70年来,尤其是40余年来,我们的文学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正站在几代人共同努力筑就的文学高原上,向文学的高峰攀登。这大概是当下文学界同仁们达成的共识。窃以为,必须认识到,文学高原的筑就,不仅有几代人的努力,还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作家与评论家、编辑家,专业作家与业余作家,缺一不可。文学高原还有待夯实增高,不能一心只想攀登高峰,因为高原与高峰是相互依存的,也是互为辩证的。唯其如此,还要重视文学高原的建设,关注广大的业余文学作者的创作与成长。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攀登更好的文学高峰。
传统与现代。我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其中包括灿烂的文学遗产。建设繁荣的当代文学,尤其是新时代文学,离不开文学传统的继承。用中国的方法讲好中国的故事,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不错,新时代文学亟待创新,注入外国文学包括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经验作为新鲜血液以滋养我们的当代文学。但是,我们应该反对“唯新是从”,一头扎进西方现代派或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的怀抱里,看不起自己的传统。现在文坛上有这么一种人,读了几本洋书,或头上顶着“博士”或“博导”的桂冠,像当年某些人“言必称希腊”一样“言必称博尔赫斯”,就自以为了不起了,看不起还有泥土味和传统气息的文学作品了。这当然是我们所不齿的。顺便提一句,文学的精英化同文学的圈子化一样,正在当代文坛潜滋暗长,值得警惕。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31日 14版)
本文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责任编辑:何镇邦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阅读
- 2023-05-15《文选》是本什么书?(子曰诗云)
- 2023-05-12细节的层次、功能与锤炼
- 2023-05-11《孙犁年谱》:读来文字带芳鲜
- 2023-05-10书写昆虫与人们相处的诗意时刻——评散文集《小虫子》
- 2023-05-09深化文学与戏剧影视的纽带联系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