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深度阅读:我们怎么和网络抢孩子

2019-04-16 11:18:16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庆玲

 

  “我们这些作家今天要做的就是跟网络争夺小朋友。”儿童作家郑春华在近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主题研讨会上的这句话,不仅喊出了一位儿童作家的心声,同时也戳中了不少教师、家长的痛点。

  有人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对于儿童而言,阅读的重要性已无需多加赘述。但儿童应该读什么?如何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引导儿童进行阅读?不少人仍存困惑。对此,此次研讨会的与会专家、作家、教研员、教师等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

  “儿童可以读一切他们可以读的书”

  儿童应该读什么?为儿童量身打造的儿童文学作品,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这已形成共识。

  在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朱自强看来,“儿童文学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最优质阅读资源,因为它最能激活儿童的语言灵性。”他举了个例子,在教幼儿学语言时,是给他讲小猫小狗的故事、唱童谣,还是放沉重的纪录片给他看呢?答案显而易见。

  作为一名当代儿童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统编语文教科书主编曹文轩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或家长来找他,希望能给自己的学生或孩子开一份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书单。他固然是很赞同儿童读儿童文学作品的,但这时候,曹文轩常常会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儿童不可只读儿童文学,而且儿童不可只读文学,儿童可以读一切他们可以读的书。”

  每当此时,有的家长顿时醒悟,有的则是一脸困惑。“为了刺激他们思考,我还比较极端地问他们,儿童为什么一定要读儿童文学作品呢?曹雪芹、鲁迅所处的时代有什么儿童文学作品可供他们阅读?”在曹文轩看来,维护、保卫童年是儿童文学特有的功能,但同时我们也要想到,孩子是需要成长的,他不可能永远停留在童年,一辈子停留在所谓的童真、童趣之中,必须有另一种超越童真、童趣的作品召唤他们化蛹为蝶。

  “昨天还有一位女老师说,有的学生可以阅读小说、诗歌,但就是看不懂一份说明书,看到说明书就怕。”在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教研员柯孔标看来,儿童只读儿童文学作品是不行的,“因为儿童文学大多数属于虚构类作品,从字面理解就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是不存在的,或者是靠想象创作的”。

  除此之外,柯孔标认为也要重视非儿童文学或非虚构的作品,包括科普、社会知识介绍、历史文化等作品,让儿童理解真实的自然、历史,理解现实生活的本身。

  让思维训练走进语文课堂

  但不可否认的是,文学作品,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语文老师,可以说是学生阅读路上的指路人,正如曹文轩所说,“一个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正确或者说恰当的阅读,几乎完全取决于老师。”

  对于语文课堂内的文学作品,曹文轩认为需要两种不同的方式阅读,一是在文学意义上的阅读,一是在语文意义上的阅读。“但有些语文老师在讲解时,仅仅将一篇文学作品看成了一篇社会学的材料。他们忘记了这是一部文学作品,即便是讲主题思想,也应当是在文学的范畴来讲,而不应该将所谓的主题思想当成一个纯粹的社会学问题。真正的文学家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一个社会学家是不同的”。

  因此,曹文轩希望语文教师能在文学的范畴内,对作品的主题思想本身进行分析,更重要的是,向学生讲解分析作家是如何用文学的方式去完成所谓的主题思想的,“对一部文学作品的分析,主题思想的分析只是一个方面,甚至是并不特别重要的方面,还应当花大量力气对其生命价值、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强调,现在的语文教育应该将思维训练提到重要的位置。在他看来,培养人才有五个必备的思维,即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作性思维,“审美也是思维的一种形态”。

  以语文教学中的诗歌为例,温儒敏建议:一是要以诵读为主,“一定要让孩子们反复去读,放手让他们去体会诗的整体情绪、感觉”;二要注意引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把课堂安排得太满,要求太高,如果你的讲解在主题意义、价值判断、艺术手法上面花太多工夫,那你就没有时间了,孩子们也没有兴趣”;三要重视会意和感悟;四不要过多使用多媒体,以免限制学生的想象力;五不要布置太多的任务。

  “阅读应当是高度自由的”

  “小学生阅读不是识字,更不是寻找标准答案。”在朱自强看来,阅读不是学习好词好句,而是发展语言创造能力。“语言没有创造力,人的创造力就会打折扣”。

  对于课外阅读,曹文轩也认为学生的阅读应当是高度自由的,阅读只是出于喜欢,而非出于学习语文,并且是一种无牵无挂的阅读。“但实际上,在进行这种阅读时,他读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在与语文发生着关系”。至于语文老师,可以对学生选择的阅读作品有所指点,比如明确告诉学生并不是所有作品都值得去关注,要与一流的图书亲近、要与经典亲近等。

  云南大学附小语文教师张砾月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在班上搭建了一个“书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把自己想读的书带到教室来读,并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组建不同的读书小组,让学生进行自由交流,“读什么书的都有,有一段时间读美食的书多些,《流浪地球》出来后读科幻的多些。每个学生每天最少能读50多页,有的一天能读到100多页,因为他们对自己挑的书比较有兴趣。”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虽然我们强调孩子们要读出思维的品质,读出思维的深度,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不是所有的孩子将来都能够成为文学家,所以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是多元的,应该尊重孩子之间差异的。”北京市教育科学院语文教研员李英杰说。

  此外,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第十一小学校长丁卫认为,要更好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也需要教师多阅读。“好书推荐已成为一种教学时髦,但是很多老师自己没有什么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积累,就不可能给孩子提供什么选择,于是不少老师就求助于百度……把书名推荐给孩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在丁卫看来,如果老师能够多阅读些儿童或者其他文学作品,自身有了更多的阅读积累后,再给学生推荐阅读作品,与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时更游刃有余,才能在阅读的道路上给学生更好的指导与陪伴。(孙庆玲)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责任编辑:孙庆玲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24小时编辑值班电话:13888888888
备案号:京ICP备160139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