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诗歌诗词大赛征得1800首作品
游卓妍;戴双城
首届诗歌诗词大赛征得1800首作品
黄江镇首届诗歌诗词大赛采风行合照。李鄂摄
春日的黄江,诗意盎然。近日,黄江镇首届“骑乐黄江”“荔香雅韵·诗颂风华”及“情系职工·劳动光荣”诗歌、诗词大赛结束征稿。这场由黄江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盛会,以诗歌为纽带,串联起骑行文化、荔枝雅韵与劳动者赞歌,为黄江“工业立镇、文化强镇”战略注入诗意活力,也为“湾区周末IN东莞”文化品牌增添一抹亮色。
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诗人、文学爱好者纷纷执笔,以诗言志,以词寄情,将黄江的生态之美、人文之韵、劳动之荣光凝练成行行诗句。如今,主办方已收到古体诗、现代诗等诗歌来稿超1800首。
大赛吸引大湾区众多爱好者
大赛自启动以来,吸引了粤港澳大湾区众多诗人及文学爱好者的积极参与,共同见证这场文化盛事。东莞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胡磊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大赛以诗歌为媒介,将黄江的生态骑行道、百年荔枝林与产业工人的奋斗精神转化为诗意表达,既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更是对‘湾区都市’人文内涵的深度挖掘。”
黄江镇文联主席王辉强调:“活动不仅是诗词大赛的启动,更是湾区诗人走进黄江采风的重要契机。通过诗人们的眼睛和笔触,挖掘黄江的生态美、人文美、融合美,讲好黄江故事、湾区故事,助力黄江文艺高质量发展。”
作为扎根黄江的本土文化力量,荔香诗社社长陈小奇表示,诗社将持续搭建创作平台,让“骑行+荔枝+劳动”三大文化符号通过诗词创作焕发时代光彩。
通过诗歌呈现黄江城市特色
本次大赛由黄江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是落实“工业立镇、文化强镇”战略的重要文化实践。大赛围绕骑行文化、荔枝文化和职工文化三大主题展开,通过诗歌这一艺术形式,多维度呈现黄江的城市特色。
在骑行主题创作中,诗人们以国家级小轮车训练基地和17公里环湖绿道为背景,将运动激情转化为诗意表达。不少作品生动再现了骑行爱好者在青山绿水间穿行的画面,展现了黄江作为“冠军之乡”的活力形象。不少作品深入挖掘了东莞千年荔枝种植的历史底蕴。诗人们通过对百年古荔的描绘,既传承了岭南文化的传统韵味,又赋予了新时代的文化内涵。部分作品巧妙地将荔枝的甘甜与诗词的韵味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职工文化主题作品真实记录了产业工人的奋斗故事。来自企业一线的创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车间里的点点滴滴,展现了新时代劳动者的精神风貌。这些作品情感真挚,生活气息浓厚,成为大赛的一大亮点。
擦亮“骑乐黄江”文化品牌
为提升创作质量,征稿期间,黄江荔香诗社组织开展了系列配套活动,包括在黄牛埔森林公园举行的启动仪式以及后续的专题采风、创作培训和诗人进企业等活动。在沉浸式采风活动,诗人们走进黄江的文化地标——国家级小轮车基地、黄牛埔美术馆和湿地公园,通过深度体验骑行文化与生态资源为创作采风汲取灵感。
诗人们通过产业、文化、生态等多维度视角,真实地呈现黄江镇村产业升级、环境优化、人心凝聚的发展变化,这些镌刻着黄江山水印记的创作载体,恰似平仄相间的韵脚,加深了人们对黄江文化底蕴的理解,让流淌的风景凝固成永恒诗篇。
大赛评审工作5月上旬展开,优秀作品除结集出版外,还将通过公共艺术装置、有声诗集等形式融入城市空间。黄江镇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擦亮“骑乐黄江”文化品牌,为“湾区周末IN东莞”文化品牌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大赛目前进入评审阶段,评审结果公布后,优秀作品将结集成册,并融入黄江文旅景观建设,让诗歌成为黄江文化的一部分。
此次赛事作为黄江镇“文化+”战略的重要实践,通过诗书画影等多元艺术形式,推动诗歌创作成果转化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动能,正构建起生态文旅与工业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文化新图景。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2025-05-14首届诗歌诗词大赛征得1800首作品
- 2025-05-13读东坡见自己,《康震诗词课:苏东坡12讲》送福利
- 2025-05-12“跟着艺术游甘肃——诗词里的定西”系列活动在渭源县启动
- 2025-05-09“感动社会诗人”胡少杰诗词人生及其价值
- 2025-05-08“童”创友好利津|利津县:诵经典诗词 润七彩童年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