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诗词与书画的舞蹈

2025-02-17 09:25:52 来源:平凉日报 责任编辑:

  大约20年前,我就在当地报纸的副刊上读过王晖的诗歌、散文作品,后来得知他还擅长书法、绘画。如今,少见他的文学作品,而其书法自成一格,影响日深。

  汉字自诞生始,就承担着记录历史、表达思想、传承文明、提升境界的重要作用,而由汉字衍生出的“诗词”与“书法”艺术,无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颇具魅力的艺苑“双葩”。诗词是汉语语言的艺术,而书法的神奇,不仅仅是文字的神奇,更是文化的神奇和书者的神奇。不同的字形,指向不同的世间万物。没有汉字,诗、书就无从谈起。腹有诗书气自华之“诗书”,此之谓也。

  二十年后的今天,年过天命的王晖深谙其道,在书画创作的间隙里,回归本心,整理完成了他的个人诗词集《天地辽阔》,并付梓出版。不管是他的书法还是诗歌,不管是现代诗还是古体诗,我们都能从一字一句、一首一阙中,窥见作品本身所呈现的可视可感的结构美、悠远留白的意境美。从狭义上说,书法、绘画作为先祖们记事的工具,都是以毛笔为工具的墨线艺术,是直观、外在的,而诗歌是直觉、内在的,有着书法、绘画修养的人,最长于把书画艺术与诗歌艺术相融合,令二者相互增辉,彼此添彩。书名“天地辽阔”即为他亲笔所写,流墨间,拙朴、敦厚、内敛的独具的个人气质扑面而来。翻开《天地辽阔》现代诗部分,其中不乏把书画艺术与诗歌艺术相融合的探索和尝试。读他的诗歌《等一场雪落在秋天的雨里》:“秋已深沉,枫叶红成了心头的相思/起风了,所有的忧伤被吹得七零八落//站在秋天的雨里,等一场雪落/不问流年,只愿白头与共”。文字间充盈着的一种画面感,让人脑海中立即会浮现出一幅美好的美术作品来。再读《春天来了》:“爬过院墙的杏花开了/悄悄告诉了墙外的鸟儿/春天来了/鸟儿迫不及待/又告诉了野岭的桃花梨花/一夜轻风吹过/山川就变了颜色”。可以体会到,王晖在诗歌中借鉴了书画的技法与意境,不自觉地追求文字的舒畅,于文字的行云流水中寻找并彰显诗歌的魅力。

  《天地辽阔》收录的古体诗分三辑:绝句吟咏、律调轻弹和词韵浅唱。其中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各种词牌的古词、长短句,体裁各别,题材丰富,有古韵,有新韵,有依古人韵,有的看似寥寥数句,不过几十个字,但要严守韵部、挑选韵脚、用对粘对、工稳对仗、用好拗救、辨正入声字等,颇多不易,更遑论语言通顺、达意传情、追求思想与境界了。值得一提的是,三辑内容前的插页都附了作者的水墨画作品,为该书增色不少。应该说,绘画与诗歌联袂既可记录自然品相,又可挖掘自然属性,不论曲与直、幽与浅,还是刚与柔、浑与纯,都是自然捡拾与经验积累沉淀下的生命表达,指向不同的人生图景。虽只用了几幅,却一点也不突兀,格调的不求形似而点染结合,一如他的诗词,畅达、秀润、温馨、质地洁美。看似简单的书籍插图,结合其诗其词,却能从日常事物的光鲜或隐秘处勾勒出生命与人生的迹象,于转瞬即逝的光影捕捉里留住灵动的感受,将诗与事物的关系以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譬如:“金灿霞光倾注/绿荫柳色低垂/田间劳作正当时/壮禾人劲足/陌绿绪频飞”(《临江仙·月影唤人归》)。“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自然是生命的心灵状态,是人类情感的对应物,诗人的心灵作为自然的组成部分,可以把直观、直觉的自然之物寄寓其中,自然诗意是被一双妙手“创造”出来的。比如其“一七令”“十样花”系列作品,就是诗人用心感受和体悟每一束花的微妙变化、咏词和赏琴独特感受的结果。咏词:“无情岁月惊回首/有味丹青乐相依。”写杏花:“好让柔枝俏/寻蜂舞/觅蝶影/可怜风落景。”写石榴花:“爽口笑青云,风落帽,果轻吐。韵诗情尽赋。”事物在对我们“说话”,人类就要拥有事物“话语”的“共鸣腔”,并对它进行应答与特殊的命名。从这些诗词中可以看出,王晖以泼墨作画的方式不断地去用心抵达一首首诗词的品质。

  “诗”“书”“画”交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枚关钮。看到一首意境不俗的格律诗或质朴刚正的现代诗,我们会下意识地产生共鸣;看到一幅优美的书法长卷或水墨佳构,我们也会神往于笔墨纵横的世界。总览全书,王晖多方倾听并领会自然的“物语”,与自然一道成长,一道浸润于其中的精神世界。正是他这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用爱与善意为自己的创作着色,使得作品总是充满着生活的旨趣与精神的能量。“采摘苹果的时候/粗糙的大手小心翼翼地触摸/生怕伤着苹果的身躯/影响到将来红火的日子(《苹果红了》)”“年轻时的母亲不知道什么是荣华/顶针是她最好的钻戒(《母亲的顶针》)”“转动石碾的一刻/就转动了人的口粮/朴素的石碾/沉稳得让人肃目(《石碾》)”……细读这一首首诗歌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人性中的善良、高尚、正直、乐观、豪放、博爱、悲悯等。

  “人生当有正气、笔墨当有正情”。读王晖诗集《天地辽阔》,颇多感悟之余,衷心祝愿王晖先生以诗人的思想情感、书法家的高蹈飘逸,在锦章妙句之中传递处世哲学,在淡雅悠远的山水空间里吐露人生感悟,在审美意识形态中诠释艺术真谛,涵泳“诗词”与“书画”,并相映成趣,韶华不负。

本文来源:平凉日报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24小时编辑值班电话:13888888888
备案号:京ICP备160139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