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诗词传颂卖药人

2024-12-31 09:33:4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责任编辑:


诗词传颂卖药人

《韩康卖药》局部(方铿绘)。

卖药是药材、药品流通不可或缺的环节,因而卖药人在中医药演进发展历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卖药行当古已有之。在卷帙浩繁的古代诗词中,不乏卖药人的形象。韩康、壶公、宋清是诗词作品中出现频次非常高的3位卖药人。

韩康卖药演绎出两则成语

生活于东汉中期的民间隐士韩康,是第一位留有文字记载的卖药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医学家、史学家皇甫谧(215-282)所撰《高士传》卷下《韩康》一文载曰:“韩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人也。常游名山采药,卖于长安市中,口不二价者三十余年。时有女子买药于康,怒康守价,乃曰:‘公是韩伯休邪?乃不二价乎?’康叹曰:‘我欲避名,今区区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遂遁入霸陵山中。”汉桓帝刘志(132-168)继承皇位后,准备了一份厚礼,委派特使驾着驷马高车,专程进山聘请韩康出山做官。韩康假意应允,自驾牛车先行出发,设法摆脱特使人马,潜入别处深山老林,终身未曾出仕。

100多年以后,南朝史学家范晔(398-445)依据皇甫谧的记述在《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中为韩康作传,其生平事迹由此通过正史而广为流传。南北朝中期,诗人笔下开始出现吟诵韩康的诗句。“韩公沦卖药,梅生隐市门。”(南朝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其十三·左记室思咏史》)“韩康卖良药,董偃鬻明珠。”(南朝徐陵《长安道》)

据诗词网的粗略统计,由唐代到清代,出现“韩康”“韩伯休”名字的诗词共有300多首。在这些诗词中,韩康的基本人设是受人景仰的卖药人和隐者高士。“药倩韩康卖,门容尚子过。”(唐代王维《游李山人所居因题屋壁》)“伯休抱遐心,隐括自为美。卖药不二价,有名反深耻。安能受玄纁,秉愿终素履。逃遁从所尚,萧萧绝尘轨。”(唐代吴筠《高士咏·其四十二·韩康》)“采芝夏黄公,卖药韩伯休。吾友子郭子,高趣可与侔。”(南宋陆游《郭氏山林十六咏·药圃》)“英雄误理大床话,卖药惟应学伯休。”(宋末元初方回《次韵张鹏飞三绝·其一》)

在韩康故事的长期流传中,“韩康卖药”逐渐演绎为一则成语,用于称颂逃名避世、身心自由的隐士高人。与此同时,“口不二价”也演绎为一则成语,用于赞扬定价有据、诚实守信的经商行为,成为后世药商的基本经营理念。清代后期,创办胡庆余堂的胡雪岩(1823-1885)将“口不二价”改造为“真不二价”,在假药流入市场的背景下刻意强调了货真价才实的涵义,使“不二价”理念得以与时俱进。

壶公卖药衍生出职业标识

壶公,又名壶翁、悬壶翁、玄壶子,东汉时期卖药人,汝南术士医家费长房之师。晋代道教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283—363)所撰《神仙传·壶公》最早记载了壶公的有关传说:“壶公者,不知其姓名也 ……时汝南有费长房者,为市掾。忽见公从远方来,入市卖药,人莫识之 ……常悬一空壶于屋上,日入之后,公跳入壶中,人莫能见,唯长房楼上见之,知非常人也。”史学家范晔将1000余字的壶公传说改写为400余字的费长房传记,收载于《后汉书》卷八十二《方术列传》中:“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

悬壶卖药的壶公,不仅识药而且懂医,是一位治病疗疾的高手。由东汉至晋代100多年的民间流传中,“治病皆愈”的壶公逐渐被涂上浓重的神话色彩,从而演变成葛洪笔下的仙人形象。人们期待着仙人用壶里的灵药和高超的医术解除人世间的病痛。壶者,葫芦之谓也。葫芦不仅可以用作盛装药物的容器,而且其蔓、叶、须、花、子、壳均可入药。基于葫芦的多用、妙用,壶公卖药故事将葫芦衍生为行医卖药的职业标识,游医身挎药葫芦,药铺悬挂葫芦招幌,“悬壶济世”则成为赞美传统医药行业的专用成语。

出现壶公意象的诗词作品始见于唐代,迄至清代共有200多首。“道术曾留意,先生早击蒙。家家迎蓟子,处处识壶公。”(唐代杜甫《寄司马山人十二韵》)壶公是自采草药的卖药人,也是医道高明的医者。“采药壶公处处过,笑看金狄手摩挲。”(北宋苏轼《赠梁道人》) “晚市放歌逢郢客,春城扶病问壶公。”(明代成鹫《荅陈惟深》)

一身仙气的壶公,为诗家词人提供了极为开阔的想象空间,他们得以恣情地展现无病无灾的奇幻仙人世界。“且吟梁甫,谁管他,冶子田强。试问取,壶翁仙诀,几时传与君房。”(南宋刘克庄《汉宫春·其七·吴侍郎生日》)“归来传得壶公术,平地幻作方壶山。一壶颠倒悬药室,日暮竟入壶中间。壶中一宇天地阔,白日不夜长无端。安得相携费长房,同入壶中问大还。”(元末明初钱宰《方壶小隐》)

宋清卖药为业界树立楷模

唐代中期,京城长安药商宋清,因扶困济贫、乐善好施,名声鹊起,满城风传。元和年间,礼部员外郎柳宗元(773-819)在被贬官外放永州期间,感佩宋清的善行撰写了传记小品《宋清传》。其中写道:“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疾病疕疡者,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400多字的传记,记录了宋清为人称道的经营行为:他售卖药品童叟无欺,贫富平等,官民一视同仁,一律给予良药;对那些穷苦人、远道而来素不相识的人,赊账拿药;他从不登门要账,年终岁尾,估计赊账者无力还钱,便将积存的欠条付之一炬。

唐代中期文士李肇《唐国史补》卷中《宋清有义声》一节,亦有宋清事迹的简要记载:“宋清卖药于长安西市。朝官出入移贬,清辄卖药迎送之。贫市清药,常多折券,人有急难,倾财救之。所计所入,利亦百倍。长安言:人有义声,卖药宋清。”

宋清坚守以义为先、“其远取利”的经营之道,药肆生意越来越兴旺,为药业界树立了一个楷模。宋代以降,总共出现70多首传颂其善行义举的诗词作品。“君不见宋清市药长安西,众工就取资刀圭。疮疡疾病一皆往,所应不必黄金赍。”(北宋释道潜《赠邹医》)南宋诗人陆游崇敬这位卖药义商,先后写过5首颂赞宋清的诗:“宋清捐善药,须贾遗绨袍。”(《雨欲作步至浦口》)“宋清药券贫来积,李贺诗囊病后空。”(《衡门独立》)

楷模的影响是深远的,历朝历代有多位宋清式药商、医家在诗词中留下身影。“神功端不让思邈,古道依然如宋清。得钱卖药少取利,无钱乞药喜舍施。”(南宋谢枋得《赠何古梅学医》)“悬壶随处著芳名,共说才华过宋清。施药不分贫与富,酬金肯计重和轻。”(明代曹义《送医官致仕归金华为邵郎中正赋》)“卖药长安市,超然寄一身……曾读《宋清传》,犹嫌未绝尘。”(清代缪彤《送医士方际泰归茅山》)何古梅、邵郎中、方际泰等就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当世宋清。

本文来源:中国中医药报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24小时编辑值班电话:13888888888
备案号:京ICP备160139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