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警史档案

高擎法治利剑 护卫黑土地资源

2025-09-25 09:04:54 来源: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

黑龙江省五常市公安局营城子派出所民警走进田间地头,开展护农护秋收安全宣传。姚启 摄(资料图片) 

内蒙古:构建“制度+科技+协作”全链条保护体系

进入9月,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镇的水稻陆续成熟,田间地头处处可见丰收景象。在田埂旁,扎赉特旗公安局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辅警王海洋操控无人机缓缓升空,屏幕上清晰的耕地影像实现实时回传。

“有了‘警长+田长’巡田制度,我们定期联合村级‘田长’开展巡查,黑土地的安全又多了一层保障。”王海洋一边调整无人机航线,一边向记者介绍。这一幕正是内蒙古公安机关织密黑土地保护网的一个生动缩影。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5个盟市的52个旗县,分布着4908万亩黑土地耕地,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32%,粮食产量占比超过80%,是名副其实的“黑土粮仓”。近年来,内蒙古公安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公安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构建起“制度+科技+协作”的全链条保护体系,以公安担当全力守护黑土地安全。

四级生态警长体系筑牢责任防线

为压实责任,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党委多次专题部署黑土地保护工作,联合行政部门启动打击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专项行动,该行动已连续开展5年,形成常态化震慑。2023年,自治区公安厅党委部署“生态安全屏障守卫行动”,明确开辟生态环境、矿产资源、森林草原“三大战场”,并将打击黑土地资源犯罪成效纳入厅党委重点任务清单与年度绩效考核,以“考核指挥棒”推动责任落地。2024年,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关于加强生态警务机制建设推进公安环食药侦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构建起自治区、盟市、旗县、派出所等四级生态警长体系,为黑土地保护提供更加系统、长效的机制保障。

2021年以来,内蒙古公安环食药侦部门共侦办破坏黑土地资源刑事案件10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8名,涉案黑土地面积5700余亩。

呼伦贝尔市的黑土地面积占全区50%以上,当地公安机关创新构建“警务融合+技术支撑+协同共治”工作格局,在黑土地资源富集核心区域设立生态警务室,推行“公安民警+生态义警+网格员+行政部门人员”联合派驻模式,推动保护力量深入田间地头。截至目前,当地生态警务室已累计开展巡逻176次,排查隐患64处,受理线索33条,切实筑牢黑土地保护的第一道防线。

推动科技与黑土地保护深度融合

“过去靠脚底板巡查,效率低还有盲区。如今有了卫星遥感和无人机,黑土地上的违法犯罪行为都逃不过‘火眼金睛’。”呼伦贝尔市公安局环食药侦支队矿产资源犯罪侦查大队民警关涛指着墙上的生态安全屏障“一张图”向记者介绍。

内蒙古公安机关全面推动科技与黑土地保护深度融合,通过“专业+机制+大数据”赋能,已逐步实现从“被动接警”向“主动预警”的转变。呼伦贝尔公安机关将黑土地保护纳入当地生态保护“一张图、一张网”平台,整合林草、自然资源、农牧等部门数据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共用,同时推广无人机巡查、卫星遥感监测等方式,开展信息收集和线索比对,批量产出有效线索。

“我们还依托派出所‘两队一室’‘网格+警格’,发动林区、牧区平安义警队伍,动态掌握黑土地保护基础要素。”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环食药侦总队矿产资源犯罪侦查支队支队长赵鑫介绍。

跨区联动凝聚保护合力

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往往呈现跨区域流转特征,单一地区打击难以形成有效震慑。2024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联动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公安厅,共同签署《蒙辽吉黑四省区黑土地保护警务合作协议》。此举成功打破地域壁垒,构建起“信息互通、线索共享、联合打击”的跨区域警务协作格局,为打击跨省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提供了机制支撑。

为凝聚保护合力,内蒙古公安机关进一步强化多方联动:一方面会同行政、检法机关出台《完善和加强自然资源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意见》,有效提升打击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协作效能;另一方面联合财政厅制定《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知识产权犯罪线索举报奖励办法》,通过激励机制调动社会公众参与黑土地保护的积极性,构建警民联动保护体系。

此外,内蒙古公安机关深入开展调研,形成《黑土地保护工作建议》,并协调行政部门明确日常监管与出具认定等工作。在实践层面,全区公安机关精准划定粮食主产区、黑土分布区的基本农田执法坐标,综合运用跨区域协作、多部门联动等方式,目前已修复被破坏的黑土地450亩。

(记者 张佳良 通讯员 王丹 赵春泽)

 

辽宁:重拳打击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

初秋的辽沈大地,沃野千里,丰收在望。这片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的黑土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然而,非法采挖、盗运和破坏行为时有发生,威胁着黑土地的根基。

近年来,辽宁省公安机关创新构建了“高位统筹+科技赋能”“多元联动+全链打击”“深挖彻查+长效治理”三位一体的工作新格局,向破坏黑土地资源的犯罪行为发起凌厉攻势,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以来,全省共破获涉黑土地刑事案件3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1名,并带破涉耕地刑事案件15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2名。其中,3起案件被公安部列为督办案件,3起案件获评全国典型案件。

“高位统筹+科技赋能”破解打击难题

辽宁公安机关全面加强黑土耕地保护工作,以构建AI科技赋能的卫片执法体系等手段,积极打造创新战法。

去年6月,辽宁省公安厅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总队指挥抚顺市、县公安机关应用创新战法合成作战,成功破获一起破坏黑土地资源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

经查,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下房子村原村委会主任管某等人借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之名,于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间,在该村永久基本农田内开挖18处池塘用于水产养殖,导致原有黑土耕地遭受严重破坏,涉案面积达180亩。

科技赋能不仅显著提升了主动发现能力,也有效强化了数据导侦效能。辽宁公安机关依托相关数据平台,整合多部门数据资源,加强线索研判与串并案分析。2024年以来,他们通过智能识别系统预警线索120余条,响应速度提升60%,有力破解了黑土地资源保护中“发现难、管控难、取证难”的问题。

“多元联动+全链打击”提升治理质效

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涉及“挖、运、销、用”等环节。辽宁公安机关坚持系统观念,深化行刑衔接,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机制,构建多方参与、联动融合的防控体系,有效凝聚执法合力。

辽宁公安机关坚持“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追流向”原则,对非法开采、收购、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全方位打击。在保护耕地安全“金风”行动中,辽宁公安机关成功侦破一批大要案件。

2024年7月,抚顺市公安局侦破横跨8省14市的杨某非法采矿案,犯罪嫌疑人涉嫌非法盗采黑土泥炭。通过跨省数据共享和联合行动,专案组打掉犯罪团伙3个,查扣泥炭土1.5万立方米,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案件的侦破得益于‘多元联动’机制。”办案民警表示,“我们与交通运输部门协作,追踪运输路线;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动,查封销赃窝点,实现全链条摧毁。”

2024年以来,辽宁省公安机关组织集群战役5次,打掉犯罪团伙8个。高压态势下,涉黑土地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40%,群众举报线索增长50%。

“深挖彻查+长效治理”守住安全底线

保护黑土地是一项长期任务,辽宁公安坚持立足当前、严厉打击犯罪,同时着眼长远、推动系统治理。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他们坚持深挖彻查,全面查清违法事实、全力追缴非法所得,努力实现“查处一起、警示一片、规范一方”的综合效果。

在推动源头治理方面,辽宁公安机关结合办案情况及时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发出公安提示函,提出监管建议。2024年,他们结合《辽宁省黑土地保护条例(草案)》,积极推动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科学耕作制度,有效提升了黑土地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水平。

为健全长效机制,辽宁公安机关总结“三位一体”黑土地保护工作经验,并将其固化为制度规范,建立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形势定期分析研判机制,动态调整打击策略。同时,他们持续加强普法宣传,在重要时间节点专门设置宣传站点,向群众发放宣传材料、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切实增强群众保护黑土地资源意识。

(记者 王春雨 通讯员 邵韦嘉 马廷利)

 

哈尔滨:凝聚合力筑牢黑土地安全屏障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黑土地的重要分布区,拥有呼兰、阿城、方正等8个典型黑土区县(市),黑土地总面积达2297.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6%,占全省黑土耕地面积的14.7%。

近年来,哈尔滨市公安局主动担当、持续发力,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打击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力度,强化宣传引导,全力守护黑土地资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构筑起坚实屏障。

部门联动 拓宽线索收集渠道

盗采泥炭黑土、非法占用耕地等违法犯罪行为,曾对黑土地造成严重威胁。为有效打击此类犯罪,哈尔滨市公安局实行联合作战机制,整合环食药侦、网安等多警种力量,对网络上贩卖黑土的信息开展常态化、滚动式排查。环食药侦支队指导各分、县(市)局环食药侦大队,联合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行政执法部门,对排查出的线索依法查处。

“我们依托《黑龙江省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领域行刑衔接协作配合工作机制》及农资打假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机制,聚焦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持续强化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和联合执法。”环食药侦支队有关负责同志介绍。

工作中,哈尔滨市公安局充分发挥“一村一辅警”、“屯红警”及信息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依托河湖警长、林警长等工作机制,配合“田长”开展日常治安巡防、走村入户等基础工作,深入辖区重点区域摸排梳理情报线索。每年11月至12月秋收封冻期,严查私挖晾晒行为;3月至4月解冻期,严堵销售运输环节。在这些重点时段,结合重点区域,切实提高实地巡查频率,做到严防死守,不断拓宽线索移送渠道,让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无处遁形。

深化协作 凝聚打击犯罪合力

为构建全方位的黑土地保护格局,哈尔滨市公安局与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紧密协作,建立健全工作交接与信息互通体系,全面推动联合执法、行刑衔接、联席会议等机制落地见效。

道外分局、平房分局、呼兰分局联合行政部门,对大型花卉市场、育苗企业及基地开展常态化巡查,积极拓展线索来源,并对花土批发和零售商户加强监督检查。对工作中发现的不构成犯罪的涉黑土及耕地相关违法行为,一律反向移送至行政部门依法查处,推动压实监管责任,凝聚执法合力。

在打击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过程中,哈尔滨市公安局法制部门严格把关,从提升办案质量和打击效能出发,为黑土地案件侦办提供全流程执法保障。

哈尔滨市公安机关通过实行一系列紧密协作机制,有效破解了相关案件侦办中的诸多难题,案件办理周期平均缩短20%,执法质效显著提升。

广泛宣传 营造浓厚保护氛围

保护黑土地,不仅需要严格执法打击,更离不开全民共同参与。哈尔滨市公安局环食药侦支队指导战线各单位,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宣传活动。线下,民警深入田间地头、农村集市,悬挂宣传条幅、发放宣传单,开设“田间小课堂”,为群众解读黑土地保护法律,剖析典型案例。线上,民警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发布普法短视频和典型案例图解。

“大爷,您看这宣传单,盗挖、买卖黑土都是违法的。咱们这黑土地是种粮食的‘金疙瘩’,可不能随便挖!”今年5月,在阿城区蜚克图镇的集市上,香坊分局民警一边向村民发放宣传册,一边结合册子上的案例耐心讲解。

香坊分局、松北分局、阿城区公安局还积极鼓励群众参与黑土地保护,畅通举报渠道,并对提供有效线索的群众予以奖励。在今年的黑龙江省“5·25”黑土地保护周活动中,哈尔滨市公安机关共设置宣传展板500余块,发放宣传手册10万余份,线上宣传覆盖群众超50万人次,有效营造了全民参与保护黑土地的浓厚氛围。

(记者 冯锐 通讯员 聂茜)

 

梅河口:打防结合全力守护“黑土粮仓”

吉林梅河口,坐拥黑土沃野。近年来,吉林省梅河口市公安局坚持预防为主、打早打小、以打促防,全力守护“黑土粮仓”。2024年以来,辖区实现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零发案”,构筑起黑土地保护的坚固屏障。

高位推进,建强组织保障体系

9月10日,梅河口市公安局打击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领导小组月度工作推进会如期召开,环食药侦、刑侦、治安等多警种对近期重点工作进行梳理,并就如何提升线索摸排深度、强化证据固定效能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经常性地开展分析研讨,我们能够准确掌握各方面工作进展和当前重点任务,大家集思广益、统筹配合,努力确保工作方向不偏、力度不减。”梅河口市公安局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民警李文超说。

据了解,梅河口市公安局党委将打击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摆在突出位置谋划推进,成立专项打击整治领导小组,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打破警种壁垒,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环食药侦部门主责抓、相关部门协同抓”的攻坚格局,为精准高效打击犯罪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梅河口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赵昕晔表示:“我们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认识黑土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扛牢职责使命,健全工作机制,竭尽全力守护好这片黑土地。”

早发现快打击,全域覆盖形成震慑

“盗采黑土犯罪具有季节性强、隐蔽性高、证据易灭失等特点,给侦查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我们要在盗采行为发生前掌握线索,提前预警、以快制快,精准打击。”梅河口市公安局副局长许亚春说。

每年12月至次年3月,是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的高发期。梅河口市公安局将集中打击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活动提前至每年10月启动,其间,组织民警广泛发动群众,广辟线索来源;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密切协作,深入偏远田地,排查是否存在非法盗采迹象;强化信息研判,前移防控战线,加大对涉黑土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巡逻密度,利用无人机巡查等技术实现全域覆盖,及时精准发现、预警涉黑土地资源犯罪线索。

梅河口市公安局对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案件实行多警种协同、快速响应机制,做到发现即打击。对正在侦办的重大案件实行“一案一策”精准管理,由分管局领导逐案听取详细汇报,实时跟踪督导进展,确保每起案件查处到位、攻坚有力。

建机制管长远,凝聚强大保护合力

为从源头上铲除犯罪滋生的土壤,梅河口市公安局联合交通运管部门加强国省干道巡逻查控力度,严查可疑运输车辆;与检法机关座谈研讨,实现精准有效打击;组织民警走村串户,深入开展黑土地保护法宣传,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梅河口市公安局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支队长张锐介绍,他们紧密结合“昆仑”等系列专项行动、专项工作,将打击锋芒延伸至非法盗采泥炭黑土的全链条;同时坚持“打建结合、以打促建”,制定完善涉黑土警情分析研判、滚动摸排、专案侦办等工作规范,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交、通报反馈、联合执法等长效协作机制,依托“河湖林田长制”压实属地管理责任,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本文来源:中国警察网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24小时编辑值班电话:13888888888
备案号:京ICP备160139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