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警企共建

肩负时代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公安科技自立自强

2021-06-02 09:42:33 来源: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邵磊 冯锐 吕向蕙

  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了殷切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广大公安民警特别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遵循,把科技创新摆在公安科技发展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强化公安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努力推动公安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服务国家大局和人民群众。

自立自强

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

  公安科技在公安事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科技创新是公安工作发展的重要动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作用,是实现公安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所长于锐认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明了公安科技创新的战略定位和主攻方向。

  “作为公安科技工作者,我深感使命与责任重大。”于锐表示,要毫不动摇坚持科技兴警,践行服务公安工作、服务公共安全的宗旨,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实战导向,努力破解公安科技中的短板和“卡脖子”问题,主动谋划开展“数字警务”“智慧公安”的科研、建设与应用工作,积极投身公安科技体制改革,以更高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公安中心工作提供先进技术、系统与装备。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副主任、警务技术一级总监叶健表示,科技创新是推动公安工作发展的重要动力,必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刃而上,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将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持续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提升公安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叶健说。

  “以公安实战为导向,以一线需求为牵引,坚持投身基础前沿领域,解决领域内研究难题是公安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兼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吴松洋表示,应积极开展以创新绩效为主导的科研体系改革,以核心技术攻关为重点,构建高效运行的科研体系,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建立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有效保持科研团队的创新活力。

真抓实干

为更好服务国家人民砥砺前行

  崇尚科学、敢于创新、求真务实……在科学道路上敢于战胜艰难险阻、攀登科技高峰的精神已完全内化于公安科技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当中。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战斗力,让科学技术成为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的重要利器,是公安科技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作为在刑事科学技术战线上奋战了几十年的老同志,黑龙江省公安厅刑事技术处原正处级侦查员、高级工程师,全国著名痕迹检验专家崔道植体会很多。他认为,公安科技工作者必须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必须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开拓创新的思想观念,脚踏实地、立足本职,以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为切入口,刻苦钻研下去,定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作为一名公安刑事技术民警,我深感肩上担子之重、责任之大。”党的十九大代表,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质量监督检验处处长、警务技术二级总监田雪梅认为,可以从加强科技攻关、加快成果转化两个方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者的要求,为刑事鉴定工作提质增效奠定基础。她表示,将带领团队坚持实战导向,以刑事技术“双十计划”为抓手,将科研创新的最新成果及时应用到打击犯罪工作中,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强力支撑。

  30多年来,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警务技术二级总监刘超一直在基层从事刑事技术领域法医学研究与鉴定,带领团队围绕公安业务需求及瓶颈难题开展攻关。

  “公安行业的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等不来,唯有自立自强、自主创新,方能突破封锁和瓶颈。”刘超表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者的要求,立足一线、服务实践,不断提升攻坚克难能力,为案事件定性、侦查破案及证据审判提供科学依据,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沈阳铁路公安局警务技术二级主任李庆军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砥砺前行、奋发有为,用手中的放大镜、显微镜见微知著、拨开迷雾,为侦查办案、打击犯罪提供科学线索和可靠证据,为更好服务国家大局和人民群众不懈奋斗。

  “特别是对于危及高铁和旅客安全的‘拆’‘割’‘盗’和破坏铁路的案件,要发挥痕迹检验专业优势,综合运用缜密客观的现场分析、科学严谨的检验鉴定,深度配合刑事侦查工作深入开展,为案件侦破指明方向。”李庆军说。

育警铸剑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公安院校是孕育公安科技人才的土壤,是教育和培养公安科技人才的主阵地。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为认为,要以公安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聚焦公安实战,不断创新和完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公安院校“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重点领域、特殊区域、关键技术岗位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锤炼学术领军人物,培育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积极瞄准国家安全重大急需研发的领域,完成高水平创新成果,培育各类科研团队的专门人才,努力为公安科技高素质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要使科技创新成为人才培养的‘源头活水’,将公安科技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经验不断充实到课堂中,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史力民认为,要大力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业态与公安技术、公安学两个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以质量优先为导向的科研评估体系,支持和鼓励教师参与疑难案件研判和重大的物证鉴定工作,培养高端智库领军人才和团队,推动更多创新实践。

  “公安院校肩负的使命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在服务公安科技事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智慧警务学院公安情报教研室副教授兰月新认为,培养公安科技创新人才,核心在以人为本,关键在做到三“悟”:献身公安科技事业,为公安科技的发展奉献自己,将公安科技工作当成毕生的事业,为警铸剑、我将无我,实现思想觉悟;以国家安全战略需求为科研导向,聚焦公共安全技术领域“卡脖子”难题,刻苦钻研、忘我工作,实现难题顿悟;坚持对公安科技事业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守初心、不忘使命,革故鼎新、舍我其谁,实现人生感悟。

  (采写:中国警察网记者 邵磊 冯锐 吕向蕙)

  (中国警察网北京6月1日电)

本文来源: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邵磊 冯锐 吕向蕙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24小时编辑值班电话:13888888888
备案号:京ICP备160139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