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舞台塑造英雄 佳作致敬时代

2023-04-04 14:27:53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

https://file.ccmapp.cn/group1/M00/28/5D/rApntWQq2vCAZedsAA4ULBjgweU847.jpg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https://file.ccmapp.cn/group1/M00/28/5C/rApntmQq2xCATd3oAAJkbGZl7wA014.jpg

  ▲话剧《干字碑》

https://file.ccmapp.cn/group1/M00/28/5C/rApntmQq2zSANUhTAAHeI8E7Wn8996.jpg

  ▲京剧《红军故事》

  清明,是祭奠英烈的时节。在这样“人心自愁思”的时刻,重温那些将英雄形象立于舞台的优秀艺术作品,也是一种对他们深切怀念的方式。

  一直以来,以舞台艺术作品展现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顽强奋斗的仁人志士,建立、捍卫、建设新中国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进入新时代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以一部部人物丰满、手段创新、观众喜爱的优秀艺术作品,让英雄的崇高精神铭记于人民心中。

  正在火热进行的、汇集了代表着近10年来全国舞台艺术最高水准作品的“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中,就有不少以各时期英雄为主角的作品。

  其中,由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创排演出的昆剧《瞿秋白》,以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瞿秋白的生平事迹为题材创作;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出品的越剧《枫叶如花》,首次将“红色女特工”朱枫为革命事业舍生忘死的故事搬上越剧舞台;由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出品,辽宁芭蕾舞团、辽宁歌舞团合作打造的芭蕾舞剧《铁人》,以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全国劳动模范王进喜为原型,再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那场震惊中外的“石油大会战”和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一批石油工人,以铮铮铁骨和赤诚之心在新中国历史上树起的一座中国精神的英雄丰碑;广东省话剧院有限公司创作演出的话剧《深海》,讲述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投身核潜艇研制工作,带领我国核潜艇研发团队,呕心沥血打造国之重器的故事;哈尔滨话剧院创排的话剧《坦先生》,讲述了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与技术奠基人和引领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时代楷模”、两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从零起步,带出一支“雷达铁军”,筑就祖国海防长城的故事。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新时代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和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不断增强自我突破的勇气,在守正的基础上,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紧密结合,用更多元的艺术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这样的创新在展现英雄的舞台艺术作品中比比皆是。

  电影、歌剧、京剧……作为大家耳熟能详的英雄,江姐的故事被各种艺术形式不断演绎。有众多经典《江姐》作品在前,再创作一台川剧着实不易,即便是在故事的发生地重庆。最终,川剧《江姐》的创作者在充分吸纳“狱中八条”等党史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扎牢剧目的史学根基,深化剧目的精神意蕴,延展剧目的现实指向,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创作立场,不刻意拔高英雄人物形象,以质朴感人的细节真实展现人心人性,让江姐的内心波澜与新时代观众的感受体验同频共振、深度共情,让血肉丰满、生动鲜活的英雄形象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激发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而创作者对脍炙人口的《红梅赞》所进行的川剧戏曲化改编,更是成为全剧亮点。据统计,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1日,该剧累计已在全国巡演百余场,成为红色经典川剧大戏。

  锡剧《烛光在前》虽以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创始人、“常州三杰”之一张太雷的真实故事为原型创作,却没有正面表现党的早期领导人的丰功伟绩,也没有直接表现信仰的形成过程、捍卫信仰的慷慨激昂,而是从革命事业、崇高理想对家人的感召与引领的独特角度,写信仰的传承、薪火的赓续,在微观中彰显无私大义,于苦难亲情里散发人性的光芒,完成了对红色题材创作的一次别致而精巧的创新表达。该剧塑造了一位兼具妻子、母亲、儿媳三重身份的女性形象,从陆静华这位极其平凡又极其伟大的女性身上,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光辉,深情讴歌了为民族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贡献所有的革命先烈,处处展现出“党性光辉和人性光芒的交相辉映”。值得一提的是,该剧不以传奇性的情节取胜,也不追求悬念迭起的叙事效果,而是重在情感的层层铺陈、情绪的逐层递进,追求以情动人、以情托人、以情塑人的审美旨归。

  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推出的碗碗腔《骄杨之恋》取材于杨开慧的真实故事,从一个新女性成长史的角度,写革命的风起云涌、写命运的波澜跌宕;从对“革命”与“爱情”关系的全新呈现中,写生命的纯粹纯真、信仰的忠贞不渝;也从诗化的人物形象与舞台呈现中,完成对爱的升华与精神的礼赞。值得一提的是,导演查明哲从戏剧诗的视角架构舞台空间、完成场面调度,一方面通过转台与主视觉装置的变换,营造出多个主要事件的戏剧场景,另一方面突出现实空间与心理空间的交织,借助“骄杨之灵”的舞蹈、牺牲前与众乡亲诀别乃至倒地后再次轻吟“傻俊角”等写意化的呈现方式,多层面外化杨开慧的内心世界,让观众沿着一个至真至纯至美的心灵轨迹,充分感受情感的真挚,追求国家新生的新一代女性身上超越一切的爱与坚强。(本报记者 刘 淼 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责编:杨亚楠]

本文来源:中国文化报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24小时编辑值班电话:13888888888
备案号:京ICP备160139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