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浪费日益严重?权威报告列出“反食品浪费指南”
2020-12-25 14:33:30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 任沁沁 白阳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记者任沁沁、白阳)片面追求“上档次”,用餐“只点贵的,不选对的”;剩饭剩菜不打包;自助餐消费时超量取餐,“把花出去的钱吃回来”……这些浪费行为被全国人大常委会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组“点名”了。
在23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武维华作珍惜粮食、反对浪费情况的调研报告,分析了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粮食损失浪费情况,并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报告指出,我国餐饮浪费尚未得到根本遏制。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升级,我国餐饮业发展迅速,餐饮企业已达670万家,2019年营业收入高达4.6万亿元,餐饮浪费日益严重。食品浪费在每个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是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四节”食品浪费尤为突出。
调查问卷显示,75.1%的受访者认为消费环节浪费最严重,认为商务宴请(42.1%)、公款消费(26.7%)、学校食堂用餐(14.3%)和亲朋聚餐(11.9%)是餐饮浪费主要场景。来自中国社科院的一份调研指出,城乡婚宴酒席浪费40%以上,出生宴等各类“事件性宴聚”浪费30%左右,商务宴请浪费30%至40%,朋友聚餐浪费40%左右。
对此,报告提出了对策建议:解决餐饮浪费问题,需要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关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树立并践行绿色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公务活动管控,继续对公务消费保持高压态势,严格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以公务用餐引领社会消费文明;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不同类型企业餐厨垃圾日产生量实行监测计量,按量实行阶梯收费;支持餐饮服务单位充分利用中央厨房,加快主食配送中心和冷链配套系统建设,鼓励餐饮加工工业化和产品生产标准化。
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餐饮服务单位要科学合理设计宴席和菜单,调整菜品数量、分量,主动提供“小份”“半份”等人性化、合理化服务;要完善精细化管理措施,利用信息化手段预测就餐人数,实施动态管理;要引导消费者适量点餐、理性消费,对消费者履行提醒义务,对于明显超量的需求及时提醒,对节约的消费者给予适当奖励;建立健全餐饮质量反馈制度,减少因饭菜质量、口味因素导致的食物浪费。
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餐饮消费理念。在家中形成不挑食、不剩饭、自觉抵制铺张浪费的良好习惯;在外就餐做到科学饮食、适度点餐、节俭就餐,积极参与“光盘行动”,抵制食物浪费。
在23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武维华作珍惜粮食、反对浪费情况的调研报告,分析了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粮食损失浪费情况,并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报告指出,我国餐饮浪费尚未得到根本遏制。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升级,我国餐饮业发展迅速,餐饮企业已达670万家,2019年营业收入高达4.6万亿元,餐饮浪费日益严重。食品浪费在每个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是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四节”食品浪费尤为突出。
调查问卷显示,75.1%的受访者认为消费环节浪费最严重,认为商务宴请(42.1%)、公款消费(26.7%)、学校食堂用餐(14.3%)和亲朋聚餐(11.9%)是餐饮浪费主要场景。来自中国社科院的一份调研指出,城乡婚宴酒席浪费40%以上,出生宴等各类“事件性宴聚”浪费30%左右,商务宴请浪费30%至40%,朋友聚餐浪费40%左右。
对此,报告提出了对策建议:解决餐饮浪费问题,需要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关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树立并践行绿色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公务活动管控,继续对公务消费保持高压态势,严格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以公务用餐引领社会消费文明;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不同类型企业餐厨垃圾日产生量实行监测计量,按量实行阶梯收费;支持餐饮服务单位充分利用中央厨房,加快主食配送中心和冷链配套系统建设,鼓励餐饮加工工业化和产品生产标准化。
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餐饮服务单位要科学合理设计宴席和菜单,调整菜品数量、分量,主动提供“小份”“半份”等人性化、合理化服务;要完善精细化管理措施,利用信息化手段预测就餐人数,实施动态管理;要引导消费者适量点餐、理性消费,对消费者履行提醒义务,对于明显超量的需求及时提醒,对节约的消费者给予适当奖励;建立健全餐饮质量反馈制度,减少因饭菜质量、口味因素导致的食物浪费。
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餐饮消费理念。在家中形成不挑食、不剩饭、自觉抵制铺张浪费的良好习惯;在外就餐做到科学饮食、适度点餐、节俭就餐,积极参与“光盘行动”,抵制食物浪费。
本文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 任沁沁 白阳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阅读
- 2023-05-15传承木刻艺术 绽放木刻魅力
- 2023-05-12砂壶尚黑!袁野黑紫砂器作品展在京举办
- 2023-05-11传统文化为城市游“加分”
- 2023-05-10唐装汉服轻舞 激活文旅融合新活力
- 2023-05-09遥远的脚步声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