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积极适应“AI批改作文”的潮流

2019-10-18 16:57:22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张焱
  【文化评析】 
  近日,有媒体报道国内外教育系统都开始把AI打分应用在作文打分上,仅国内就已经有超过1.2亿人次被AI批改过作文。这引发了人们一连串的质疑。
  质疑者认为,汉语博大精深,华夏五千年文明光辉灿烂,而学生每一篇用心去写的文章却被没有感情的机器去评阅,其中的错别字、语法、句式可能会被死板地点评出来,学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该如何评判?中华文字的奥妙和情怀如何评判?
  这种认识有一定道理,却可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据笔者了解,目前AI改作文,主要运用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写作者上,比如中国人学英语,或者母语是英语者学习中文。
  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反复练习,而最难练习的是写作能力。众所周知,作文批改的人力成本非常高,不仅费时,而且对批改者专业素养有要求,这就在提高写作能力方面形成了巨大的教育鸿沟。
  而致力于学习外语的人工智能批改不仅及时、成本低廉,而且可以得到持续的、积极的反馈,对于外语学习者形成很大的帮助,而这种批改没有地理空间的限制,被批改作业的人可能散布于各地,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工作中得到部分解脱,能够集中精力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种改变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今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致信祝贺,他在贺信中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
  文章千古事。外语学习中,作文的功能一方面是提高语言能力,包括单词、语法等,另一方面是语义和旨趣的训练,作文的内容切题与否、篇章结构是否完整、逻辑是否顺畅甚至作者的想象力、文学素养都与之密切相关。而后者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很难做到,这也是其受到最多质疑之处,因而也是需要后期人工介入的地方。教师在此可以针对作文的写作情况,如共性和薄弱点、用词、立意、连贯、得体与否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批改,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做参考。
  在不同语言的互译中,“信、达、雅”是一个通用的标准。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AI批改作文,“信”是最好实现的,而“达”“雅”更多涉及人为的标准,需要教师的进一步介入。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不是接受与不接受的问题,而是如何顺势而为的问题。教育的育人试错成本很高,因而谨慎发挥人工智能与教师各自的特长,使学生得到最大的益处,方为我们面对新技术时的正确态度。
  (作者:张焱,系媒体评论员)
 
 

本文来源:光明日报责任编辑:张焱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24小时编辑值班电话:13888888888
备案号:京ICP备160139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