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绑住了老师的手脚
2019-08-20 11:07:2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夏鹏翔
【教育透视】
编者按:
三周前,本版聚焦高中班主任兰会云率领11名高三毕业生千里骑行的“壮举”,探讨这样的“最后一课”究竟“讲”了什么。今天,我们从“千里骑行”的事件中走出来,希望静下心来思考更多:为什么教师在本属正常的教育活动中越来越束手束脚?哪些桎梏阻碍着一些本该有的教育责任得以实现?该怎样为教师减压?
作者:夏鹏翔(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
今年6月,兰会云老师带领刚刚结束高考的11名高中生骑行1800公里的事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这样被点赞却少有的教学活动,带给社会和教育界的思考是非常深刻的。
1.承担风险的教学活动,有意义更有压力
毋庸置疑,带领学生户外出游,是需要教师和学校承担较高风险的一类教学活动。其中既有来自安全健康方面的担心,更有潜在的责任担当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是退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直面克服、勇担责任?这的确是考验组织实施这类教学活动的教师和学校的问题。因为,事关学校声誉、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而为了孩子们的成长敢于担当这种风险的老师,也明确了他作为教师的责任选择。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各界对于这样的责任选择,大抵发出了两个声音,一个是赞扬一个是感叹。赞扬是出于它所代表的教育意义,感叹则源于随之而来的压力。教育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动态教学活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就要付诸实践,否则,何谈学习的收获与快乐!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教育却无暇课堂以外的实践性的教与学,不少家长也将其视为不务正业。在这种状况下,能够主动组织这样的户外实践活动,就愈发难能可贵。好的教育一定是知行合一的,学思结合的教学活动也会让孩子们收获愉悦,效果更佳。
但是,这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无疑又是承担着很大压力的。因为风险的确太大了。特别是在家长的操心、宠爱中长大的孩子,大多没有经受过吃苦锻炼,任一安全事故的出现都会把学校和老师推上风口浪尖。因此,曾经极为普遍的社会实践类教学活动、勤工俭学活动在整个教育界才越来越鲜见,越来越让教师们望而却步。究其原因,不是老师们认识不到学习不能只“宅”在教室,不懂得培养学生意志、合作、交流等各方面的能力必须走向远方,不愿意身体力行地教书育人,不能够在高中生身强力壮、激情四射、行动力强的时候,带领他们挑战自我、磨炼意志、学会成长。而的确是因为这样做,所直面的压力和潜在的风险太大了。
2.压力和风险,绑住教师手脚
骑行,并非新鲜也不是多么遥不可及,但为什么老师带领学生骑行就成了冒险呢?这种声音实际上反映了一个问题,即教师不敢放手做教育,因为有新意的教育总是伴随着不安。那么,束缚教师手脚的原因是什么?除去众所周知的家长看重学生安全和考试成绩、学校偏重升学率、外部评价标准单一化等老生常谈、人所尽知的原因外,我认为还有以下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市场化因素冲击教育观和社会心态。从历史文化的层面上看,我国自古就有尊师的理念。荀子尤其重视教师的作用,正所谓“化性起伪”“涂之人皆可以为禹”,他提倡“天地君亲师”,将教师的地位与天地、天子和父母平起平坐,开启了我国尊师重道的风气。除去重视师道,古人还给了教师严格施教的特权,谓之为“教不严、师之惰”。这是教师赖以严格施教的强大的文化土壤。而近年来,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在仍然一致争取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社会心态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抱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类似于经济契约关系的观点大有人在。而在外部的冲击下,一小部分教育者的理念和目标也开始出现些微波动:没有耐心做课堂教育,反而热衷于补课。这样的社会风气,蚕食着曾经单纯的教育关系,消磨了教育的人文性渐渐背离了教育的初衷,传统的尊师重教的风气也开始淡漠。这种教育观和社会心态,多多少少在侵蚀为人师者的责任意志和主动意志。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不再单纯的教育关系,催生也反映出当前制约教育主动作为的社会风气问题和家长素质问题。目前,一些家长对于学校和教师的态度,常常表现为“对立大于尊重,纷争多于商议”,极少数家长纠缠老师,甚至打闹、告状、起诉,以至于一线教师无法正常开展教育教学。而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家长过于纵容娇惯孩子,事事迁就、时时维护,不以为然地挑战学校、教师的教育权威,甚至视为理所当然。这虽不是普遍的社会风习,但时不时发生的纠纷事件却一方面削弱了学校、教师的施教意愿和能力,另一方面更暗示也波及整体的社会情绪,会在不知不觉中又一次束缚教师的手脚。过多地强调学生的权利而不落实受教育的义务和应遵守的规则,却经常质疑教育者的教学管理的权威,这类行为极大地妨碍了教师各种教育主动性的发挥,也成为目前教师不敢放手做教育的直接原因之一。社会风气有此弊端,教育行政缺少强力支撑更影响到教育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当纠纷出现时,出于尽快解决问题、不扩大问题负面影响的动机,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多或少出现了不能强力作为的情况,一味屈从于某些家长的过分要求和潜在的舆论压力,使得学校或者教师个体处于弱势地位。这既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更成为一道看不见的绑住了教师手脚的绳索。如此,教师渐渐地就安于选择程式化、不冒险的教学活动,为求安全而放弃了创新,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放弃了教育。当然,社会正能量还是占上风,近期,一句“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让一些一线教师所受的委屈得以释放,给学校教育、一线教师莫大的安慰。这当然也对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一些新要求,需要更合理合法地行使教育管理的权力。
3.为教师减压,释放教育者的教学空间
法律赋予了教师各种权利。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33条规定:“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7条则规定: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等权利。这些条款为教师施教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是为减轻教师责任负担、保护教师权益的第一道铜墙。
学校要更加积极作为,支撑教师教学主动性。目前,教师的教育活动还处于如履薄冰的状态,而为了保证教师实施主动型教育活动,学校应该给予教师足够的支持。这种支持并非是跟在“骑行”活动后边的安全保障车,而是更多由学校承担责任、以学校的名义组织学生参与更多实践性课程,以免除教师个体所承担的太大责任压力。老师个人为学生购买保险、承担学生安全责任,这是非常不妥也是不该发生的事情。因为,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理应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师松绑,成为教师创新教育的大本营和强有力的支持者。笔者曾参访的日本一些小学,历来就重视学生走出校门、接近自然的教学活动。每年,这些学校会安排学生到校外集训设施进行“亲近大自然”的集体活动:三、四年级学生登山越野、采集标本、观察地质,五、六年级学生在老师的监护下还要完成1000米游泳。这样,教师个人的行为成为学校的行为,教育力度更大,教育效果也就更好。
地方行政部门要形成教育合力。地方的教育管理应该将封闭的、内敛型的“管”转而为开放的、与教育一线一体化的“理”,特别是要主动承担起对家长的教育责任。可以以社区为中心,开展提升家长教育素质的全面的社会教育。目前发生的教育问题,其实不少责任出自家长。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第一阶段的教育。但是,有没有谁意识到家长的教育素质现状呢?他们是否有能力独立做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势必会影响孩子的三观,最后波及到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整体。因此,对家长的教育迫在眉睫。那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就有必要与学校联手,紧紧抓住家长教育这块阵地,积极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纠正其错误的教育观念,为学校教育减压,为教师教学减压。每个家长都是关心自己孩子的,每个家长做好了自己也就带动了孩子。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家校形成合力。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20日 15版)
本文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责任编辑:夏鹏翔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阅读
- 2023-05-15传承木刻艺术 绽放木刻魅力
- 2023-05-12砂壶尚黑!袁野黑紫砂器作品展在京举办
- 2023-05-11传统文化为城市游“加分”
- 2023-05-10唐装汉服轻舞 激活文旅融合新活力
- 2023-05-09遥远的脚步声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