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家王健“回家”首秀登台上交音乐厅
记者 姜方
从上海走出去的著名大提琴家王健回家了。在春暖花开的上海,王健的日程表好比当下音乐圈“顶流”,而在排满的行程和密密麻麻的采访中,他最看重的三件事是——昨晚携手儿时挚友余隆执棒的上海交响乐团,以海顿、德沃夏克的两首协奏曲回馈家乡的乐迷;4月28日将亮相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携手钢琴家薛颖佳献演贝多芬、德彪西与肖邦的大提琴名作;还有就是回到阔别已久的母校上海音乐学院,出任上音管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站上讲台为中国培养更多未来的音乐人才。
说起如此多层次的回归动作,王健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表达了内心的感触。“如果是30年前,音乐家回国发展很难找到工作和演出空间;而现在的中国,有着硬件一流的音乐场馆,有着蓬勃发展的古典音乐市场,还有很多优秀的演出运营与经纪机构……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在国外的华人音乐家,甚至是外籍音乐家来中国、来上海发展。”
王健这次回国发展后的音乐会首秀,为何选择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这是因为双方在多年来的发展路程中曾彼此见证——从1981年孩提时期首次与乐队合作,到1992年担任上海交响乐团首次欧洲巡演的独奏家,再到2009年成为乐团音乐季的首位驻团艺术家,有太多太多极具意义的瞬间,都是王健和上海交响乐团一起经历的。也难怪王健会表示,“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给我充足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在我很小的时候,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所在地是游泳池,天冷的时候我就来这儿冬泳。几十年时间过去,我有幸见证了上海的发展、中国的崛起,看到这支代表上海的交响乐团,有了属于自己的专业音乐厅。”王健的思绪回到了1981年的六一儿童节,彼时就读于上音附小的王健,与上海交响乐团在黄贻钧指挥下首次合作,演出圣-桑的《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当时我12岁,那是我第一次与专业的交响乐团合作,交响乐团发出的声音像是巨大的海浪,而自己手里的大提琴像是一艘小船,觉得很过瘾。”
1992年,上海交响乐团首度欧洲巡演,王健以独奏家的身份随行,向海外的乐迷演绎了肖斯塔科维奇的大提琴协奏曲。在那次巡演中,王健和上海交响的成员们打成一片,发生了不少有意思的旅途趣事。时间又来到了2014年,当时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开幕音乐会原定于晚上7点半在浦东双辉广场举行,由余隆执棒上海交响乐团,曲目中有王健演奏《洛可可变奏曲》。最终,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让这场开幕音乐会的演出地点,临时转场至当时尚在试运营、还没有向公众正式开放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以这样的方式亮出了新厅第一声。“我还记得,上海交响乐团的组织和应变能力非常强,团方用大巴把所有的观众转移到了新厅,座位也是随机的,那场音乐会的气氛,就像大家在参加派对一样。”王健回忆说。
2023年的春天,王健再次与上海交响乐团携手,昨晚上演了一台全部与大提琴有关的音乐会。“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音乐色彩很浓厚,而海顿的《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音乐色彩清淡一些,风格更加古典,两首作品放在一起演绎,可以形成对比。”王健介绍,除了这两首大提琴协奏曲,曲目还有海特尔·维拉-洛博斯的《巴西巴赫风第一号》(第一乐章:引子—恩博拉达),这是上交11把大提琴欢迎王健回家的礼物;而尤利乌斯·克伦格尔的《圣歌》(作品57),则是王健加入其中,成为上海交响乐团大提琴声部的“第12把大提琴”,这样的合作方式对双方来说都很难得。
对于未来的古典音乐演出市场,王健有自己的期待。“近年来,我发现国内的听众越来越喜欢听室内乐演出,大家的音乐审美也越来越有所提升,希望以后我可以有机会演奏更多大家没有听过的室内乐作品,让室内乐在更多城市获得听众的欢迎。”
[责任编辑: 张晓荣 ]
本文来源: 文汇报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2023-05-15让经典旋律成为与世界对话的语言(创作者谈)
- 2023-05-12纽约中小学生探秘百老汇 感受音乐剧舞台魅力
- 2023-05-11首届天津音乐节正式开票
- 2023-05-10民族器乐童话剧《神笔马良》在京首演
- 2023-05-09倾听普洱澜沧天籁:大师经典作品爵士音乐会将于5月14日在上海开演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