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葫芦头”高汤熬就,回味无穷
2020-11-12 14:57:48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解放日报
不记得是哪一年的春晚,上演了小品《一个钱包》。同样是“捡到钱包—物归原主”的情节,北京、上海、西安三地市民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应对。北京人的热心大气,上海人的精明细致,陕西人的纯朴憨厚,让人了然于心,又回味无穷。尤其西安分会场的演绎,“我要拿了这钱,我成什么人了?”当失主从钱包里抽出一张当作酬谢时,大爷一句话,将陕西人的质朴、忠厚尽展无余。而就在近日,入选“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的话剧《长安第二碗》,又让大家看到了恪守本分、不贪虚荣、但求心安的西安人。
说到西安,让人联想起的东西有很多,除了最负盛名的羊肉泡馍之外,还有猪肚肠熬汤的葫芦头泡馍。《长安第二碗》说的正是一家葫芦头泡馍馆的故事。1978年的寒冬,看着终日食不果腹的七个儿女,秦存根夫妇一咬牙,炖上一大锅猪大肠,称来5斤多的面做出大锅盔,打算让娃娃们敞开肚皮吃顿饱饭。可谁承想,当按着长幼顺序“大刀阔斧”的分锅盔仪式才进行到一半,懂事的娃娃们便发现,分到最后,能留给爸妈的将所剩无几。忍着饥肠辘辘,一家人几番谦让,最后娃娃们遵从了爸妈的分配方案,却每人都从自己分到的锅盔里掰出一块给爸妈。看着桌上孩子们掰下的一块块锅盔,秦存根的感动中满是无奈。“让你们吃上饱饭,每一个人垒一个窝”成了秦存根一辈子的奔头。翻出父亲留下的“长安第一碗”招牌,拿刀一横,秦存根开起了“长安第二碗”。
十年一瞬,从1978年至1988年,再到1998年—2008年—2018年,字幕中的时间提示十年一变,“长安第二碗”从最初的牛毛毡不断升级到仿唐大厦,从一家开出三家;大宝带着腰伤下岗,在父亲的帮助下成了分店老板,勤恳经营;参军的二宝负伤退役,面对“官倒”痛心愤恨,却在听闻煤气爆炸后毫不犹豫奔赴现场救援、献身火海;不愿随波逐流的四宝,婚变离家,扎根沙漠,终成院士;眼见着老六从处级到局级、好烟好酒往家提,秦存根却不感冒,始终以“铁蛋”给儿子敲警钟;半生跟着花朝阳投机取巧的五宝,人到中年开始反省,洗心革面,也成了另一家分店老板;戏唱得好好的七妹,一度敲着架子鼓、唱着《一无所有》四处走穴,到底还是唱回了秦腔。迎来送往间,自行车变成了小电驴,飞机、高铁跟着挂到嘴边;花朝阳的手里从大哥大变成了智能电话,惠顾生意的食客们衣着越来越时髦。换场音乐从港台歌曲《甜蜜蜜》《潇洒走一回》,到内地摇滚《飞得更高》,从奥运主题歌《我和你》到网红曲《西安人的歌》,而每次开场的西安报话大楼《东方红》却从来不变;“长安第二碗”的招牌越来越亮,店内的圆桌一圈一圈往外加大,桌面上一道道圆形的接痕恰似年轮,见证着“长安第二碗”的兴盛,也见证着秦存根一大家子的生活与奋斗,更见证着改革开放大潮下时代的变迁。
正所谓猜得到开头猜不到结局,因为分锅盔而决心开店的秦存根,靠着“葫芦头”的40年营生终于达成心愿,给每一个“葫芦娃”垒好了窝,一家人终于可以住在一处。
本以为故事即将圆满,却不料,这倔老头没给自己和老伴垒一套,只打算守着店里吃住。“葫芦娃”们自然是不同意的,但要给爸妈一套,也就意味着兄弟姐妹们之间会少一套。于是,被大宝媳妇儿总结为“挤矮子”的分房成了剧中的压轴好戏。听得儿女们将几十年同甘共苦、为店铺殚精竭虑的养子视为下人,将曾守着瘫痪在床的二哥不离不弃直至康复的二嫂视作外人,将扎根沙漠、尚未回家的四哥直接出局,秦存根怒了!盛怒!经历过40年风雨艰辛的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心痛。看着这群根本不缺房的儿女们为了房而费尽心机,甚至无视亲情、泯灭良心,秦存根气得一盆水浇灭了那煨了40年老汤的灶火,也浇醒了被利欲熏心的娃儿们。
剧终时,秦老头拿出的神秘木盒,吊足了“葫芦娃”们的胃口,当然也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当他从木盒中捧出40年前“葫芦娃”们忍着饿省下的锅盔,一颗“催泪弹”炸得台上台下一片泪花。是啊,40年变迁,付出血汗奋斗拼搏挣来了好日子,不能忘了自己是谁,丢了最初的本心。
走出剧场,感触良多。不得不佩服编剧陈彦、导演查明哲,两人的二度合作再一次将秦地风土、秦人个性、秦声气韵展现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也由衷赞赏西安话剧院的眼光,在近年各地文艺院团贪好大题材、大人物的潮势下,看得到小人物小事件,并用观众最易产生共鸣的角度和方式“以小见大”,实为如今难得的、名副其实的“接地气”。细品这碗“葫芦头”,高汤熬就,百味杂陈,回味无穷。(徐乐娜)
说到西安,让人联想起的东西有很多,除了最负盛名的羊肉泡馍之外,还有猪肚肠熬汤的葫芦头泡馍。《长安第二碗》说的正是一家葫芦头泡馍馆的故事。1978年的寒冬,看着终日食不果腹的七个儿女,秦存根夫妇一咬牙,炖上一大锅猪大肠,称来5斤多的面做出大锅盔,打算让娃娃们敞开肚皮吃顿饱饭。可谁承想,当按着长幼顺序“大刀阔斧”的分锅盔仪式才进行到一半,懂事的娃娃们便发现,分到最后,能留给爸妈的将所剩无几。忍着饥肠辘辘,一家人几番谦让,最后娃娃们遵从了爸妈的分配方案,却每人都从自己分到的锅盔里掰出一块给爸妈。看着桌上孩子们掰下的一块块锅盔,秦存根的感动中满是无奈。“让你们吃上饱饭,每一个人垒一个窝”成了秦存根一辈子的奔头。翻出父亲留下的“长安第一碗”招牌,拿刀一横,秦存根开起了“长安第二碗”。
十年一瞬,从1978年至1988年,再到1998年—2008年—2018年,字幕中的时间提示十年一变,“长安第二碗”从最初的牛毛毡不断升级到仿唐大厦,从一家开出三家;大宝带着腰伤下岗,在父亲的帮助下成了分店老板,勤恳经营;参军的二宝负伤退役,面对“官倒”痛心愤恨,却在听闻煤气爆炸后毫不犹豫奔赴现场救援、献身火海;不愿随波逐流的四宝,婚变离家,扎根沙漠,终成院士;眼见着老六从处级到局级、好烟好酒往家提,秦存根却不感冒,始终以“铁蛋”给儿子敲警钟;半生跟着花朝阳投机取巧的五宝,人到中年开始反省,洗心革面,也成了另一家分店老板;戏唱得好好的七妹,一度敲着架子鼓、唱着《一无所有》四处走穴,到底还是唱回了秦腔。迎来送往间,自行车变成了小电驴,飞机、高铁跟着挂到嘴边;花朝阳的手里从大哥大变成了智能电话,惠顾生意的食客们衣着越来越时髦。换场音乐从港台歌曲《甜蜜蜜》《潇洒走一回》,到内地摇滚《飞得更高》,从奥运主题歌《我和你》到网红曲《西安人的歌》,而每次开场的西安报话大楼《东方红》却从来不变;“长安第二碗”的招牌越来越亮,店内的圆桌一圈一圈往外加大,桌面上一道道圆形的接痕恰似年轮,见证着“长安第二碗”的兴盛,也见证着秦存根一大家子的生活与奋斗,更见证着改革开放大潮下时代的变迁。
正所谓猜得到开头猜不到结局,因为分锅盔而决心开店的秦存根,靠着“葫芦头”的40年营生终于达成心愿,给每一个“葫芦娃”垒好了窝,一家人终于可以住在一处。
本以为故事即将圆满,却不料,这倔老头没给自己和老伴垒一套,只打算守着店里吃住。“葫芦娃”们自然是不同意的,但要给爸妈一套,也就意味着兄弟姐妹们之间会少一套。于是,被大宝媳妇儿总结为“挤矮子”的分房成了剧中的压轴好戏。听得儿女们将几十年同甘共苦、为店铺殚精竭虑的养子视为下人,将曾守着瘫痪在床的二哥不离不弃直至康复的二嫂视作外人,将扎根沙漠、尚未回家的四哥直接出局,秦存根怒了!盛怒!经历过40年风雨艰辛的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心痛。看着这群根本不缺房的儿女们为了房而费尽心机,甚至无视亲情、泯灭良心,秦存根气得一盆水浇灭了那煨了40年老汤的灶火,也浇醒了被利欲熏心的娃儿们。
剧终时,秦老头拿出的神秘木盒,吊足了“葫芦娃”们的胃口,当然也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当他从木盒中捧出40年前“葫芦娃”们忍着饿省下的锅盔,一颗“催泪弹”炸得台上台下一片泪花。是啊,40年变迁,付出血汗奋斗拼搏挣来了好日子,不能忘了自己是谁,丢了最初的本心。
走出剧场,感触良多。不得不佩服编剧陈彦、导演查明哲,两人的二度合作再一次将秦地风土、秦人个性、秦声气韵展现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也由衷赞赏西安话剧院的眼光,在近年各地文艺院团贪好大题材、大人物的潮势下,看得到小人物小事件,并用观众最易产生共鸣的角度和方式“以小见大”,实为如今难得的、名副其实的“接地气”。细品这碗“葫芦头”,高汤熬就,百味杂陈,回味无穷。(徐乐娜)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责任编辑:解放日报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阅读
- 2023-05-15让经典旋律成为与世界对话的语言(创作者谈)
- 2023-05-12纽约中小学生探秘百老汇 感受音乐剧舞台魅力
- 2023-05-11首届天津音乐节正式开票
- 2023-05-10民族器乐童话剧《神笔马良》在京首演
- 2023-05-09倾听普洱澜沧天籁:大师经典作品爵士音乐会将于5月14日在上海开演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