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乐曲,从心灵流淌(经典流芳)
2020-06-28 09:45:20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屈 佩
莫斯科西北约90公里处,有一座小城名叫克林,市郊茂密的树林中,一座不起眼的两层小楼坐落其间。这里是俄罗斯伟大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的故居,百年来吸引着无数音乐爱好者到访驻足。每年的柴可夫斯基诞辰纪念日,都会有一位当代杰出音乐家,弹奏故居的钢琴,演奏他的作品,向他表示敬意。
“我从小就在旷野中长大,被俄罗斯民间音乐之美深深吸引”
1840年,柴可夫斯基出生在俄罗斯工业小镇沃特金斯克,那里风景迷人、远离喧嚣。柴可夫斯基的兄弟姐妹们,从小受到父母的悉心教导,生活温馨宁静。柴可夫斯基时常聆听母亲弹奏钢琴,陶醉在俄罗斯民众口耳相传的歌谣里。5岁时,父母就为他请来了专业钢琴老师授课。
柴可夫斯基天生敏感细腻,对音乐有着独特的领悟力。在与友人的书信中,他曾这样写道:“我从小就在旷野中长大,被俄罗斯民间音乐之美深深吸引。”家人给了他无私的爱,大自然激发着他灵敏的感知力,耳濡目染的民间音乐和专业钢琴训练,则赋予他丰富的音乐滋养。
有一回,家里举办一场家庭聚会,大家一起弹钢琴、听音乐。起初,小柴可夫斯基玩得很开心。聚会快结束时,他突然消失了。当家庭教师找到他的时候,他正一个人躲在床上,流着眼泪,无比激动地自语:“这音乐!这音乐!它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它就在这里!”其实,那时周围乐声已然停歇。
或许,从童年开始,柴可夫斯基即被天才般的灵感追逐,终其一生试图捕捉和呈现这些稍纵即逝的瞬间。
10岁时,柴可夫斯基遵从家人建议,远赴圣彼得堡学习法律。但他对法律毫无兴趣,所有业余时间都用于阅读音乐书籍、跑去剧院欣赏歌剧和芭蕾。音符一直在柴可夫斯基的脑海里流淌、翻涌。一次,在欣赏完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之后,他给父亲写信,其中写道:“我崇拜莫扎特,我要将生命献给音乐。”
从法律学校毕业后,柴可夫斯基进入司法部工作,一年多以后便辞职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刻苦学习的柴可夫斯基,尽情地挥洒天赋。他那与生俱来的旋律感,得到了老师的赏识。于是,他开始尝试创作。《圆形剧场中的罗马人》《大雷雨》等作品,便创作于这一时期。他还在毕业作品中为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配曲。
“灵感这位客人不喜欢造访懈怠的人们”
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后,柴可夫斯基被举荐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其间,他翻译音乐著作,编写声乐教科书,资助有天赋的贫寒学子。柴可夫斯基是位作曲家,亦是一位音乐教育家。
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他辛勤创作,尝试各种音乐体裁。故居博物馆里,保存着作曲家当年的手稿。“灵感这位客人不喜欢造访懈怠的人们。”柴可夫斯基一直秉持这样的观念。从手稿上略显凌乱的笔迹、反复修改的痕迹中,仿佛可以管窥作曲家倾心投入创作的历程。在音乐学院,柴可夫斯基最爱待在自己的小屋,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支笔,几张纸,从容记录灵感迸发的瞬间。他说,创作要有感而发,心灵感动了,震动了,才能产生好作品。好的乐曲,是从心灵流淌出来的。
1871年,柴可夫斯基完成了《第一弦乐四重奏》,其中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深受世人钟爱,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也对此曲赞美不已。有一回,柴可夫斯基旅居在乌克兰的妹妹家,偶然听到泥瓦匠工人的歌声,那新奇优美的曲调深深吸引着他,从而成就了这一乐章。
柴可夫斯基善于在创作中融入民间元素。街头艺人的弹唱、农民哼唱的小调,都被记录并吸收到作品中。在他看来,它们源于生活、内容淳朴、曲调自然,极富魅力和感染力。同时,柴可夫斯基又极具创新意识,无论在创作理念上,还是在乐曲配器上都敢于大胆尝试。
1875年,柴可夫斯基开始为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谱曲,着力以全新的创作理念,突出舞剧中音乐的独立意义。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也是柴可夫斯基在歌剧创作上的突破之作。普希金笔下充满诗意的故事触动了他,让他决心创作一部不同于意大利歌剧的作品,抒发普通人的生命感受。
“我想到的不仅仅是手里正写的这几行乐谱,心里还装着整个俄罗斯音乐”
1877年,37岁的柴可夫斯基踏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妻子无法感知他的音乐世界,他也无法全神贯注地创作。他为此痛苦不堪,选择去日内瓦湖畔的一座小城独居。
故居博物馆里,保存着柴可夫斯基的旅行箱。1878年,柴可夫斯基离开莫斯科,之后的很多日子都与这只旅行箱相伴。旅途中的孤独、疲惫、徘徊、挣扎,将柴可夫斯基的创作推向了高峰。“我还没完成能做的十分之一,希望全力以赴。”柴可夫斯基接连创作了《曼弗雷德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睡美人》等经典佳作,逐渐蜚声世界。
为了发展俄罗斯音乐事业,年近半百的柴可夫斯基,又拿起指挥棒,到欧洲、到北美,向世界介绍俄罗斯音乐,邀请知名音乐家到俄罗斯交流演出。“我想到的不仅仅是手里正写的这几行乐谱,心里还装着整个俄罗斯音乐。”他说。
1893年,柴可夫斯基创作了《悲怆交响曲》。作曲家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倾注于这部作品。优美的旋律、饱满的编排、精巧的管弦乐法、悲怆的情绪,演绎了他对人生的深刻领悟。遗憾的是,《悲怆交响曲》首演几天后,柴可夫斯基便与世长辞。
柴可夫斯基说过,音乐是上天给予人类的伟大礼物。柴可夫斯基以罕见的音乐才华和孜孜不倦的努力,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为世人留下弥足珍贵的礼物。屈 佩
“我从小就在旷野中长大,被俄罗斯民间音乐之美深深吸引”
1840年,柴可夫斯基出生在俄罗斯工业小镇沃特金斯克,那里风景迷人、远离喧嚣。柴可夫斯基的兄弟姐妹们,从小受到父母的悉心教导,生活温馨宁静。柴可夫斯基时常聆听母亲弹奏钢琴,陶醉在俄罗斯民众口耳相传的歌谣里。5岁时,父母就为他请来了专业钢琴老师授课。
柴可夫斯基天生敏感细腻,对音乐有着独特的领悟力。在与友人的书信中,他曾这样写道:“我从小就在旷野中长大,被俄罗斯民间音乐之美深深吸引。”家人给了他无私的爱,大自然激发着他灵敏的感知力,耳濡目染的民间音乐和专业钢琴训练,则赋予他丰富的音乐滋养。
有一回,家里举办一场家庭聚会,大家一起弹钢琴、听音乐。起初,小柴可夫斯基玩得很开心。聚会快结束时,他突然消失了。当家庭教师找到他的时候,他正一个人躲在床上,流着眼泪,无比激动地自语:“这音乐!这音乐!它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它就在这里!”其实,那时周围乐声已然停歇。
或许,从童年开始,柴可夫斯基即被天才般的灵感追逐,终其一生试图捕捉和呈现这些稍纵即逝的瞬间。
10岁时,柴可夫斯基遵从家人建议,远赴圣彼得堡学习法律。但他对法律毫无兴趣,所有业余时间都用于阅读音乐书籍、跑去剧院欣赏歌剧和芭蕾。音符一直在柴可夫斯基的脑海里流淌、翻涌。一次,在欣赏完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之后,他给父亲写信,其中写道:“我崇拜莫扎特,我要将生命献给音乐。”
从法律学校毕业后,柴可夫斯基进入司法部工作,一年多以后便辞职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刻苦学习的柴可夫斯基,尽情地挥洒天赋。他那与生俱来的旋律感,得到了老师的赏识。于是,他开始尝试创作。《圆形剧场中的罗马人》《大雷雨》等作品,便创作于这一时期。他还在毕业作品中为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配曲。
“灵感这位客人不喜欢造访懈怠的人们”
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后,柴可夫斯基被举荐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其间,他翻译音乐著作,编写声乐教科书,资助有天赋的贫寒学子。柴可夫斯基是位作曲家,亦是一位音乐教育家。
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他辛勤创作,尝试各种音乐体裁。故居博物馆里,保存着作曲家当年的手稿。“灵感这位客人不喜欢造访懈怠的人们。”柴可夫斯基一直秉持这样的观念。从手稿上略显凌乱的笔迹、反复修改的痕迹中,仿佛可以管窥作曲家倾心投入创作的历程。在音乐学院,柴可夫斯基最爱待在自己的小屋,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支笔,几张纸,从容记录灵感迸发的瞬间。他说,创作要有感而发,心灵感动了,震动了,才能产生好作品。好的乐曲,是从心灵流淌出来的。
1871年,柴可夫斯基完成了《第一弦乐四重奏》,其中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深受世人钟爱,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也对此曲赞美不已。有一回,柴可夫斯基旅居在乌克兰的妹妹家,偶然听到泥瓦匠工人的歌声,那新奇优美的曲调深深吸引着他,从而成就了这一乐章。
柴可夫斯基善于在创作中融入民间元素。街头艺人的弹唱、农民哼唱的小调,都被记录并吸收到作品中。在他看来,它们源于生活、内容淳朴、曲调自然,极富魅力和感染力。同时,柴可夫斯基又极具创新意识,无论在创作理念上,还是在乐曲配器上都敢于大胆尝试。
1875年,柴可夫斯基开始为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谱曲,着力以全新的创作理念,突出舞剧中音乐的独立意义。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也是柴可夫斯基在歌剧创作上的突破之作。普希金笔下充满诗意的故事触动了他,让他决心创作一部不同于意大利歌剧的作品,抒发普通人的生命感受。
“我想到的不仅仅是手里正写的这几行乐谱,心里还装着整个俄罗斯音乐”
1877年,37岁的柴可夫斯基踏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妻子无法感知他的音乐世界,他也无法全神贯注地创作。他为此痛苦不堪,选择去日内瓦湖畔的一座小城独居。
故居博物馆里,保存着柴可夫斯基的旅行箱。1878年,柴可夫斯基离开莫斯科,之后的很多日子都与这只旅行箱相伴。旅途中的孤独、疲惫、徘徊、挣扎,将柴可夫斯基的创作推向了高峰。“我还没完成能做的十分之一,希望全力以赴。”柴可夫斯基接连创作了《曼弗雷德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睡美人》等经典佳作,逐渐蜚声世界。
为了发展俄罗斯音乐事业,年近半百的柴可夫斯基,又拿起指挥棒,到欧洲、到北美,向世界介绍俄罗斯音乐,邀请知名音乐家到俄罗斯交流演出。“我想到的不仅仅是手里正写的这几行乐谱,心里还装着整个俄罗斯音乐。”他说。
1893年,柴可夫斯基创作了《悲怆交响曲》。作曲家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倾注于这部作品。优美的旋律、饱满的编排、精巧的管弦乐法、悲怆的情绪,演绎了他对人生的深刻领悟。遗憾的是,《悲怆交响曲》首演几天后,柴可夫斯基便与世长辞。
柴可夫斯基说过,音乐是上天给予人类的伟大礼物。柴可夫斯基以罕见的音乐才华和孜孜不倦的努力,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为世人留下弥足珍贵的礼物。屈 佩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责任编辑:屈 佩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阅读
- 2023-05-15让经典旋律成为与世界对话的语言(创作者谈)
- 2023-05-12纽约中小学生探秘百老汇 感受音乐剧舞台魅力
- 2023-05-11首届天津音乐节正式开票
- 2023-05-10民族器乐童话剧《神笔马良》在京首演
- 2023-05-09倾听普洱澜沧天籁:大师经典作品爵士音乐会将于5月14日在上海开演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