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本土化的有益探索
2019-08-27 09:23:1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郑少华
作者:郑少华
音乐剧在中国一直面临“本土化”的重要课题。如何从内容选材、艺术技巧、价值导向、审美表现等诸多方面承载本土元素、实现中国表达,创造出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与神韵的本土音乐剧,既是理论研究也是主创积极探索的重要方向。2015年,百老汇音乐剧制作人兰德尔·艾伦·布克在参加第32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剧节的时候,就曾直言不讳地说:“中国音乐剧不应该走百老汇的老路,而应借鉴音乐剧语言找到属于中国的、独特的故事讲述方式,吸引观众走进剧场。”近日,由江苏省徐州演艺集团歌舞剧院打造的音乐剧《淮海儿女》在京上演,让人眼前一亮,其积极探索,是值得肯定的。
“讲好中国故事”的独特抒写
淮海战役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次战役。据统计,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在淮海战役的66天里,共出动民工543万人,筹运粮食9.6亿斤,担架20.6万副,大小推车88.1万辆,挑子30.5万副,船只8539条,汽车257辆。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支前的伟大壮举,是淮海人民用生命抒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壮丽篇章。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强调:要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好红色基因,把淮海战役精神发扬光大。
面对这样一个厚重的革命战争题材、本土题材,以音乐剧的形式来表现,在国内音乐剧创作中尚不多见。音乐剧《淮海儿女》大胆选取这样的题材,本身就是一种“讲好中国故事”的独特抒写。如何处理该题材,是剧目成功的关键一步。《淮海儿女》对题材的处理颇见功力,以往写淮海战役主题的作品,离不开描写国共战争、两军斗智斗勇等,该剧将描绘视角放在大后方的支前民众。他们虽然贫穷,却大公无私,为支前有的奉献一袋米,有的奉献一袋面,有的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对普通民众的描写使剧作充满了人性的暖色调。剧作还出人意料地设定了军旅画家这个现代人物来贯穿全剧。通过画家的口述、提问、评价,以今人的视角看历史中的支前民众,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观照。在情节的构置上,剧作不枝不蔓,紧紧围绕支前民众为前方战斗提供物资为中心编织剧情,通过筹粮、护粮、运粮等情节展现了民众的支前热情,充分显示出普通百姓在战争面前的团结一致,赋予了剧作感人至深的内在力量。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点,《淮海儿女》的推出更具有契合时代的意义。通过缅怀先烈、致敬英雄,让今天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感恩先烈无私的付出,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执两用中”的美学原则
西方艺术讲究写实,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写意。《淮海儿女》用音乐剧的形式表现本土题材,需要在写意与写实之间做好文章。值得称赞的是,主创团队从音乐到舞蹈乃至舞台设计,都采取了“执两用中”的中西融合的美学原则,赋予了剧作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独特魅力。
在音乐的处理上,作曲家(编曲)在遵循音乐创作规律的前提下,极力探索个性化的音乐语言和符合作品内容与民族风格的音乐旋律。如剧中主人公英梅以民族唱法演绎,语言生动,感情质朴。对舞蹈音乐的描绘也尽显中国民乐风格。如在“舂米”的舞蹈片段中,通过打击乐的变化,模拟筛米的声音,节奏上强调空灵与热烈的对比。配器使用民族乐器笛子与西洋乐器小提琴、大提琴、小号、长号等相结合,让音乐充满了灵动感,与舂米女子的心灵手巧相呼应。音乐整体呈现出丰富、多变与包容的特性。
在舞蹈场面的铺排上,凸显民族特征。仍以“舂米”舞为例,在节奏分明的鼓点声中,同时配合筛米的背景音乐,引入了淮海女子日常捣米的舞段,这样的处理使得舞蹈的进入自然流畅。舞蹈由一开始的单人表演进而到多人共舞,展示出战地后方的女性们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以及广大农村充满干劲的劳动场景,具有鲜明的民族代表性,令人过目不忘。除此以外,还有“运粮”“烙饼”“蒸大馍”“搭人桥”等场面,都是对生活化动作进行高度的提炼和美化,营造了中国舞的独特气质。
此外,音乐剧《淮海儿女》还巧妙地将“徐州琴书”——中国传统曲艺融入到演出中。妇女团的杏花手打快板,左右两侧各有一名演员演奏三弦,把民众支前的工作总结为“三红,三宝,三发明”,以琴书的形式说唱出来,发挥了画龙点睛的妙处。而剧中杏花的扮演者本来就是该团的琴书演员,虽因人设戏,却又恰到好处,成为剧目的又一亮点。
整体上看,《淮海儿女》用音乐铸就史诗,将舞蹈、诗歌、影像有机巧妙地融为一体,较好地完成了革命题材的艺术表达,不仅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观剧体验,更带来了有价值的艺术思考,对音乐剧的本土化创作无疑有着很好的启发意义。(郑少华)
音乐剧在中国一直面临“本土化”的重要课题。如何从内容选材、艺术技巧、价值导向、审美表现等诸多方面承载本土元素、实现中国表达,创造出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与神韵的本土音乐剧,既是理论研究也是主创积极探索的重要方向。2015年,百老汇音乐剧制作人兰德尔·艾伦·布克在参加第32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剧节的时候,就曾直言不讳地说:“中国音乐剧不应该走百老汇的老路,而应借鉴音乐剧语言找到属于中国的、独特的故事讲述方式,吸引观众走进剧场。”近日,由江苏省徐州演艺集团歌舞剧院打造的音乐剧《淮海儿女》在京上演,让人眼前一亮,其积极探索,是值得肯定的。
淮海战役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次战役。据统计,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在淮海战役的66天里,共出动民工543万人,筹运粮食9.6亿斤,担架20.6万副,大小推车88.1万辆,挑子30.5万副,船只8539条,汽车257辆。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支前的伟大壮举,是淮海人民用生命抒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壮丽篇章。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强调:要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好红色基因,把淮海战役精神发扬光大。
面对这样一个厚重的革命战争题材、本土题材,以音乐剧的形式来表现,在国内音乐剧创作中尚不多见。音乐剧《淮海儿女》大胆选取这样的题材,本身就是一种“讲好中国故事”的独特抒写。如何处理该题材,是剧目成功的关键一步。《淮海儿女》对题材的处理颇见功力,以往写淮海战役主题的作品,离不开描写国共战争、两军斗智斗勇等,该剧将描绘视角放在大后方的支前民众。他们虽然贫穷,却大公无私,为支前有的奉献一袋米,有的奉献一袋面,有的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对普通民众的描写使剧作充满了人性的暖色调。剧作还出人意料地设定了军旅画家这个现代人物来贯穿全剧。通过画家的口述、提问、评价,以今人的视角看历史中的支前民众,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观照。在情节的构置上,剧作不枝不蔓,紧紧围绕支前民众为前方战斗提供物资为中心编织剧情,通过筹粮、护粮、运粮等情节展现了民众的支前热情,充分显示出普通百姓在战争面前的团结一致,赋予了剧作感人至深的内在力量。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点,《淮海儿女》的推出更具有契合时代的意义。通过缅怀先烈、致敬英雄,让今天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感恩先烈无私的付出,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执两用中”的美学原则
西方艺术讲究写实,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写意。《淮海儿女》用音乐剧的形式表现本土题材,需要在写意与写实之间做好文章。值得称赞的是,主创团队从音乐到舞蹈乃至舞台设计,都采取了“执两用中”的中西融合的美学原则,赋予了剧作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独特魅力。
在音乐的处理上,作曲家(编曲)在遵循音乐创作规律的前提下,极力探索个性化的音乐语言和符合作品内容与民族风格的音乐旋律。如剧中主人公英梅以民族唱法演绎,语言生动,感情质朴。对舞蹈音乐的描绘也尽显中国民乐风格。如在“舂米”的舞蹈片段中,通过打击乐的变化,模拟筛米的声音,节奏上强调空灵与热烈的对比。配器使用民族乐器笛子与西洋乐器小提琴、大提琴、小号、长号等相结合,让音乐充满了灵动感,与舂米女子的心灵手巧相呼应。音乐整体呈现出丰富、多变与包容的特性。
在舞蹈场面的铺排上,凸显民族特征。仍以“舂米”舞为例,在节奏分明的鼓点声中,同时配合筛米的背景音乐,引入了淮海女子日常捣米的舞段,这样的处理使得舞蹈的进入自然流畅。舞蹈由一开始的单人表演进而到多人共舞,展示出战地后方的女性们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以及广大农村充满干劲的劳动场景,具有鲜明的民族代表性,令人过目不忘。除此以外,还有“运粮”“烙饼”“蒸大馍”“搭人桥”等场面,都是对生活化动作进行高度的提炼和美化,营造了中国舞的独特气质。
此外,音乐剧《淮海儿女》还巧妙地将“徐州琴书”——中国传统曲艺融入到演出中。妇女团的杏花手打快板,左右两侧各有一名演员演奏三弦,把民众支前的工作总结为“三红,三宝,三发明”,以琴书的形式说唱出来,发挥了画龙点睛的妙处。而剧中杏花的扮演者本来就是该团的琴书演员,虽因人设戏,却又恰到好处,成为剧目的又一亮点。
整体上看,《淮海儿女》用音乐铸就史诗,将舞蹈、诗歌、影像有机巧妙地融为一体,较好地完成了革命题材的艺术表达,不仅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观剧体验,更带来了有价值的艺术思考,对音乐剧的本土化创作无疑有着很好的启发意义。(郑少华)
本文来源:中国文化报责任编辑:郑少华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阅读
- 2023-05-15让经典旋律成为与世界对话的语言(创作者谈)
- 2023-05-12纽约中小学生探秘百老汇 感受音乐剧舞台魅力
- 2023-05-11首届天津音乐节正式开票
- 2023-05-10民族器乐童话剧《神笔马良》在京首演
- 2023-05-09倾听普洱澜沧天籁:大师经典作品爵士音乐会将于5月14日在上海开演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