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思政课》,用真心守护信仰
2020-03-18 15:11:39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闫方洁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闫方洁
相信在一些人的刻板印象中,一提到思政课可能马上就想到“说教”“枯燥”等词汇,但事实上,这里面充满了误解和偏见。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在我十年的从教经历中遇到过太多可亲、可爱、可敬的同行,他们睿智且正直,活泼又有趣,深受学生喜欢;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甚至90后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青年人给思政课带来了全新的气象。有机会参与拍摄一部展现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纪录片《一堂思政课》,这对我而言是一个极其难得的机会。这一次,我不是为自己而战,而是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中的一员,展示新时代思政课的精气神。
在前期的采访和拍摄过程中,我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要向人们展现思政老师的何种面向,或者说对于思政老师最重要的是什么?我前思后想,最后锁定了“信仰”二字。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过一句话,“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我清楚地记得,看到这句话的时候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尽管经常会面对社会上的一些质疑和误解,但我还是在思政课讲台上坚定地站着,一站十年,激情依然,因为从一开始我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信仰。就像我在纪录片中所说的那样,让我觉得很开心且很幸运的事情是,我的信仰和国家的信仰是一致的。
信仰是一种让人获得持久、坚定的力量的东西。对我来说,马克思主义就是我的信仰,这绝非一种自我标榜或者自我感动,而是因为我可以在马克思主义那里切切实实获得一种由理性所赋予的勇敢且坚定的力量。马克思主义以唯物主义为基础,强调实践的意义,而实践就是人们不断地改造世界的过程。所以对马克思主义而言,从来没有什么既定的东西,也从不相信有救世主,所有的事物都是在改造世界的现实过程中产生的。我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我的信仰,是源自理性的力量。当我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仔细想想,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幸福和骄傲的事情。
归根到底,我认为对于思政课老师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 “真信”,这里的“真信”是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两面人”,容不下丝毫的“不得不信”“似信非信”。如果教师是带着信仰站在讲台上,就会散发出一种无形的魅力和气场,从而潜移默化、掷地有声地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同时,“真信”的另外一层意义则在于,它可以确立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感,而这种使命感会使自觉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内化成每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然而,“真信”只是成为一个好思政课教师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除“真信”之外,思政课老师还需要做到“真懂”“真爱”,唯有“三昧真火”方能使思政课老师百炼成钢。
“真懂”就是要真的懂马克思主义,真的懂社会主义,真的懂现时代中国的问题与任务。如果老师只知其一、一知半解,仅仅靠一腔使命感站在讲台上,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弄巧成拙。思政课教师要在教学中坚持科学性原则,通过沉淀的理性向学生展现马克思主义的逻辑魅力,通过剥茧抽丝的分析向学生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性。做不到真懂,就不是称职的思政课教师,做不到真懂,思政课往往会沦为说教课、灌输课。在我看来,提升教学吸引力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夯实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只有真懂才能讲真话,才得以在面对学生的问题的时候,既能做到理直气壮地守住立场,又能逻辑缜密地以理服人,才能不卑不亢、从容地站稳讲台。
“真爱”就是要真的关心学生,做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思政课不是“唯知识型”课堂,而是充满了观点的引领、价值的塑造和情感的交融。面对学生的疑惑,教师要敢于定论,用有力有据的论证直击困扰学生的困惑点,帮助他们扫清成长路上的障碍。更重要的是,思政课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与心理特点,以内容优质、形式合适的教学供给精准对接学生的精神需求。
我始终坚信一点,学生听了思政课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任务就完成了,而是要使我们讲的道理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这才是对学生最大的关爱。在拍摄记录片《一堂思政课》的过程中,经过我和导演的反复沟通,最后的成片中保留了很多老师们深入学生的文化生活,和学生一起走到街头探究哲学本质的镜头。课堂上我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对大学生来说,他们大部分会接受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但又认为它是抽象的,会接受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但又认为它是空洞的。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任务是让马克思主义接地气,让马克思主义说家常话,找到马克思主义与日常生活的连接点,把马克思主义拉回学生身边,把理论讲鲜活,做到“浅入”而“深出”。
总之,参与到《一堂思政课》的拍摄,是我人生中一件鲜有而难得的事情。拍摄过程中,我结识到了很多优秀的同行,更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的重视。借着拍摄《一堂思政课》的机会,我对自己十年来的职业生涯进行了一次系统梳理与反思,我也希望通过这样一部影视作品可以改变一些人对思政课的刻板印象。我因信仰而站上思政课堂,也愿意继续用“真信”“真懂”和“真爱”的“三昧真火”守护自己的信仰,点亮青年的信仰之光。正如我在纪录片中说的那样,“我会给学生埋下一颗力量的、希望的种子,这就是一个好的思政课老师可以做的事情。”(闫方洁)
相信在一些人的刻板印象中,一提到思政课可能马上就想到“说教”“枯燥”等词汇,但事实上,这里面充满了误解和偏见。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在我十年的从教经历中遇到过太多可亲、可爱、可敬的同行,他们睿智且正直,活泼又有趣,深受学生喜欢;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甚至90后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青年人给思政课带来了全新的气象。有机会参与拍摄一部展现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纪录片《一堂思政课》,这对我而言是一个极其难得的机会。这一次,我不是为自己而战,而是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中的一员,展示新时代思政课的精气神。
在前期的采访和拍摄过程中,我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要向人们展现思政老师的何种面向,或者说对于思政老师最重要的是什么?我前思后想,最后锁定了“信仰”二字。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过一句话,“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我清楚地记得,看到这句话的时候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尽管经常会面对社会上的一些质疑和误解,但我还是在思政课讲台上坚定地站着,一站十年,激情依然,因为从一开始我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信仰。就像我在纪录片中所说的那样,让我觉得很开心且很幸运的事情是,我的信仰和国家的信仰是一致的。
信仰是一种让人获得持久、坚定的力量的东西。对我来说,马克思主义就是我的信仰,这绝非一种自我标榜或者自我感动,而是因为我可以在马克思主义那里切切实实获得一种由理性所赋予的勇敢且坚定的力量。马克思主义以唯物主义为基础,强调实践的意义,而实践就是人们不断地改造世界的过程。所以对马克思主义而言,从来没有什么既定的东西,也从不相信有救世主,所有的事物都是在改造世界的现实过程中产生的。我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我的信仰,是源自理性的力量。当我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仔细想想,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幸福和骄傲的事情。
归根到底,我认为对于思政课老师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 “真信”,这里的“真信”是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两面人”,容不下丝毫的“不得不信”“似信非信”。如果教师是带着信仰站在讲台上,就会散发出一种无形的魅力和气场,从而潜移默化、掷地有声地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同时,“真信”的另外一层意义则在于,它可以确立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感,而这种使命感会使自觉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内化成每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然而,“真信”只是成为一个好思政课教师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除“真信”之外,思政课老师还需要做到“真懂”“真爱”,唯有“三昧真火”方能使思政课老师百炼成钢。
“真懂”就是要真的懂马克思主义,真的懂社会主义,真的懂现时代中国的问题与任务。如果老师只知其一、一知半解,仅仅靠一腔使命感站在讲台上,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弄巧成拙。思政课教师要在教学中坚持科学性原则,通过沉淀的理性向学生展现马克思主义的逻辑魅力,通过剥茧抽丝的分析向学生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性。做不到真懂,就不是称职的思政课教师,做不到真懂,思政课往往会沦为说教课、灌输课。在我看来,提升教学吸引力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夯实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只有真懂才能讲真话,才得以在面对学生的问题的时候,既能做到理直气壮地守住立场,又能逻辑缜密地以理服人,才能不卑不亢、从容地站稳讲台。
“真爱”就是要真的关心学生,做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思政课不是“唯知识型”课堂,而是充满了观点的引领、价值的塑造和情感的交融。面对学生的疑惑,教师要敢于定论,用有力有据的论证直击困扰学生的困惑点,帮助他们扫清成长路上的障碍。更重要的是,思政课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与心理特点,以内容优质、形式合适的教学供给精准对接学生的精神需求。
我始终坚信一点,学生听了思政课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任务就完成了,而是要使我们讲的道理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这才是对学生最大的关爱。在拍摄记录片《一堂思政课》的过程中,经过我和导演的反复沟通,最后的成片中保留了很多老师们深入学生的文化生活,和学生一起走到街头探究哲学本质的镜头。课堂上我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对大学生来说,他们大部分会接受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但又认为它是抽象的,会接受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但又认为它是空洞的。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任务是让马克思主义接地气,让马克思主义说家常话,找到马克思主义与日常生活的连接点,把马克思主义拉回学生身边,把理论讲鲜活,做到“浅入”而“深出”。
总之,参与到《一堂思政课》的拍摄,是我人生中一件鲜有而难得的事情。拍摄过程中,我结识到了很多优秀的同行,更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的重视。借着拍摄《一堂思政课》的机会,我对自己十年来的职业生涯进行了一次系统梳理与反思,我也希望通过这样一部影视作品可以改变一些人对思政课的刻板印象。我因信仰而站上思政课堂,也愿意继续用“真信”“真懂”和“真爱”的“三昧真火”守护自己的信仰,点亮青年的信仰之光。正如我在纪录片中说的那样,“我会给学生埋下一颗力量的、希望的种子,这就是一个好的思政课老师可以做的事情。”(闫方洁)
本文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责任编辑:闫方洁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阅读
- 2023-05-15电影《京门烽火》定档6月9日
- 2023-05-12大女主时代来了,先锋国剧《外婆的新世界》收获口碑和热度双高
- 2023-05-11《纵然》官宣开机 重磅打造跨越时空的勇敢奔赴
- 2023-05-10《长安三万里》发布定档预告 壮美大唐山河辽阔
- 2023-05-09《闪电侠》国内首波口碑出炉 全片高能掀好评狂潮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