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越“热”,越需要潜心创作
作者:许 锐
近两年,舞剧演出市场呈现蓬勃态势,舞剧节目连续两年登上春晚舞台,经典作品演出一票难求,“舞剧热”成为一种现象。
“舞剧热”有两重原因:一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播方式深刻改变,影像传播更为普遍,给舞蹈这种视觉艺术带来变革性力量;二是中国舞剧经过长时间积累,艺术创作进入厚积薄发的阶段。
舞剧是用舞蹈来讲故事。舞蹈叙事的独特魅力在于用身体语言直观地传递情感体验。在世界范围内,中国舞剧是一种独特的样式,在长期发展中,逐渐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越来越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年轻一代的舞剧编导,正在形成他们自己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既区别于芭蕾舞剧的传统,也有别于西方现代舞的样式,蕴含中国独特的叙事性、情感性,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审美。从舞蹈实践和研究本体的角度来看,经过长期积累,在舞蹈语汇编排、创作风格、研究水平、演员训练的专业程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为舞剧繁荣提供了坚实基础。
过去一段时间,舞剧创作存在模式化的问题,而得到观众和市场认可的现象级作品,恰恰在类型、样式、风格上都有所创新。比如,《永不消逝的电波》是红色题材,舞台呈现方式借鉴了影视化蒙太奇手法,烘托紧张气氛;《只此青绿》讲究样式的精美,创新古典舞语汇;同样是历史文物题材的《五星出东方》戏剧性更强,从一件出土文物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亦庄亦谐表达宏大主题。
观众也会影响创作者。中国观众特别在意叙事性和情感性,观众走进剧场,往往期待的先是看懂,然后是被感动。《踏歌》《相和歌》等广为流传的经典舞蹈中,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哲学理念和审美韵味,比如天人合一、以文化人。此外,视觉传播的普及,也使观众对舞台的视觉呈现更为敏感。除了舞蹈本身,音乐、舞美、灯光、服装、造型、化装等,都是重要的综合性叙事手段。
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题材舞剧涌现,如何用舞剧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需要继续探索。转化意味着既要延续传统,还要被今人接受。艺术家的创作就像一个连接点,同时通往过去和今天。谈到创新,我们会经常提及跨界,跨界意味着不要被自己的领域所束缚,但同时创作者也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原点在哪里。
衡量一个艺术门类的成就,归根到底还要看能否创作出真正被观众认可的作品。舞剧越“热”,越需要潜心创作,需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跟风。优秀的作品一定具备扎实的艺术功底,创作者要走心、用心,把才华、心血倾注到作品上。
(作者许锐为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教授,记者智春丽采访整理)
[责编:陈凡玉]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责任编辑:许 锐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2023-05-15让更多艺术人才走向世界舞台
- 2023-05-12舞剧《只此青绿》《孔子》等叫好又叫座,专家探讨创作经验—— “丽人舞段”助力舞剧火
- 2023-05-11第二届舞韵·吉祥舞蹈演出季即将开启 打造沉浸式国风舞蹈之旅
- 2023-05-10中国歌剧舞剧院《舞上春》:“舞蹈国家队”的最美考试
- 2023-05-09望江县沈冲中心学校舞蹈队参加第十二届安徽省少儿舞蹈汇演暨“小荷风采”节目选拔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