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悼金庸:江湖仍在、大侠已逝

2019-01-21 15:53:53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王药师

 
  一代武侠泰斗金庸(查良镛)先生,10月30日下午病逝于香港养和医院,享年94岁。

  金先生出身于浙江海宁,查家是当地望族。其祖上查慎行位列“清初六家”,是朱彝尊之后的东南诗坛领袖。而查慎行的族叔査继佐,曾牵连进清初著名的文字狱“庄廷鑨明史案”。相比这几位,金庸亲属中更为外人所熟知的,恐怕是其表哥徐志摩,以及堂外甥女琼瑶。

  作为从嘉兴走出去的一代文豪,金庸对于故土的情感充分地反映在了他的小说中。从第一部《书剑恩仇录》取材乾隆是海宁陈家后人的传说,到后来的小说里大量出现家乡嘉兴的地理名胜(尽管有些是虚构的),应该说,金庸小说对于嘉兴知名度的提升是其他任何人和媒体所无法企及的。

  当然,金大侠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他的小说视野开阔、格局宏大。在其被后来者归纳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作品集中,金庸构筑了一个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的瑰丽世界。时间上,金庸从春秋(《越女剑》)一路写到了满清(《鹿鼎记》),几乎串起了整部中华史;而空间上,金庸小说的活动范围北抵蒙古,南到云南,西至波斯、回疆,东达海岛,囊括了传统地理观念上的九州八荒。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以金庸、古龙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作家,在其作品中融入了许多不同以往的新思想。比如萧峰对自己汉人抑或契丹人的身份困惑,韦小宝的父亲究竟是满汉蒙回哪一族?这些都明显突破了传统的华夷之辨,而体现出“五族共和”与天下一家的进步思想。

  而这种新与旧、交融与碰撞的背后,恰是近代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艰难蜕变和上下求索。读金庸的小说,我们分明能感受到他们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爱恨情仇与家国理想。也正因为这种情感上的共通,才使得其作品能够冲破地理的束缚、时代的局限,受到全球各地所有华人的喜爱。其对现代普通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型塑、影响之深,也为他赢得了“有井水处有金庸”的美誉。

  当然,写武侠最多只能算是金庸的副业,在其一连串令人炫目的头衔之中,排在武侠小说作家称谓之前,至少还包括:新闻工作者——金庸一手创办的《明报》,曾是香港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政治评论家——其一生所写的时事评论,就数量之巨,眼光之毒来说,都令后来者望尘莫及;社会活动家——从1985年起,金先生历任香港特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等职……应该说,无论是办报立言,还是任职做事,金庸一生都在践行他小说中的那八个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然而,大侠终究不是神仙,难逃生老病死。今年初,有朋友传来金庸的一张近照,看后令人大惊,照片中的金先生已经老得脱了形。尽管如此,还是没想到老先生这么快就……长歌当哭,此时耳畔不由响来那曲“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金大侠,一路走好!

本文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责任编辑:王药师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24小时编辑值班电话:13888888888
备案号:京ICP备160139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