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强警

本网记者晋江蹲点186天:我们与基层民警的故事

2021-01-05 15:33:55 来源: 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刘哲 李迪
 
本报记者采访晋江市公安局副局长洪进南。张金坛 摄
  2020年6月8日,在人民公安报社的统一安排下,我与报社同事马炯、李迪等人一同前往福建省晋江市公安局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实践,穿越酷暑,走过凉秋,迎来寒冬,2020年12月10日,我们离闽返京,结束了蹲点采访。
  186个日日夜夜,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忙忙碌碌下来,半年结束了。回忆在晋江的那些日子,有些记忆开始变得模糊,但总有些情感留在了心底。值此,想用手中的笔,写下我们与晋江基层民警的故事。
 
2020年9月25日,人民公安报社驻晋江临时党支部与晋江市公安局公关室党支部、安平派出所党支部联合开展“为民服务,保民平安”主题党日活动。
图为组织参观许集美革命事迹陈列室。朱运培 摄
  我们与他们的故事
  抵达晋江前,报社组织我们成立了驻晋江临时党支部。我们几个商量着,要真正融入当地,就要先了解当地的文化和习俗,为此,我们支部多次联合该局公关室、相关派出所党支部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前往传承红色基因、闽南特色的地点,如许集美革命事迹陈列室、永和镇永和村古厝等地,在闽南传统文化中感受晋江人身上的精气神。 
  在错落有致的红砖古厝间漫步,我们看到一座座适合家族聚居的房屋,一个个家族故事反映了晋江人的家族观念;在生产设备齐全的工厂参观,我们了解了晋江人“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创业精神……这些精神气质,同样也影响着在这里工作的民警,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群众中。
  为了感受晋江公安身上特有的精神品质,我们还参观了该局警察荣誉馆。说起晋江公安,不能不提“背包”精神。
  在馆内“背包”精神展厅,我们看到一个已经发旧的背包,讲解员告诉我们,在上个世纪90年代,晋江刑警为了快速破案,往往就是背着一个背包深入到案发现场附近的民宅内,打地铺、吃咸饭,忍受着炎热潮湿和蚊虫叮咬,一待就是十天、半个月甚至更久,案件不破不收兵。
  一个个旧背包,一张张老照片,背后还有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之后的几个月里,我们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找民警聊天,听听他们经历过的关于“背包”的故事。
  一天饭后,我们来到户政大队颜向阳大队长的办公室,我们刚一坐下,颜队长就烧起了水、准备泡茶。
  原来,闽南人有喝茶的习惯,闽南民间也有“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和民警聊天,自然少不了一杯热茶。
  我们围茶台而坐,颜队长一低头、一抬手,就开始了表演泡茶绝技的时刻。投茶、注水、出汤、斟茶,一系列流程操作下来,任再浮躁的心都变得平静。
  颜队长是有20年刑侦工作经验的老民警,在他的办公室里,我提出想看看他以前背过的背包。
  “刚开始的时候,哪个买得起背包哟,一接到案子,我们找个袋子随便装点换洗衣服、办公用品就下去了。”他说,“那时候袋子不好找,我们平时就把袋子收起来,省得要用的时候找不到,搞得我现在都有个‘强迫症’嘞,你看——”
  他引我走向他办公室的柜子,打开柜子,五颜六色、各种材质的袋子整齐叠放在柜子的每一层。
  看到这些时,我的思绪随着他的讲述回到了20年前,似乎看到了几个民警提着装满物品的袋子,骑着自行车,渐行渐远的背影……
  我们被深深震撼了。这时才真正理解,晋江公安“背包”精神中的“背包”不只是一种办公形式,更是人民警察向违法犯罪分子“亮剑”的勇气和决心。
 
2020年7月16日,记者在晋江市公安局观摩学习警务技能训练。李迪 摄
  民警日常,和我想的不一样
  六个月时间,跟班民警时间长了,也渐渐把自己当成了他们中的一份子,不管是日常接处警,还是下社区了解群众诉求,亦或是办公室研判案情,我都紧紧跟在他们身后,近距离的接触,不仅让我看到了真实的民警日常,也加深了我和民警的感情。
  刚下派出所,民警还会有些拘谨地问我:“刘记者,要一起下社区去吗?”后面,大家熟悉后,便主动起来:“小刘,下社区去。”最后,只需一个眼神:“走!”我便挂着相机拿着采访本跟出去了。
  在一天天的相处中,不仅我们的友情更深了,我对公安媒体记者的身份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我们的采访对象大多是民警,但真实的基层民警是怎么样的?如何写出有真情的文字?在这次下基层中,我把自己当成民警,住在派出所宿舍里,和民警同吃同住同工作,在他们为人处事的过程中,在谈笑风生里,他们的形象渐渐清晰起来。
  说起社区民警,原以为他们的工作相对简单,但跟过几个社区民警才发现,做好社区工作,需要极大的智慧。比如,在跟班龙湖派出所社区民警洪麒麟学习的过程中,在处理一起打架纠纷时,他并不是简单处理双方,而是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倾听双方的诉求,缓和双方关系。只因为这不仅仅是纠纷,也是需要修复关系的机会,社区是人和人紧密联系的组织,也是由关系构成的,考虑到长远的社区和谐发展,为了矛盾能彻底化解,就要多用心思、不怕麻烦。
  说起户籍民警,原以为他们的工作比较机械,但走进户籍室,深入学习户籍业务,才知道户籍工作的重要性。在跟班磁灶派出所户籍民警陈颖颖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户籍工作关系每位群众一生,如就业、上学、结婚等,具体到每一个走进来办事的群众,情况可能都不尽相同,户籍民警就要熟练掌握各种不同情况的处理方法,快速解答群众疑问,满足群众诉求,让群众满意而归。
  ……
  我跟过的不同警种的民警还很多,他们的工作平凡而重要,在丰富的基层工作中,他们总结了很多工作经验,每当接触到不同的民警,就会和民警一起体验不同的经历,接触到不同的内心世界,才知道,民警的日常,做好不易,需要经历平凡的耐心,也蕴含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2020年8月6日,采访晋江市公安局池店派出所“背包住村”民警。李迪 摄
  走下来,沉下去,故事就来了
  刚下基层时,我也曾急切地想挖出故事,但很多民警对我说,“我们每天干得都差不多,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啊。”
  大部分基层民警的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的日常,对此,他们早已习以为常。看到踏实做事、坦率真诚的民警,我转念一想,半年时间,我也不必着急,也许触动人心的小故事就藏在日常工作里呢。我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真正沉下去,感受民警的真实样子。
  我们用脚步丈量民警的辛苦。公安业务琐碎繁多、责任重大,从矛盾纠纷化解、户籍业务办理,到案件侦办、治安管理等等,这都需要基层民警扎扎实实去做。跟班学习的我们,能直接感觉到他们的辛苦。在和办案民警寻找案情线索时,爬山越岭,走街串巷,风吹雨淋,奔波在外,一个个变成了“不着家”的人;在和接处警民警24小时值班时,经常错过饭点,通宵熬夜,精神高度紧张和身体的疲惫感交织,身体总有些吃不消;在和社区民警下社区的时候,同一片区域,不知走了多少遍,同一项入户走访,不知走了多少家,蹭蹭上涨的微信步数,渐渐增厚的采访笔记,让我们走近群众同时,也切身体会了基层民警工作的不易。
  我们近距离感受着民警的危险。还记得第一次参加刑侦大队的抓捕行动,我们凌晨三点在嫌疑人住宅楼下蹲点,那天的夜很黑,车内没开灯,靠着路灯照进来的微光,我看见了侦查员们疲惫的面容。在万家安睡的时刻,我们从天黑蹲到天亮。漫长的等待后,接到上级指令,侦查员们行动了,我们也紧随其后。靠近嫌疑人的住宅,一切危险都是未知的,我们不知道那扇门背后是什么,我看看侦查员,他们一个个眼神中突然多了锐利和果敢,在门开的一瞬间,他们像闪电一样冲了进去。在这个惊心动魄的一幕中,我感受到了危险给人带来的恐惧,直面危险的民警,更需要莫大勇气。
  我时常被基层民警身上踏实干事的乐观精神所感染。工作压力大,需要强大的内心,几句轻松的话,就能放松心情。和社区民警下社区,一天两三万步,经常累得一身汗,他们会调侃:“就当减肥了”;夜里遇突发警情,家人打来担心的电话时,民警安慰道:“和同事们在一起,不用担心”;调解纠纷时,群众吵得激烈,说些难听话,民警安慰双方:“天太热了,大家都降降火”……每当看到他们身上的热忱劲,正在跟班的我也被注入了正能量,瞬间感觉不到疲惫或困倦了。
 

 

 
 

本文来源: 中国警察网责任编辑:刘哲 李迪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24小时编辑值班电话:13888888888
备案号:京ICP备160139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