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公告

于无声处架起爱的桥梁

2021-04-22 09:12:14 来源: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郑欣 任学意 瞿毅

  4月7日上午,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建村社区无声警务室举办了一堂特殊的音乐课。课堂上,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磁器口派出所社区民警何巧正逐字逐句地教大家用手语“唱”国歌。虽然对于很多聋哑人来说,这是第一次学习“唱”歌,掌握的难度不小,但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学习的氛围非常热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当庄严的国歌声响起时,聋哑群众都能用整齐划一的手语动作,跟随旋律深情“歌唱”。

  看到听力障碍群众终于圆了“唱”国歌的梦,何巧露出了欣慰笑容。7年多来,她聚焦辖区聋哑群众这一特殊群体,坚持不懈学手语,创建无声警务室,热情细致地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无声关爱之歌。

  今年春节前夕,何巧在无声警务室和聋哑群众一起包汤圆。马晓蕾 摄

  爱的缘起

  2012年入警后,何巧被分配到沙坪坝区分局特警支队,她和战友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在巡逻路上日晒雨淋,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冲锋陷阵,不言苦、不喊累,是支队出了名的“女汉子”。2014年,何巧被调入磁器口派出所。磁建村社区有161名聋哑人,因生活圈子狭窄,加上自卑封闭,与社区其他居民存有隔阂,曾一度矛盾纠纷频发,先后换了7个物业经理也没能解决问题。

  “再复杂的结也得有人去解,让我去试试吧。”何巧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向所领导提出去磁建村任社区民警。从此,何巧开启了与聋哑群众的不解缘分。

  不过,缘分的开始并不顺利。当何巧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笔,来到聋哑群众集中居住的楼栋入户走访时,让她始料未及的是,好多个聋哑群众因文化水平有限,根本无法用文字顺畅交流。看着聋哑群众用手语焦急比划,何巧不知所云,尴尬得满脸通红。

  “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难道还要带上翻译出警吗?”何巧下决心学习手语。她不仅自费报名参加重庆师范大学手语培训班,找来手语教材和视频自学,还主动找社区聋哑人居民拜师学艺。

  就这样,从日常问候到话家常、聊心事、调查情况,通过数月不懈努力,何巧终于熟练掌握了手语。跨越了沟通的障碍,聋哑群众有什么想法和需求都愿意找她“诉说”,也逐渐认同了这位和蔼可亲的女民警。

  爱的奉献

  聋哑人群体因为身体功能障碍,有声听不见,有苦说不出,生活中面临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何巧时刻把聋哑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心上,像对待亲人一样,立足本职无私奉献,想方设法排忧解难,受到他们的一致好评。

  在工作中,何巧发现社区聋哑群众缺少一个相对固定的交流活动场所。她积极争取派出所和社区支持,在2019年初,将原来不到10平方米的警务室扩建到近50平方米,并挂牌成立无声警务室。警务室专门为聋哑群众设置了调解室、谈心角、学习室等功能区域。便民台上,聋哑群众专用的助听器、手写板、急救药品等一应俱全。

  2020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不见硝烟的战斗中,何巧手绘防疫知识图解,挨家挨户上门向聋哑群众手语宣传疫情防控要求。疫情防控最吃紧时,口罩成为稀缺物资,何巧向亲戚朋友求助,自掏腰包购买了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资,送到聋哑群众家中。聋哑群众十分感动地“说”:“巧姐”服务到家,给我们雪中送炭来了。

  48岁的夏洪是何巧重点关心的聋哑群众,因幼年被父母遗弃,一直居无定所。何巧了解到情况后,多次与社区和残联协商,终于在小区活动中心为他落实了一间住房。这些年来,何巧对夏洪的关心帮助一直没断过。虽然说不出来,但夏洪心里始终记得何警官对他的好,他拉着记者“说”:这是她给我买的生活用品,那是她带我到医院看病买的药……

  何巧主动帮助的聋哑群众还有很多。79岁的聋哑老人付某患有老年痴呆,傍晚外出时走失,正在发烧输液的何巧知道后,拔下针头连夜赶回社区,挨街挨巷地进行寻找,终于在凌晨3点把老人从冰冷的街头带回家中;聋哑老人王文玉、夏孝梅夫妇因病生活不能自理,何巧帮助联系了歌乐山第三福利院妥善照顾……近四年来,她参与调解涉及聋哑群众矛盾纠纷160余起,成功率达100%;为辖区聋哑群众排忧解难280余件,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6%以上。

  爱的延伸

  随着对聋哑群众的了解不断深入,何巧发现他们很多人内心比较敏感自卑,法律意识也不强。如何帮助他们学法懂法用法,树立自尊自信,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融入社会,是何巧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2019年底,服务聋哑群众的棋牌室开张了。由于聋哑群众缺乏控制音量的意识,导致棋牌室噪音扰民的投诉激增。因不清楚制造噪音的法律责任,聋哑群众对投诉不理解,与其他居民的关系一度比较紧张。得知此事后,何巧一边安抚双方情绪,一边通过张贴海报、上门家访等方式对聋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在何巧的耐心引导下,聋哑群众规范了活动时间,加强了音量管控措施,生活噪音大大减少。随后,何巧四处协调,为棋牌室找到了一处更宽敞、隔音效果更好的活动场所,从此再也没有引发噪音扰民投诉。

  2020年8月,聋哑老人傅某被酒醉的邻居无故打伤后,觉得自己是残疾人,惹不起对方,打算自认倒霉。何巧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鼓励傅某要拿起法律武器勇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她立即展开调查,核实情况,让伤人者向傅某赔礼道歉,给予经济赔偿,取得了傅某的谅解。傅某流着泪“说”:聋哑群众也有自己的尊严和权利,何警官让我挺起了腰杆,堂堂正正活着。

  为了给更多的聋哑群众普法,2020年10月29日,何巧在无声警务室开设了“巧姐无声微课堂”,她用手语向聋哑群众耐心讲解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课后还积极为他们答疑解惑。如今,微课堂已经举办了10余场。聋哑群众都“说”: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法律知识,知道了如何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爱的升华

  2020年底,何巧获评全国“最美基层民警”、“最美渝警楷模”,她七年如一日,真情服务聋哑群众的感人事迹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面对荣誉和掌声,何巧感到自己肩头的担子更重了,她的目光也放得更长远了,“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带动、影响更多人加入到关心关爱聋哑群众的队伍里来。”

  今年3月18日,重庆师范大学的1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走进了“巧姐无声微课堂”。讲台上,大学生们与何巧轮流用手语向聋哑群众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防范网络诈骗知识等内容。台下的聋哑群众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何巧告诉记者,她正与重庆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院校合作,致力于将无声警务室打造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让未来的教育、法律工作者在这里接触、学习手语,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聋哑人这一特殊群体。截至今年3月,无声警务室已经接待实习大学生120余人次。

  为进一步普及手语运用,特别是让辖区各部门窗口工作人员掌握基本手语技巧。何巧还主动与区残联合作,积极参与到《手语交流手册》的编撰工作中。期间,她认真总结了自己与聋哑群众交流的经验做法,向相关专家教授建言献策60余条。据了解,这份手册好上手、易操作,出版后将在何巧所在的社区进行试点推广,随后逐步普及到辖区各部门窗口单位,方便工作人员更好地服务聋哑群众。

  记者手记:巧心真情浇灌出残疾群众幸福之花

  在采访何巧的过程中,我时刻都被她那股执着劲儿感染着。从零开始学习手语、打造无声警务室、开设“无声微课堂”、调解聋哑群众矛盾纠纷……因为服务对象特殊,何巧做的每项工作,无不凝聚着勤奋努力和辛劳的汗水。但不管多忙多苦多累,透过她清澈的眼神,你总能看到温柔的光芒。

  目前全国共有约8500万名残疾人,由于身体功能障碍,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着很多困难。对这个特殊群体的重视和关爱,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所有人应尽的社会责任。

  怎样践行这份责任与担当,何巧已经用巧心真情书写了答案。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关爱残疾人的队伍中,伸出温暖的双手,帮助残疾人浇灌出美丽的幸福之花。

本文来源: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郑欣 任学意 瞿毅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24小时编辑值班电话:13888888888
备案号:京ICP备160139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