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之光国画作品《红日照征途》赏析
2019-07-24 16:01:17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鲁婧、赫英海
红日照征途(国画) 247×145厘米 1973年 杨之光 中国美术馆藏
中国画《红日照征途》原名《毛泽东同志在农民运动讲习所》,作于1971年,纵247厘米、横145厘米,纸本水墨设色。款题:“红日照征途。一九二六年,毛泽东同志在广州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杨之光作于一九七一年七月。”钤印:杨之光(白文)。此作是中国美术馆于1979年从广州购藏。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坐落在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42号,旧址原为番禺学宫,始建于1370年。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共产党人彭湃等倡议,在此地以国民党名义开办农讲所。从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共举办过6届。前五届由彭湃主持。1926年5月3日,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学员327人,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毕业318名,人数为历届最多。毛泽东任所长。周恩来、肖楚女、恽代英等共产党员任教员。主要讲授革命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农民运动的理论与方法,此外还有军事训练,组织农民运动研究会,研究各地农村状况和农民运动的经验。毛泽东还讲授了《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三门课。并且编印了《农民问题丛刊》。学员们学习期满后回到全国各地,从事农运的组织和领导工作,后来成为武装斗争的骨干力量。
《红日照征途》描绘的就是当时毛泽东送别毕业的学员奔赴各自“征途”的情景。作品以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的庭院为背景。此稿为第五稿,由前四稿的横式变为纵式,所描绘的人物更加紧凑,主体也显得更为高大。从构图来看,人物还是采用了三角形构图法。此图主体部分为三人一组,客体部分五人一组。主体部分——毛泽东和两个农民学员,走在泮池拱桥上,桥面为大青石板,两侧为大理石栏杆,栏杆的右下侧是茂盛的葵叶,形态秀丽。毛泽东走在桥面中间位置,人物造型准确、生动,面部设色时留出光影。杨之光画人物一向以精准为原则,造型写实、用笔写意,吸收了西方对水彩和光的表现手法。毛泽东着中山装和布鞋,用墨笔勾勒,设色淡雅,虽是革命的领导者,但装束十分朴实。两个农民学员边走边聆听毛泽东的教导和叮嘱。右边的农民学员包头打扮,肩背包袱、手持雨伞,还系着绑腿,粗笔勾形,重墨设色;左边的农民学员,身背斗笠、系腰挽裤,重笔勾形、赭石上衣,黑裤重色,与毛泽东的浅淡服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杨之光反其道行之,将伟人以一个普通人的形象置于学员中间,以此表现毛泽东密切联系群众、与农民兄弟融为一体的优良作风。此幅作品虽然创作于“文革”时期,却完全不同于“文革”期间流行的“高大全”“红光亮”的画法,使毛泽东平易近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客体部分有农民学员三人、革命军两人组成,占的画面虽小,却有燎原之势,之后的红旗寓意着后面跟有浩浩荡荡的革命队伍。画面的左侧有一株Y形两枝粗细不等的高树直至画外,通向天际,树干以双勾法画成,干湿笔皴染,画有节疤,凸显其沧桑之感;枝条、树叶分别以没骨画法画出浓淡,以营造出空间感。与之相呼应的是画面右上方的两株火红的红棉树,红棉树又称英雄树,两株绽放的英雄树寓意革命的队伍不断壮大、前景光明。英雄树前是大成门,气势宏伟。
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读国画《红日照征途》这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缅怀老一代革命家在艰苦卓绝革命岁月的伟大实践,让人备受感染。希望以此启迪后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为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而努力奋斗、锐意进取!
本文来源:中国文化报责任编辑:鲁婧、赫英海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阅读
- 2023-05-15“人类之友·李学伟 王文涛动物主题书画展”在京展出
- 2023-05-12“称意翰墨身染香”书画展在澳门开幕
- 2023-05-11“称意翰墨身染香”书画展在澳门开幕
- 2023-05-10重新定义中国白酒文化风味 酒鬼酒携手李可染画院联名新品发布
- 2023-05-0980余幅艺术家作品精彩亮相 这场作品联展在成都大学开幕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