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的世界,很多谜面有待破解
2020-11-23 11:15:04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陈华文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因为有了形形色色的树木,才富有生机和活力。无论是从地理意义上讲,还是从审美维度看,树木确实是人类最值得尊敬和信赖的朋友之一。但如何去认识一棵树,怎样发现树的秘密生活,其中大有奥妙。《树木之歌》从科学和人文的层面,为我们全方位认识这些“老朋友”,提供了新视角。
聆听地底的脉动
《树木之歌》的作者哈斯凯尔为美国南部大学联盟环保研究员、博物学家、生物学教授,致力于生物演化研究和动物保护,除了发表许多科研论文外,他还发表了数篇关于科学与自然的随笔和诗歌。他的另一部著作《看不见的森林》出版多年来,一直备受欢迎。
《树木之歌》中,作者对于世界上他接触过的树木,诸如吉贝、香脂冷杉、菜棕、豆梨、橄榄树、五针松等,进行了科学和诗意的叙事。通过记录树木以及回荡在树木上的声音,讲述树木与人类居住社区的美妙故事。作者把他那敏锐的观察力,带到了环绕世界各地十几种不同树木的错综复杂的生物网络中,探索树木连接的植物、真菌、细菌群落,以及动物和鸟类,着力审视人类在这些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在作者看来,树木所诉说的生命记忆,展现了生命是一张巨大的关系网,人类也归属其中。每一个生命体不仅由生物连接维持,而且是由这些关系构成的。这种网络化的人生观,丰富了我们对生态学的理解,促进了我们对人性与伦理的思考。
在作者的笔下,从曼哈顿到耶路撒冷等城市,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到亚洲的森林,从侵蚀的漫长海岸线到烧毁的山坡,每个地方都展示了人类的历史、生态和福祉,是如何与树木的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会谈及一种树木的歌声,描述这些声音的特性,形成声音的故事,以及我们生理、情感与智力对此的感应。歌声的大部分旋律,驻留在声音表象之下。因此,倾听,就是用听诊器触摸大地的皮肤,聆听地底的脉动。
树木是会说话的
阅读《树木之歌》,了解树木的科学常识是前提。从植物学的角度看,树木是木本植物的总称,包含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之分,树木主要是种子植物,树的主要4部分是根、干、枝、叶。树根一般在地下,在一棵树的底部有很多根。而在树干的部分分为5层:第一层是树皮。树皮是树干的表层,可以保护树身,并防止病害入侵。在树皮的下面是韧皮部。这一层纤维质组织把糖分从树叶运送下来。第三层是形成层。这一层十分薄,是树干的生长部分,所有其他细胞都是自此层而来。第四层是边材。这一层把水分从根部输送到树身各处。第五层就是心材。心材是老了的边材,二者合称为木质部。树干绝大部分都是心材。
据统计,地球上共有约3万亿棵大树,当中约1.39万亿棵在热带和亚热带,6100亿棵在温带,7400亿棵在围绕北极的北方森林。与1万年前比较,人类活动已导致树的数量减少一半。树木对于地球生态系统、人类生产生活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树在减少土地侵蚀及调整气候上的作用尤其关键。此外,树木和森林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地球上,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之一。树可以提供遮阴及保护,木材可供建筑和家具之用,木炭可以用于加热及烹煮,果子可以用来吃。不同的树木,有不同的药效,可以救命。
《树木之歌》一书中,作者用科普和审美的两种方式,将体验、抒情、想象互为结合,感受树木“歌唱”的玄妙。作者的这种感受,是独特的,也是不可复制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主观要素。树木是会说话的,能发出声音,我们在影视作品中已经领略过,如电影《指环王之双塔奇兵》中,有一个情节就是大片森林遭到魔兽的毁坏,这激怒了一棵棵大树,大树最后群体反击,将魔兽们击溃。在我国古代神话典籍《山海经》中,多次提及各种“神树”,诸如沙棠树、琅玕树、建木树、不死树、扶桑树、帝休树、帝屋树等等。这些树各有其功能,如帝休树也称“不愁木”,食之可以平复情绪,不易发怒。
爱树木也是爱人类
阅读本书,我时刻都会想到树木和中国文化的紧密联系。中国建筑,其主要材料就是树木,木质结构的房屋,构建成中国建筑艺术的大厦;中国山水画中,描绘的重点就是各种树木;在《诗经》《离骚》等伟大的文学和诗词作品中,有关树的诗篇不在少数。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人、山川、江河、树木直接催生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价值和生态智慧。历史上我们的先祖爱树,时常把树化身为情感的寄托,有时干脆把树比喻成特定的精神,比如青松,象征正直与高洁。
其实不仅是中国,世界上其他地方对于树木的赞美也不绝于耳。自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学会大规模开采煤炭和石油,而这正是亿万年前树木演化出的“结晶”。在生产生活中,大片的树林被毁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工业和经济社会虽然大踏步前进,可是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系统出现了问题,人们认识到保护树林、保护绿色的现实意义。在我国,每年3月的植树节,是对树木的一种致敬。反过来讲,破坏树木生态系统,我们就没有宜居的环境,毫无幸福可言。爱树木,客观上讲也是爱人类自身。
《树木之歌》这本书,作者从自身的独特角度,讲述人、树木和声音的温情故事,无形中唱响“树木之歌”。树木的瑰丽世界,其实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还有很多谜面有待破解。不管从哪个层面看,在树木面前,我们应该卑谦一些,从树木的生命长度、外形高度以及生存能力方面讲,人类实在没有什么优越感,最关键的是:树木和绿色,给予我们生存的氧气,仅这一点,就足以让人类反思生命存在的价值了。(陈华文)
聆听地底的脉动
《树木之歌》的作者哈斯凯尔为美国南部大学联盟环保研究员、博物学家、生物学教授,致力于生物演化研究和动物保护,除了发表许多科研论文外,他还发表了数篇关于科学与自然的随笔和诗歌。他的另一部著作《看不见的森林》出版多年来,一直备受欢迎。
《树木之歌》中,作者对于世界上他接触过的树木,诸如吉贝、香脂冷杉、菜棕、豆梨、橄榄树、五针松等,进行了科学和诗意的叙事。通过记录树木以及回荡在树木上的声音,讲述树木与人类居住社区的美妙故事。作者把他那敏锐的观察力,带到了环绕世界各地十几种不同树木的错综复杂的生物网络中,探索树木连接的植物、真菌、细菌群落,以及动物和鸟类,着力审视人类在这些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在作者看来,树木所诉说的生命记忆,展现了生命是一张巨大的关系网,人类也归属其中。每一个生命体不仅由生物连接维持,而且是由这些关系构成的。这种网络化的人生观,丰富了我们对生态学的理解,促进了我们对人性与伦理的思考。
在作者的笔下,从曼哈顿到耶路撒冷等城市,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到亚洲的森林,从侵蚀的漫长海岸线到烧毁的山坡,每个地方都展示了人类的历史、生态和福祉,是如何与树木的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会谈及一种树木的歌声,描述这些声音的特性,形成声音的故事,以及我们生理、情感与智力对此的感应。歌声的大部分旋律,驻留在声音表象之下。因此,倾听,就是用听诊器触摸大地的皮肤,聆听地底的脉动。
树木是会说话的
阅读《树木之歌》,了解树木的科学常识是前提。从植物学的角度看,树木是木本植物的总称,包含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之分,树木主要是种子植物,树的主要4部分是根、干、枝、叶。树根一般在地下,在一棵树的底部有很多根。而在树干的部分分为5层:第一层是树皮。树皮是树干的表层,可以保护树身,并防止病害入侵。在树皮的下面是韧皮部。这一层纤维质组织把糖分从树叶运送下来。第三层是形成层。这一层十分薄,是树干的生长部分,所有其他细胞都是自此层而来。第四层是边材。这一层把水分从根部输送到树身各处。第五层就是心材。心材是老了的边材,二者合称为木质部。树干绝大部分都是心材。
据统计,地球上共有约3万亿棵大树,当中约1.39万亿棵在热带和亚热带,6100亿棵在温带,7400亿棵在围绕北极的北方森林。与1万年前比较,人类活动已导致树的数量减少一半。树木对于地球生态系统、人类生产生活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树在减少土地侵蚀及调整气候上的作用尤其关键。此外,树木和森林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地球上,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之一。树可以提供遮阴及保护,木材可供建筑和家具之用,木炭可以用于加热及烹煮,果子可以用来吃。不同的树木,有不同的药效,可以救命。
《树木之歌》一书中,作者用科普和审美的两种方式,将体验、抒情、想象互为结合,感受树木“歌唱”的玄妙。作者的这种感受,是独特的,也是不可复制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主观要素。树木是会说话的,能发出声音,我们在影视作品中已经领略过,如电影《指环王之双塔奇兵》中,有一个情节就是大片森林遭到魔兽的毁坏,这激怒了一棵棵大树,大树最后群体反击,将魔兽们击溃。在我国古代神话典籍《山海经》中,多次提及各种“神树”,诸如沙棠树、琅玕树、建木树、不死树、扶桑树、帝休树、帝屋树等等。这些树各有其功能,如帝休树也称“不愁木”,食之可以平复情绪,不易发怒。
爱树木也是爱人类
阅读本书,我时刻都会想到树木和中国文化的紧密联系。中国建筑,其主要材料就是树木,木质结构的房屋,构建成中国建筑艺术的大厦;中国山水画中,描绘的重点就是各种树木;在《诗经》《离骚》等伟大的文学和诗词作品中,有关树的诗篇不在少数。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人、山川、江河、树木直接催生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价值和生态智慧。历史上我们的先祖爱树,时常把树化身为情感的寄托,有时干脆把树比喻成特定的精神,比如青松,象征正直与高洁。
其实不仅是中国,世界上其他地方对于树木的赞美也不绝于耳。自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学会大规模开采煤炭和石油,而这正是亿万年前树木演化出的“结晶”。在生产生活中,大片的树林被毁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工业和经济社会虽然大踏步前进,可是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系统出现了问题,人们认识到保护树林、保护绿色的现实意义。在我国,每年3月的植树节,是对树木的一种致敬。反过来讲,破坏树木生态系统,我们就没有宜居的环境,毫无幸福可言。爱树木,客观上讲也是爱人类自身。
《树木之歌》这本书,作者从自身的独特角度,讲述人、树木和声音的温情故事,无形中唱响“树木之歌”。树木的瑰丽世界,其实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还有很多谜面有待破解。不管从哪个层面看,在树木面前,我们应该卑谦一些,从树木的生命长度、外形高度以及生存能力方面讲,人类实在没有什么优越感,最关键的是:树木和绿色,给予我们生存的氧气,仅这一点,就足以让人类反思生命存在的价值了。(陈华文)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责任编辑:陈华文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阅读
- 2023-05-15爱国诗词研讨会走进澳门校园
- 2023-05-12爱国诗词研讨会走进澳门校园
- 2023-05-11毛泽东诗词:当代诗词改革创新的典范和指南
- 2023-05-10怀宁县三祝初中开展“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演讲暨首届古诗词默写大赛
- 2023-05-09文学大咖云集浙江黄岩!共赴一场以橘花为名的诗词盛会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