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丽江聚焦生态文明与天人和谐
2020-08-24 14:37:27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刘江伟
8月22日至23日,以“生态文明与天人和谐”为主题的全国著名诗人写丽江活动在云南丽江举行。活动由《诗刊》社中国诗歌网、中共丽江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丽江市文联协办。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中共丽江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何玉兰,《诗刊》副主编霍俊明,中共丽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段成坤,《诗刊》社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丽江市文联主席鲁若迪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诗人参加活动。
“丽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盛产诗人诗歌的地方。”何玉兰在活动开幕式上说,此次全国著名诗人写丽江活动,让诗和远方完美邂逅,期待诗人们深入探访大美丽江,感受魅力丽江,用笔墨和智慧展现诗意丽江,以诗为媒讲好丽江故事,传播丽江故事。
叶延滨在开幕致辞时说,参加此次活动的,都是在创作上非常活跃的诗人,大家围绕“生态文明与天人和谐”的主题进行研讨,并生动抒写大美丽江,将让丽江与诗歌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霍俊明在开幕式上说,一个地方,可能因为一个诗人,或者一行美好的诗句而广为人知。丽江就如一幅巨大的画卷展开在我们面前,亟待诗人们用具有创造力的语言去承担起书写的责任。《诗刊》社中国诗歌网将收集大家的创作成果,以专辑的形式推广到我们的电子平台上。
开幕式后,举行以“生态文明与天人和谐”为主题的诗歌论坛。20多位诗人结合自己的创作,从不同角度阐发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探讨如何用诗歌更好地书写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实践。
诗人欧阳江河说,面对经济逻辑和生态文明之间的冲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就是一种重要的解决之道。生态写作关涉如何处理天人关系的重要命题。诗人要把这些探索的历程转化为有效的诗歌话语,在对一草一木的书写中通向更广阔的世界观。
诗人车延高谈到,美好自然山水是上帝书写的最浩大的史诗。这些美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就是我们留给后人的最大财富。因此,我们的诗歌写作,要唤醒人们对自然山水的保护意识。
诗人曹宇翔表示,在中国文学里,在影响深远的唐诗宋词里,如果拿掉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部分,将会变得黯淡不少。这些作品滋养我们祖先的心灵,滋养我们的心灵,也将滋养我们子孙后代的心灵。
诗人汤养宗说,以人生情怀融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中国文人自古以来所倡导的。在丽江这片美丽大地上,世代维护着自古流传下来的人与自然的合作关系,值得诗人们去抒写。
诗人刘笑伟认为,我国古典诗词以精练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完美地体现出古人对生态文明的追求,蕴涵着诗人对自然的观照思索和深刻体验。今天我们在进行生态题材创作时,应该从古诗词中汲取创作营养,并由此生发出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创作出更多具有生态之美、和谐之美的作品。
诗人龚学敏说,作为诗人,如何更好地探索和发现这个时代的生态诗意,是大家共同的责任。诗人李孟伦来自同样拥有美丽山水自然的海南,他认为诗歌和自然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自然安抚了我们所有人的心灵,为诗人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而诗人的作品则在纯粹、客观的自然世界之上再造了一个诗意的精神世界。新时代的生态诗歌写作大有可为。
诗人孙思谈到,作为一个诗人,特别是面对大自然时,我们要做到“悲悯、体验、担当”。现在网络发达,很容易通过搜索获取信息,但对于写作者而言,实际的探访、体验,设身处地地与天地万物进行“换位思考”,会让我们获得更为真切的情感和灵感,写出体现天人合一的优秀诗作。
在诗人安琪看来,对生态自然的书写,云南诗人展现了一种蓬勃生命力,这得益于当地美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民族文化。
诗人姚辉表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需要我们通过诗歌写作对它进行复杂的观照。当下一些生态题材写作存在的问题在于,我们对自然的表现,没有前瞻性,因此需要确立新的世界观,寻找新的写作方向,开拓生态写作的新可能。
诗人金铃子说,要想写出好诗,就要首先做一个好人。丽江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天人合一,万物和谐,可以洗涤人们的心灵。
在诗人罗鹿鸣看来,在丽江,人们热情,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没有那种面对外来陌生人的戒备心。在这其中,蕴含着诗歌创作的奥秘。
诗人贾浅浅表示,在天空与大地之间,在万物生长与风雨雷电之间,一个敬畏生命并与自然感通的书写者,不会患得患失也不会妄自菲薄,其文字所提供给世人的气氛不再是灰色的、异化的和绝望的,而是反映这个社会不断建设美好生态环境、坚守和谐发展智慧的永续发展状态。
诗人熊焱谈到,诗人要持续关注人类生存的秩序和状态,观照人们从外在生活到内在精神的发展变化,并作出有效的回应。
活动期间,诗人们赴丽江古城、木府博物院、蓝月谷等地进行采访,了解茶马古道文化和丽江的多民族文化,感受这片美丽土地带来的盎然诗意。诗人鲁若迪基表示,希望通过这次采风活动,诗人们能够收集到丰富的创作素材,写出与丽江美好山川河流相配的优秀诗作。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江伟)
叶延滨在开幕致辞时说,参加此次活动的,都是在创作上非常活跃的诗人,大家围绕“生态文明与天人和谐”的主题进行研讨,并生动抒写大美丽江,将让丽江与诗歌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霍俊明在开幕式上说,一个地方,可能因为一个诗人,或者一行美好的诗句而广为人知。丽江就如一幅巨大的画卷展开在我们面前,亟待诗人们用具有创造力的语言去承担起书写的责任。《诗刊》社中国诗歌网将收集大家的创作成果,以专辑的形式推广到我们的电子平台上。
开幕式后,举行以“生态文明与天人和谐”为主题的诗歌论坛。20多位诗人结合自己的创作,从不同角度阐发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探讨如何用诗歌更好地书写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实践。
诗人欧阳江河说,面对经济逻辑和生态文明之间的冲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就是一种重要的解决之道。生态写作关涉如何处理天人关系的重要命题。诗人要把这些探索的历程转化为有效的诗歌话语,在对一草一木的书写中通向更广阔的世界观。
诗人车延高谈到,美好自然山水是上帝书写的最浩大的史诗。这些美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就是我们留给后人的最大财富。因此,我们的诗歌写作,要唤醒人们对自然山水的保护意识。
诗人曹宇翔表示,在中国文学里,在影响深远的唐诗宋词里,如果拿掉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部分,将会变得黯淡不少。这些作品滋养我们祖先的心灵,滋养我们的心灵,也将滋养我们子孙后代的心灵。
诗人汤养宗说,以人生情怀融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中国文人自古以来所倡导的。在丽江这片美丽大地上,世代维护着自古流传下来的人与自然的合作关系,值得诗人们去抒写。
诗人刘笑伟认为,我国古典诗词以精练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完美地体现出古人对生态文明的追求,蕴涵着诗人对自然的观照思索和深刻体验。今天我们在进行生态题材创作时,应该从古诗词中汲取创作营养,并由此生发出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创作出更多具有生态之美、和谐之美的作品。
诗人龚学敏说,作为诗人,如何更好地探索和发现这个时代的生态诗意,是大家共同的责任。诗人李孟伦来自同样拥有美丽山水自然的海南,他认为诗歌和自然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自然安抚了我们所有人的心灵,为诗人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而诗人的作品则在纯粹、客观的自然世界之上再造了一个诗意的精神世界。新时代的生态诗歌写作大有可为。
诗人孙思谈到,作为一个诗人,特别是面对大自然时,我们要做到“悲悯、体验、担当”。现在网络发达,很容易通过搜索获取信息,但对于写作者而言,实际的探访、体验,设身处地地与天地万物进行“换位思考”,会让我们获得更为真切的情感和灵感,写出体现天人合一的优秀诗作。
在诗人安琪看来,对生态自然的书写,云南诗人展现了一种蓬勃生命力,这得益于当地美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民族文化。
诗人姚辉表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需要我们通过诗歌写作对它进行复杂的观照。当下一些生态题材写作存在的问题在于,我们对自然的表现,没有前瞻性,因此需要确立新的世界观,寻找新的写作方向,开拓生态写作的新可能。
诗人金铃子说,要想写出好诗,就要首先做一个好人。丽江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天人合一,万物和谐,可以洗涤人们的心灵。
在诗人罗鹿鸣看来,在丽江,人们热情,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没有那种面对外来陌生人的戒备心。在这其中,蕴含着诗歌创作的奥秘。
诗人贾浅浅表示,在天空与大地之间,在万物生长与风雨雷电之间,一个敬畏生命并与自然感通的书写者,不会患得患失也不会妄自菲薄,其文字所提供给世人的气氛不再是灰色的、异化的和绝望的,而是反映这个社会不断建设美好生态环境、坚守和谐发展智慧的永续发展状态。
诗人熊焱谈到,诗人要持续关注人类生存的秩序和状态,观照人们从外在生活到内在精神的发展变化,并作出有效的回应。
活动期间,诗人们赴丽江古城、木府博物院、蓝月谷等地进行采访,了解茶马古道文化和丽江的多民族文化,感受这片美丽土地带来的盎然诗意。诗人鲁若迪基表示,希望通过这次采风活动,诗人们能够收集到丰富的创作素材,写出与丽江美好山川河流相配的优秀诗作。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江伟)
本文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责任编辑:刘江伟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阅读
- 2023-05-15爱国诗词研讨会走进澳门校园
- 2023-05-12爱国诗词研讨会走进澳门校园
- 2023-05-11毛泽东诗词:当代诗词改革创新的典范和指南
- 2023-05-10怀宁县三祝初中开展“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演讲暨首届古诗词默写大赛
- 2023-05-09文学大咖云集浙江黄岩!共赴一场以橘花为名的诗词盛会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