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德者必有言评——声音的艺术修养《声声入心》一书
2019-11-22 10:32:15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王兆雷
群经之首《周易》中有一句经典的观点:文不当,故吉凶生。语言是人类交流最重要方式之一,在媒体、短视频、社交媒体时代发达的时代,为什么有人一开口,声音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群众。有人一开口,人们就会感到难受?首先是讲话的内容是否符合仁义礼智信、正气十足、底气十足、中气十足说的是声音的内容和魅力。由此可见:讲话的声音也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一种展现。好与坏、是与非、善与恶,群众喜欢好的、拥抱善的、贬斥恶的、排斥混肴是非的声音,由此可见,声音的传递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礼仪,美妙的声音是需要专门训练的。
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赵琳多年辛苦耕耘的作品《声声入心》一书就是专门讲述如何重塑声音的魅力,提升展现个人形象的一本书。赵琳副教授长期致力于语言传播与公众形象研究,提供声音美化、口音矫正、中英文演讲、朗诵艺术、创业大赛、新闻发言人公众形象等专业指导,在播音专业辛勤耕耘多年、对于声音在职场和生活中的重要性领悟极深,可谓有德者必有言。
《史记•乐书第二》中有一个观点:所有教养人民的方法中,音乐的效果是最大的。举一个历史上的案例来说明这个论断:有一个成语叫“郑卫之音,乱世之音。”因此有靡靡之音的说法,原因是郑国的音乐放滥奢靡、容易使人心意迷乱。卫国的音乐急促疾速,容易使人心意烦躁不安。从这些典故和成语我们可以领悟到:说什么、怎么说的学问很大,也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影片中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音乐,就是靡靡之音、衰败之音的表现,这就是“文不当,故吉凶生”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从这些历史教训和经验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弘扬正气、凝聚共识的重要性。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将近6000种语言,据联合国预计:100年后,有二分之一的语言将彻底消失,由此可见,保护一种语言就是保护和延绵一种地域文化。“形貌莫外乎声音。”声音是一个人独特的名片,正气十足比声音沙哑好、底气十足比畏畏缩缩好、雅正之音比张口结舌好、谦逊之音比口气傲慢好、铿锵有力比唉声叹气好。这就是工作中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实实在在的感受。由此可见,声音的修养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特征。有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彼此的最初感知由三部分内容构成:视觉感知占百分之五十五、声音感知占百分之三十八、内容感知占百分之七。声音的修养,是从粗矿和平庸走向中气十足、正气十足的一种能量展现。
人类的思想具有能量,传递思想的声音就显得尤为关键。如何提升在讲座、视频、演讲、商业演出、演讲比赛、播音主持、新闻主持、诗歌朗诵中展现对声音美化的诉求?如何能达到最优良的效果?精准表达、传递真善美的声音,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经过专业训练,达到传递的最优效果。社会实践证明:人对优美动听的声音有着天然的好感。《声声入心》一书能帮助你通过有序有效的训练,改善声音的气质、传递正能量、打造提升个人魅力形象的预期。中央电视台的朗诵者如此受到群众的传颂与喜爱,与他们厚重的文化底蕴、美丽的声音息息相关。历史一再证明:制作礼乐、礼乐传家、治国教民、教化人心、匡正人心目的都是在培养群众美好的心灵。心平气和、正气十足比歇斯底里肯定受群众欢迎。学会声音的礼仪,文质彬彬、弘扬正气就是“有德者必有言”的表现、也是“善教得人心”的教化之德。如时雨化之、春风化育。
东林书院有一首千古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雅正之音是一种美好的声音、足以感应人的向善之心、喜悦之情。能达到“尽善矣、尽美矣、尽善尽美矣”的和谐场景,质地良善的声音可以引导人心,归向美善,以情导情,这就是教化礼乐的重要性所在。(王兆雷 中国教育报特约评论员)
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赵琳多年辛苦耕耘的作品《声声入心》一书就是专门讲述如何重塑声音的魅力,提升展现个人形象的一本书。赵琳副教授长期致力于语言传播与公众形象研究,提供声音美化、口音矫正、中英文演讲、朗诵艺术、创业大赛、新闻发言人公众形象等专业指导,在播音专业辛勤耕耘多年、对于声音在职场和生活中的重要性领悟极深,可谓有德者必有言。
《史记•乐书第二》中有一个观点:所有教养人民的方法中,音乐的效果是最大的。举一个历史上的案例来说明这个论断:有一个成语叫“郑卫之音,乱世之音。”因此有靡靡之音的说法,原因是郑国的音乐放滥奢靡、容易使人心意迷乱。卫国的音乐急促疾速,容易使人心意烦躁不安。从这些典故和成语我们可以领悟到:说什么、怎么说的学问很大,也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影片中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音乐,就是靡靡之音、衰败之音的表现,这就是“文不当,故吉凶生”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从这些历史教训和经验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弘扬正气、凝聚共识的重要性。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将近6000种语言,据联合国预计:100年后,有二分之一的语言将彻底消失,由此可见,保护一种语言就是保护和延绵一种地域文化。“形貌莫外乎声音。”声音是一个人独特的名片,正气十足比声音沙哑好、底气十足比畏畏缩缩好、雅正之音比张口结舌好、谦逊之音比口气傲慢好、铿锵有力比唉声叹气好。这就是工作中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实实在在的感受。由此可见,声音的修养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特征。有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彼此的最初感知由三部分内容构成:视觉感知占百分之五十五、声音感知占百分之三十八、内容感知占百分之七。声音的修养,是从粗矿和平庸走向中气十足、正气十足的一种能量展现。
人类的思想具有能量,传递思想的声音就显得尤为关键。如何提升在讲座、视频、演讲、商业演出、演讲比赛、播音主持、新闻主持、诗歌朗诵中展现对声音美化的诉求?如何能达到最优良的效果?精准表达、传递真善美的声音,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经过专业训练,达到传递的最优效果。社会实践证明:人对优美动听的声音有着天然的好感。《声声入心》一书能帮助你通过有序有效的训练,改善声音的气质、传递正能量、打造提升个人魅力形象的预期。中央电视台的朗诵者如此受到群众的传颂与喜爱,与他们厚重的文化底蕴、美丽的声音息息相关。历史一再证明:制作礼乐、礼乐传家、治国教民、教化人心、匡正人心目的都是在培养群众美好的心灵。心平气和、正气十足比歇斯底里肯定受群众欢迎。学会声音的礼仪,文质彬彬、弘扬正气就是“有德者必有言”的表现、也是“善教得人心”的教化之德。如时雨化之、春风化育。
东林书院有一首千古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雅正之音是一种美好的声音、足以感应人的向善之心、喜悦之情。能达到“尽善矣、尽美矣、尽善尽美矣”的和谐场景,质地良善的声音可以引导人心,归向美善,以情导情,这就是教化礼乐的重要性所在。(王兆雷 中国教育报特约评论员)
本文来源:光明网责任编辑:王兆雷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阅读
- 2023-05-15爱国诗词研讨会走进澳门校园
- 2023-05-12爱国诗词研讨会走进澳门校园
- 2023-05-11毛泽东诗词:当代诗词改革创新的典范和指南
- 2023-05-10怀宁县三祝初中开展“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演讲暨首届古诗词默写大赛
- 2023-05-09文学大咖云集浙江黄岩!共赴一场以橘花为名的诗词盛会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