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刘学锴:唐诗的知音

2019-08-22 10:06:20 来源:刘学锴:唐诗的知音 责任编辑:常河
  【光明访名家】
  光明日报记者 常河
  2013年,花了4年时间写完《唐诗选注评鉴》书稿,刘学锴教授已经80岁,“我原来准备选注评鉴2700首唐诗,手抖得厉害,只得压缩为650首,300万字。”他说。
刘å-|é”′:唐èˉ—的知éŸ3 
刘学锴近照 资料照片
  书稿从北京运抵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时,中州古籍出版社副总编卢欣欣惊呆了:“我只能用震撼来表达我见到书稿时的情绪。10箱书稿,全部手写。刘先生的这种学术情怀让我深深感动,我在心中默默告诫自己,唯有把书做好才不辜负先生对读者的一片心意。”
  事实证明,卢欣欣的眼光没错:《唐诗选注评鉴》(两卷本)自2013年出版以来,广受各界赞誉,5年内5次印刷。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教授称其为“近三十年最好的唐诗大型选本”。
  2018年,85岁高龄的刘学锴对该书进行修订,中州古籍出版社于2019年5月将修订本改版重印为十卷本。
  “从李商隐研究,到温庭筠传论,从参与《唐诗鉴赏辞典》编著,到今天的《唐诗选注评鉴》,刘学锴先生用自己的作品证明了经典之作需要经典性鉴赏,而刘先生就是唐诗知音。”复旦大学教授查屏球如此评价。
  “诗家总爱西昆好”
  “刘君学锴,年不足四十,学有根底,甚可喜也。”1963年7月底,著名语言学家张涤华在日记中抑制不住“得遇千里马”的喜悦。这是两位学者的第一次见面。当天,张涤华作为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接待了刚刚来校报道的刘学锴。
  刘学锴,1933年8月生于浙江省松阳县,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9年,刘学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独立开设了校勘学课程并参与了古籍整理概论课程的建设和讲授。1963年,刘学锴调安徽,在安徽师大中文系工作至退休。
  1975年至2004年,刘学锴集中研究唐代诗人李商隐,先后出版10多部相关著作,发表30多篇相关论文。刘学锴因此被誉为“国内研究李商隐第一人”。
  李商隐的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给后人解读带来很大难度,故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刘学锴发现,李商隐的诗旧注不少,但各家观点分歧很大,让读者莫衷一是。“这样一位‘后世治之最勤’的诗人,其生平行踪的考证、作品的系年、诗意的解说疏证乃至总体的评价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亟待纠正、补证,甚至彻底重新思考”。于是,做一部集解式的整理本,对前人已有的考证、疏解、评点成果作一次全面的清理和总结,成了刘学锴心底强烈的冲动。  
  这一想法与同一时期在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唐诗风貌”的余恕诚先生不谋而合,两位先生从此携手合作。本着“清理”和“重塑”的初衷,刘学锴和余恕诚认为与其勉强撰写以著者已意为主的新注,不如集思广益,以集解新笺的方式来整理研究,较为实用。
  就这样,两位先生积十数年之心力,孜孜矻矻,由诗选—评传—集解,滚雪球般地壮大成果,为“义山诗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刘学锴或与余恕诚合著,或独立写作,先后出版了10多部专著。其中,《李商隐诗歌集解》《李商隐文编年校注》《李商隐资料汇编》被学界被誉为“李氏三书”,成为李商隐研究的圭臬。
  “如果说我的某种成果可以传世,那是鼓励,是不实之誉。”尽管著作等身,刘学锴依然非常低调,“任继愈先生谦称自己是过渡的一代,我只能是过渡的一代中最平凡但多少做了些实事的人。”
  从温庭筠到唐音清赏
  在四川大学教授、刘学锴的首届研究生周啸天看来,先生“写字作文,一笔不苟,风格悉如其人。”但在生活中,一向不苟言笑的刘学锴却有着精湛的厨艺,而且能唱地道的越剧。
  这种内敛的浪漫,反映到刘学锴的学术研究中,就是退休后继续研究和李商隐并称“温李”的晚唐“花间派”词人温庭筠,先后推出了《温庭筠全集校注》《温庭筠传论》《温庭筠诗词选》。
  从20世纪80年代起,刘学锴还参与撰写编写各种诗歌鉴赏书籍,最著名的就是参与撰写《唐诗鉴赏辞典》条目。
  从2013年开始,刘学锴开始着手一项庞大的工程,写作《唐诗选注评鉴》。“从接手唐宋文学课程开始,我就特别希望手边有一本像《唐诗选注评鉴》这样的书,除今人的注释外,把前人的注释、评论都搜集好,又有编撰者的疏解、评鉴做参考,那我讲课就方便多了。”
  对于这本书,刘学锴的定位是“切实有用”。在刘学锴看来,与10余年来唐诗的整理、考订、研究成果相比,唐诗的普及工作除了《唐诗鉴赏辞典》曾产生过广泛影响外,无疑是滞后了。时至今日,各地出版社还在不断翻印孙洙的《唐诗三百首》这部两个半世纪前的选本。“我教了几十年的唐宋文学,对大学中文系的古代文学教师、喜欢读唐诗的大学生究竟需要一部怎么样的唐诗选注鉴赏入门书,有比较深切的体会。”
  “披沙拣金的选目、广征博引的笺评、独有会心的鉴赏。”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莫砺锋认为,“《唐诗选注评鉴》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刘学锴先生写的鉴赏文,这是真正懂诗之人所写。”
  “既适合基础阅读,又具有学术高度。专业学者不会觉得浅,普通读者不会觉得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钟振振表示,《唐诗选注评鉴》是可以面向各层次读者的阳春白雪之作。
  从“西昆解人”,到“飞卿知己”,再到“唐音清赏”,刘学锴用自己“繁华落后见真淳”的学术著作,“以一人之力,成一家之言”,从而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唐诗知音”。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22日 01版)
 
 

本文来源:刘学锴:唐诗的知音责任编辑:常河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24小时编辑值班电话:13888888888
备案号:京ICP备160139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