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影

千年石城的最后留守者

2019-01-17 14:58:29 来源:全球摄影网 责任编辑:李建增

我从2000年开始关注吴堡石城,17年间我先后四十多次前往吴堡石城拍摄,有专门去拍摄的,也有路过时顺路上去看看的,有一看就走的,也有一住就是十来天的。每次到石城我总会被这些经历了一千多年风风雨雨的石头所打动,当然,更让我心动的还是那些跟我无数次交流让我一次次拍摄过的石城居民。

记得我头一次去石城,城里当时有13户32人,在这32人中除了有5个小孩和3个上中学的大小孩外基本上都是六十以上的老人。

十几年来,在我拍摄的过程当中,每年都有老人因年龄大无法独立生活被儿女们接出石城去生活了,也有老人寿终正寝永远的离开石城埋在了城外的后山上,吴堡石城里面生活的人在逐年减少。

2009年,和我熟识的王春育老人已经眼花的认不出我了,当他听声音知道是我又来拍石城,非要拉我到他家里去住,去看看他的王记杂货铺(老王整理了很多和石城有关的民间故事,搜集了大量的民间传说,他把自己珍藏石城故事的小箱子戏称王记杂货铺)。那一夜,老王精神十足,他从杂货铺(木箱)里拿出一本本的书稿、笔记和他因保护石城而得的奖状,如数家珍般的一样样给我念叨:“这些东西都是宝,可珍贵了,很多石城的故事别人都不知道,你看看,这对你拍摄、了解石城可有帮助了。”

离开时,老王一边往我包里塞他亲手晾晒的干果一边拉着我的手念叨着:“走了,都走了,我也快了,用不了几年城里就空了”。固执的老王不顾自己年老体迈,翻沟过城一直把我送到石城的南门。

当我回头看着站在城门口挥手遥望的老王时,我的心里无比的酸楚与感慨。我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用不了多久,老王和城里的那些老人都将会永久的离开石城,这座闻名全国的千年石城将变为一座空城。

目前,吴堡石城只有王像贤一个人留守在里面。

《千年石城的最后留守者》

王春育,85岁,被当地人誉为石城活字典,大家说他是石城的宝贝。他喜欢把平日里收集到的故事整理出来再讲述给别人听,在许多的故事书籍上都可以找到王春育的名字。他凭借自己的记忆和资料上的记载用香烟盒上的图案粘贴制作了这张石城全貌图。2014年,王春育去世。(摄于2002年)

据史书记载,“乾隆三十一年(1760),知县倪祥麟祥清实丈:城周四百三十有奇,外城墙高三丈至一丈二三尺,内城墙高一丈至七八尺不等。”现保存基本完整的城墙约1225米,城墙均由城砖和石头包砌而成,东、南、北门保存完整,西门重建。(摄于2000年)

宋润堂。王文汉的老婆宋润堂是一个心灵手巧的陕北婆姨,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宋家川上学。孩子多,负担重,生活条件困难并没有压垮她,家里简陋的窑洞在她的收拾下干净整洁,井然有序。每次见到她,她手里总有干不完的活,孩子们身上穿的毛衣都是她一针一针织出来的。(摄于2002年)

平日里,石城里的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有的干脆搬到石城外面去住了,留在城里的不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就是几岁的孩子。(摄于2002年)

据《延安府志》记载,吴堡城在明弘治年间登记在册的有361户5966口人之多。2000年,我第一次去石城住了一个星期,当时仅有13户32人,在这32人中除了有4个小孩和3个上中学的大小孩之外,基本上都是六十以上的老人。(摄于2000年)

王志喜,46岁,当地人都叫他乃兀。乃兀说他的爷爷清朝时在县衙里做过营生(干过事),因此乃兀对石城里面的情况非常清楚。谁家锅灶上用的是石碑,哪家院子里有石槽,哪一个土堆是旧个(过去)的遗址......他心里都是一清二楚。他说他家里有两个铁疙瘩了,是日本人炸石城时候留下的。(摄于2000年)

城里有座不起眼的小庙,里面供奉着几尊圣母娘娘的神像,平时少有香火,庙会时有老者到这里敬香许愿。(摄于2002年)

王年生,47岁。他说,他爷爷的爸爸那个时候就已经住在这里了,到他这儿咋家(怎么)也有四五辈了,对于石城还是很有感情了。啦(说)起石城里的生活他说:“其他到么什么,就是城里没有吃的甜水,吃水要走一条羊肠小道下到三四里远的沟底去挑。挑一趟水往往要歇上两三回,熬了(累了)。”(摄于2005年)

宋忙女,69岁,王春芳的老伴。作为石城里面居住条件最好的主妇她做的一手好面条。2009年老伴王春芳去世后便搬出石城同儿子居住。按照合同,她居住了一辈子的房子从老伴王春芳去世那一刻起,就正式归属于石城管理所了。(摄于2004年)

59岁的王春耀住在离南门最近院子里。王春耀说:我当过三年兵(66年至69年),71年进入榆林建筑公司,98年厂子倒闭了,自己交了5700元办理了统筹养老手续,现在每月领取养老金44元。前两年就搬出石城住在外面了,今天是和家里的老人一起来城里赶庙会了,顺便看看家里的情况。身边有一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女儿都出嫁了,儿子也成事(结婚)了。(摄于2001年)

冯改花,山西柳林人。早年在煤矿工作,负责过磅开票,到了退休年龄因煤矿没有合适的人接手续,就又干了两年。冯改花很早就来过石城赶庙会,那时候她就对王像贤这个文化人有了一定的印象。退休后无事可做,加上丈夫去世多年,有亲戚就邀她到石城走动有意撮合她和孤身的王像贤,本身就对王像贤有好感的她便来到石城和王像贤处了一段时间,双方都觉得很合适,便于2003年正式领了结婚手续。冯改花说她有可能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离开石城的居民。(摄于2015年) 

曾经一度是人口众多,商贸繁华的边塞重镇,现在到处是环堵萧然、断壁颓垣、鸡犬不闻的景象。(摄于2000年 )

 

王永丹,小名丹丹,1991年出生,是乃兀的大女儿。丹丹就在石城后边的一个村子里上学,14岁上三年级在城里会让人觉得不可思意,在农村就多了。每次来石城丹丹都是我的向导,面对身后号称铜吴堡的这座石头城,她老是问我一个问题:“你说你这么老远一次次的来趁甚(有什么好)了?又破又烂的,我就害不哈(不明白)为啥石城里住的人越来越少,而来石城串(行走、串门、旅游)的人却越来越多。”(摄于2001年)

王永红,乃兀的二女儿,1993年出生,和丹丹同在石城后面的一个村小学读书。每次只要见到我来石城拍摄她就和丹丹跟着我,手里整天拿个游戏机耍个不停。(摄于2001年)

瓮城的城墙上被人为开了个豁口,原有的城门被废弃在一旁,进出的人不走城门走豁口。

据文管所的人讲:“一般城门的南门不能朝正南开,否则会有灾难降临”,因而石城的南门朝着东南方向,而在南门外另修了一座瓮城,瓮城门朝着正南方向,在瓮城内修建有关帝庙,据说有关老爷坐镇南门外,便可万无一失。后来城里的人们为了交通上的便利,便在瓮城上开了个豁口,就这样,交通便利了,城墙被破坏了。(摄于2002年)

王国安,81岁,住在高高的城墙边上,老伴身体不太好,时不时的被孩子们接到外面去住,他不愿意给孩子添麻烦,坚持一个人住在石城里。不管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季,只要是有太阳,王国安总喜欢一个人靠坐在自家窑边晒太阳。每次见到我来,王国安总是热情的叫我到他的小屋中坐一坐,说:“尽管房子黑,但热水常有,喝点水,暖暖身子,出门在外的人可不容易了。”2003年10月,王国安搬出石城同儿女居住。(摄于2001年)

冯七,陕北农村的女人有时候就是会有这样的名字。冯七是王清胜的奶奶。每次遇到她,她不是在收拾院子就是在做饭,要不就是在地里劳动,就是不愿意我给她照相,无数次的造访终于取得了她的认同,拍照时她专门换了件衣服,笑着说你看我这行了不?(摄于2004年)

王锡禄,十四岁时就一个人跑到内蒙包头一带打工,干过小工、出过苦力、当过保管、跟过戏班,先后有过三个老婆都没留住,身边无儿无女。自称有三好:“唱二人转、吹笛子、看闲书”。早在1958年就是无保户,60岁那年回到石城,老王性格外向,开朗豁达,一辈子没愁过什么,生活全靠亲朋救济。用自己的话说如今是吃一顿算一天,过一天算一年,能过几天是几天,听天由命,死了算求。(摄于2007年)

辛赖货,已85岁了,问她叫什么名字每次都说自己记不得了。年轻时经过自由恋爱与比自己小两岁的王国栋结婚,老两口一辈子没有红过一次脸,现如今儿女都离开石城了,只有老两口生活在一起。2006年农历2月24辛大娘去世,3月初4埋在了石城后山。一个月后,老伴王国栋去世,安葬在了辛大娘旁边,两个相伴一生的老人从此再也不分离了。(摄于2001年)

王志高,49岁,是乃兀(王志喜)的二哥,常年打工务农,至今一个人住在石城北门外的窑洞里。(摄于2005年)

王志明、51岁,是乃兀(王志喜)的大哥,常年打工务农,现在仍是一个人独自生活。(摄于2002年)

瞎婆婆,70岁。眼睛不好的婆婆从不走出自家的院子,也难怪连石城里也很少有人知道她。婆婆说她叫二女,大名叫什么自己也记不得了。在她4岁时害眼痛,那时候穷,没有条件看,最后就看不见了。婆婆生有一儿四女现都以成家。十年前老伴去世,她坚持一个人住在石城中这个偏僻的角落。要不是丹丹带我去找,我肯定找不到她的。(摄于2003年)

王艳丽,13岁,王生年的女儿。这是我唯一一次见到她。和许多陕北农村的女孩一样,她们的命运安排取决于父母之命,长大后王艳丽嫁到了离石城不是很远的蔺家洼,成了一名家庭主妇。(摄于2003年)

随着居民的一个个离开,院子里长满了荒草,一些曾经的生活记忆被四处丢弃。(摄于2011年)

2017年王象贤的老伴山西人冯改花去世,王象贤成为这座千年石城最后一个留守者。(摄于2015年)

本文来源:全球摄影网责任编辑:李建增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24小时编辑值班电话:13888888888
备案号:京ICP备160139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