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警营文艺

再见了,武侠

2019-04-19 11:34:29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捉刀人

 作者:捉刀人

  2019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推出了“致敬金庸”的单元,看一下片单,《笑傲江湖》系列、《东邪西毒》《东成西就》……你会发现一个很尴尬的事实:这些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作品。无论是武侠小说还是武侠电影,这些年早已销声匿迹。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早在金庸大侠去世前,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早已死掉很久了。

  《功夫》之后再无功夫

  有《武侠》时已无武侠

  翻翻这些年的中国电影,你会发现,根本没有“武侠”电影。

  《绣春刀》里没有武侠,只有官场;《神探狄仁杰》里没有武侠,只有宫斗;《龙门飞甲》里没有武侠,只有厂花;《奇门遁甲》和《武林怪兽》,我们可以看到编剧们对老港片的如数家珍,但最终的效果却完全无法复制当年港片的形与魂;《三少爷的剑》曾经是笔者最寄予厚望的一部,然而,徐克加尔冬升,依然无法挽救“武侠电影”。

  反而是从来没有拍过武侠片的李安,当年一部《卧虎藏龙》让武侠电影走上中国巅峰,从此之后,再没有一部武侠电影能够复制它的经典;反而是一直在搞笑的周星驰,当年一部《功夫》吹响了功夫电影的集结号,从此之后,再没有一部功夫片能够让我们如此荡气回肠。

  中国电影人也不是没有过尝试。比如《太极》,冯德伦把武侠和漫画嫁接在一起,甚至加入了蒸汽朋克的元素,然而可惜的是,故事的拖沓,使得这一尝试止步于第二集,挖得一手好坑之后无法再填;比如《四大名捕》,用超级英雄的方法去改造武侠小说,不失为西学东渐洋为中用的典范,然而,最高分5.1的“三部曲”,证明观众对这种改造并不买账。

  没落甚至崩坏,是武侠电影如今的困境,技术更好了,声光电效果更华丽了……但看的人越来越少了。

  其实说白了就一件事:武侠电影的土壤已经不在,武侠电影的“魂”已经死掉。

  武侠电影的黄金时代,正是中国电影人与世界接轨的时代,中国电影人的反思和反叛,学习和融合,造就了武侠电影的一统天下。举个例子,当年徐克拍《黄飞鸿》系列,开始请的武指是刘家良,徐克希望黄飞鸿跳起来踢“无影脚”,刘家良就大为不屑,说:“这样的电影放出去,我们洪拳十万弟子都会笑死。”徐克直接怼回去:“我的电影不是拍给十万洪拳弟子看的,是拍给全世界几亿人看的。”

  不只导演,演员和武术指导也是如此。李小龙创立截拳道,是以咏春拳为武学核心,拳击、剑击为进化元素,再将他所有曾接触过的武术,跆拳道、柔道、泰拳、角力、法国腿击术等融为一体;成龙电影里的很多镜头,汲取了默片时代的著名场面,不管是巴斯特·基顿还是查理·卓别林,都是成龙的灵感来源;甄子丹中后期的电影作品,不管是《杀破狼》还是《导火线》,都创新性地将巴西柔术甚至“跑酷”元素融入到动作之中。

  武侠电影里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层出不穷的花样,是建立在这种开放的态度与激情的创作上。然而可惜的是,这些年来,中国电影人的想象力反而萎缩了。

  他人或余悲

  亲戚亦已歌

  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里,鲁迅先生引用了陶渊明的诗句:“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足道,托体同山阿。”但在武侠电影这里,却是反过来,“他人或余悲,亲戚亦已歌”。

  在韩剧《请回答1988》里,第一集第一个镜头,就是《倩女幽魂》里的王祖贤。韩国人至今承认香港电影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里的制霸地位;2006年的韩国电影《青春漫画》,你的微信表情包里,一定有过这样一个表情:小男孩把脸画得跟鬼一样埋在书后面,猛地回头,把邻座正在哭泣的小女孩逗得破涕而笑——就出自这部电影,而电影里面权相佑的锅盖头,就来源于这个角色是成龙的“铁杆”影迷;2019年刷新韩国影史票房新纪录的《极限职业》,开篇第一个大场面,就是警察抓“毒虫”引发的街头轿车13连撞,这个桥段原封不动地抄袭了洪金宝1983年的《奇谋妙计五福星》,但当年却是50连撞,《极限职业》抄得不过是皮毛而已。但当《极限职业》结尾,一场盘肠大战结束之后,五个警察瘫坐在沙发上,《当年情》的歌声响起时,年轻一点的观众甚至不知道如笔者这般的港片迷为什么哭得肝肠寸断,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这个镜头一比一还原了《英雄本色2》的ending pose。

  我们的隔壁日本,同样被武侠电影征服,从李小龙到袁小田再到成龙,他们的形象出现在无数游戏里面,成龙的《醉拳》直接催生了《龙珠》《乱马1/2》两部漫画,将整个日本漫画带入格斗时代;《火影忍者》里面,宇智波佐助的一些动作,原封不动地照搬了成龙的电影;著名武术指导谷垣健治在采访中公开说:“我入这行完全是因为成龙。”而他更是在甄子丹的武指团队里,学到了一身的好功夫,当他学成回国后,凭借《浪客剑心》系列,将整个日本电影里的动作场面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好莱坞同样如此,《黑客帝国》里的功夫场面,让整个好莱坞为之哗然,而这不过是袁和平的牛刀小试;电影界的天才昆汀·塔伦蒂诺,更是将香港电影视为他的灵感来源之一,所以他在《杀死比尔》里让乌玛·瑟曼穿上一身黄色运动服,就是为了向李小龙致敬。说到这里,给大家再普及一个小常识:李小龙是真正把中国武术引向西方的人,但他的电影并不是第一个国际放映的中国功夫片。第一部在海外正式做商业放映的中国功夫片是1971年邵氏公司的《天下第一拳》,该片曾在美国1000家主流影院同时上映,盛况空前,成为1973年全球十大卖座电影之一。而昆汀当年拍《杀死比尔2》时,更是盛情邀请《天下第一拳》的主演之一罗烈来出演“白眉”,可惜罗烈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婉拒了这一邀约。昆汀今年的《好莱坞往事》,更是让李小龙在电影中直接出镜,再次体现了此公对香港电影的迷影情结。

  令人遗憾和惋惜的是,笔者列举的这一切,都是“别人”在珍重“我们”的电影,都是“别人”在研究并发扬光大“我们”的好东西,但“我们”自己,似乎早已把这些抛下了。

  所谓“致敬”,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已经不在”。武侠电影还需不需要存在?未来武侠电影还会不会重生?这是中国电影人和观众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捉刀人)

本文来源:北京青年报责任编辑:捉刀人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警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头条图文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阅读排行榜

品牌栏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24小时编辑值班电话:13888888888
备案号:京ICP备16013992号-1